张美红,吴 焰,刘 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局,增加患者痛苦或经济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事件[1]。WHO 调查数据显示,在每年全球4.21 亿住院患者中可发生4 270 万次不良事件。而有研究显示,在医疗不良事件中,护理不良事件占比高达40%,护理不良事件的最高发人群为低年资护士,尤其是年资<2 年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达61.4%[2-3]。护理不良事件不仅会对护理工作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金玉梅等[4]研究表明,经历不良事件的护士易产生自责、低职业价值感等负面感受,易出现离职的想法。规培护士作为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其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法收集资料,了解规培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的真实心理体验,以期为规培护士不良事件的教育及管理提供建议与依据,使规培护士能够正确、积极面对不良事件,并帮助其尽快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医院12 名规培护士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在规培期内,参加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时间≤2 年;(2)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3)取得夜班准入且独立上班;(4)发生过不良事件;(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外出学习、进修及休产假不在岗护士;(2)临床进修生;(3)既往和目前存在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以“N1、N2……”进行编号。以动态抽样和信息饱和为原则,即访谈内容信息饱和、无新信息出现后结束访谈,最终访谈12 名规培护士(N1~N12),男3 人,女9 人;年龄23~25 岁,平均(23.42±0.67)岁;本科9 人,大专3 人;内科4 人,普通外科2 人,手术室1人,重症医学科2 人,妇儿科3 人,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1.2.1 收集资料 研究者先与访谈对象取得联系,约定访谈时间与地点,访谈地点选在交流方便、不受干扰的访谈室,访谈前与访谈对象详细说明本次访谈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保密原则,并告知访谈内容将进行全程录音,承诺以编码代替访谈对象的姓名作为其隐私保护的举措。在取得访谈对象的理解与同意后,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以开放式问题为引导,一对一、面对面访谈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是在文献查阅、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内容为:(1)您如何看待不良事件?(2)您觉得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是什么?(3)您发生不良事件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现在的感受又是怎样?(4)发生不良事件您觉得您受伤害了吗?造成什么伤害?(5)发生不良事件时,当时您觉得您需要帮助吗?需要什么样的帮助?(6)有人认为在不良事件中护士也是受害者,您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7)您认为那次的不良事件对您有影响吗?具体有什么影响?为什么?(8)您有接受过处置不良事件的培训吗?培训内容是什么?您觉得这些培训能满足您的需求吗?为什么?访谈过程中态度亲切,表述清晰,不进行言语诱导和评判访谈对象的观点,具体提问方式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访谈过程中仔细倾听,观察访谈对象的语气、神情、肢体语言等,并如实记录、录音,记录后让访谈对象再次核实。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为30~60 分钟。
1.2.2 整理与分析资料 访谈结束4 小时内,将访谈录音和记录的资料整理、转录成完整的文字资料,再由2 名系统学习过质性访谈的研究成员采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5]进行信息整理与分析。具体如下:(1)仔细查阅所有资料;(2)分析有意义的表述;(3)编码反复出现的观点;(4)汇集编码后的观点;(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鉴别相似的观点;(7)返回访谈对象核实。最终归纳出相关主题。
规培护士在发生不良事件后会出现自责、焦虑、害怕等负性心理体验,第二受害者综合征症状明显。N1:“发生不良事件后,我觉得我受到了伤害,常常自责、内疚,更害怕患者追责,心里特别不好受。”N2:“我情绪特别不好,整夜睡不着觉,工作时更加害怕,害怕再次发生。”N8:“我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靠谱,也很内疚、自责,为什么当时不能再仔细一点,为什么不去多问一句,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N9:“我焦虑了好几天,晚上一直想着这件事,一直到患者出院才安心。”
不良事件发生后,规培护士会出现离职、职业态度消极以及负性的职业价值观。N2:“事情发生后,有点害怕,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不相信自己。”N6:“会产生心理阴影,对同事不信任,不知道该不该做下去了。”N10:“事情发生后害怕领导不信任、批评,不被看重,也害怕职称晋升会受影响。有的时候也会想,反正自己还没干多久,现在离职可能更好,以免以后出更大的错而无法挽回。”N11:“感觉这份工作风险太大了,会影响我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心。”N12:“当众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我哭了,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为什么做事不能仔细一点,觉得是自己职业生涯里的污点。”
规培护士希望不良事件发生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组织支持,尤其渴望护理组长或护士长等高层级护士能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其平稳渡过不良事件的处理过程。N2:“他们认为这是原则性的事,甚至是低级错误,认为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根据规定执行,感觉自己很无助,特别想有个人替我说话。”N4:“我想要他们站在我当时的立场考虑,而不是一味地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哪怕是安慰几句,我也会比较好受。”N10:“我需要的是他们来帮助我,而不是在一边窃窃私语,让人很难受。”N11:“特别是重大不良事件,除了关心患者,也要主动关心护士,每个护士犯错心里都会难受,需要护士长、心理医生提供专业辅导,但是医院没有这种心理应对机制。护士长也只是简单安慰了几句。”N12:“想请求科室同事帮忙处理,或找他们倾诉,分担压力。但自己又不好意思问,他们也没有主动安慰我。”
