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婷,梁慧敏,王 瑜,张 燕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
2020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大学生面临着一个从青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时期,在大型突发事件面前缺乏应对能力,容易造成较大心理压力[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医护专业学生对于疫情相关信息认知和熟悉程度介于熟悉和陌生之间的一般水平[3]。既往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专业学生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及应对技能,容易出现恐慌、不知所措、盲目从众等表现[4]。对于医学生在疫情来临时,是否能够主动、真正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自己专业特长,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心态的问题,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疫情防控中医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从护生参与疫情防控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护生职业心态变化,为更有效地提升医学生公共卫生素养开辟新的视角,有利于提升未来一线医护人员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2020 年3—4 月,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将天津市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全部纳入研究,调研护生在疫情防控中参与意识、参与度及疫情影响下护生职业意愿的变化。发放问卷456份,收回有效问卷446 份,有效回收率97.8%。
2020 年3 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护生15 例(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准),就疫情防控参与情况、身心收获、利用专业知识发挥作用、职业意愿等内容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1.2.1 指标与工具(1)调查问卷:参考既往文献自编而成,包含3 部分: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居住地区疫情严重程度、既往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既往医院学习经历等。②疫情防控参与度,包括若在医院实习出现新冠肺炎这种疫情做出的选择;在家中抗击疫情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除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外,是否有意识参与其他形式防控;参与疫情防控的主要形式;未更全面参与其他形式防控的原因。③疫情对职业意愿的影响,包括对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总体影响(正性、负性)、影响程度、是否愿意坚持护理专业学习或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2)半结构式访谈提纲。①在疫情期间,你是否主动参与疫情防控?主要的参与形式有哪些?②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是否想过利用专业知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③在参与防控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④新冠肺炎疫情对你今后从事护理专业有哪些影响和改变?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问卷星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问卷发放后1 天内提交。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线上问答方式进行,每次时间控制在15 分钟之内。
1.2.3 统计学处理 将所获数据导入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采用主题分析法。
446 名研究对象中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别占26.2%、23.3%、24.9%、25.6%,其中427 名(95.7%)为女生,174 名(39.0%)为独生子女,10 名护生(2.2%)居住地疫情严重,21 名(4.7%)的家人在临床一线工作,253 名护生(56.7%)既往学校和医院进行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教育,321 名护生(72.0%)需要学校或医院进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在“在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中,395 名护生(88.6%)选择主动参与;在“参与疫情防控的主要形式”中,107 名护生(24.0%)仅完成基础要求,即响应号召不外出和(或)认真完成线上学习,未参与其他形式防控,203 名护生(45.5%)在完成基础要求基础上,能够增加1 项参与形式防控;在“未更全面参与其他形式防控的原因”中,321 名护生(72.0%)表示想参与,但缺乏信息和途径,53 名护生(11.9%)表示想参与,但害怕被传染,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参与意识与参与度[n(%)]
调查结果显示,384 名(86.1%)护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影响总体呈正性,84.3%的护生选择愿意坚持护理专业学习或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由此看出,疫情对大多数护生呈正性影响,但仍有13.9%的护生认为对自己职业意愿影响为负性,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新冠肺炎疫情对职业意愿的影响[n(%)]
结果显示,四年级护生中愿意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年级(χ2=27.201,P<0.05);既往医院学习经历对职业意愿有影响(χ2=25.