科室不良事件的处置文化对规培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的心理体验影响很大。N1:“虽然别人也有错,但我是执行者,护士长主要抓最后执行者的责任,这样就让大家觉得全是我的错,我觉得压力很大,看到他们小声说话的时候,总感觉他们在议论我,让我觉得很不舒服。”N5:“虽然犯错了,但是护士长不会针对人,只会针对事来分析,而且我感觉到他们在帮助我,所以我的压力没那么大。”N8:“因不良事件上报需要组长写整改措施,过程烦琐,他们很不乐意,让我感觉我拖累了大家,觉得自己很没用。”N9:“分析原因的时候,过分分析护士的原因,感觉自己像在刑场上被审判,很难受。”N11:“护士长处理得当,心里会好受很多,不然会害怕,害怕受排挤。”N3:“害怕领导知道,害怕影响职称晋升,不光荣,而且还会受惩罚。”
目前不良事件的相关培训仅能满足理论知识层面的需求,缺乏不良事件发生后心理应对能力的培训。N9:“现在分级、分类、上报流程都较为清楚。”N8:“更多的是不良事件的制度、定义、分级、上报流程的培训,接受那么多的培训,发生不良事件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同事、患者和患者家属。”N11:“发生不良事件后很自责,心里很难受,很想发泄,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发泄。”N12:“发生不良事件后,心里特别难受,几天都不安心,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控制不住,感觉自己走不出来。如果有这方面的培训,让自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对工作更好,希望有这方面的培训。”N6:“不良事件给我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应对。”N2:“希望有心理咨询,因为每个人犯错心里都会难受。”N7:“女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发生不良事件就会哭,甚至想不开。我认为很有必要学习有关心理调节方面的知识。”
第二受害者综合征是指医务人员经历不良事件后出现的焦虑、恐惧、抑郁、职业倦怠、共情疲劳等症状[6],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规培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新生力量,既是护理事业的未来,也是护理差错的高发人群,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本研究中发现,经历不良事件的规培护士会出现明显的第二受害者综合征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内疚、职业倦怠等,也易出现离职倾向。有研究发现,低年资护士在经历不良事件后对工作易产生负性态度,甚至会放弃护理职业,且入职年限越低,离职意愿越强烈[7-8]。这可能是因为规培护士都是刚刚从校园步入社会,心理相对脆弱,心理调节能力有限,同时对自我要求与工作期望相对较高。此外,不良事件发生后规培护士往往采取克制、沉默以及回避等方法进行情绪调整,不利于负性情绪的宣泄。因此,正确引导并帮助规培护士走出心理阴影、获得成长,是护理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对稳定规培护士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规培护士在经历不良事件后非常渴望获得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科室同事等来自组织上的支持与帮助,因为规培护士非常看重护士长以及科室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此外,规培护士觉得同事更了解医院的工作流程,也更容易理解他们所经历的过程[9]。但有研究表明,我国护士在经历不良事件后感到无助,没有得到有效支持[10]。因此,为规培护士提供组织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经历不良事件规培护士的心理状态,与其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并告知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与最新进展,让其了解管理者的态度与想法,从而获得支持。(2)提供同伴支持,让有类似经历的同事与其进行交流,分享当时的感受、想法以及过程,让其不再感到孤独,获得更多的安慰与支持[4]。(3)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规培护士,应请心理医生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
本研究发现,不同的不良事件处置文化对规培护士的影响截然不同。在良好、安全以及非惩罚性的文化环境中,规培护士的心理负担相对较轻,也更愿意分享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在变相惩罚的责备文化中,将加重规培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的负性心理体验。因为在变相惩罚的责备文化中,科室护理管理者往往通过追责当事人来平息事件,过分追究谁最后执行谁上报、讨论以及分析,很容易对上报护士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应该建设良好的不良事件处置文化,更多关注此次不良事件的经验教训,多层面、系统地分析原因,尽可能消除从管理层面到护士个人以及环境中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隐患因素。
心理应对能力是一个人面对逆境、创伤等重大生活压力事件时的重要应对能力,也是心理健康培养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应对能力强的人在经历挫折等压力事件后也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规培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发生不良事件后易产生心理障碍。本研究显示,目前不良事件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不良事件的类型、分级、上报流程等相关理论知识,未对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应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因此,在不良事件培训中,应重视规培护士心理应对知识的培训,结合案例或情景模拟,形象地展示不良事件,深入分析,以达到共情的作用,从而提高规培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增强其心理应对能力,促进其正确看待不良事件。
本研究访谈对象均来自同一所医院的规培护士,样本来源单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研究对象的来源,选取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地域的规培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其经历不良事件后的心理状态,并对支持的具体方式与内容做深入访谈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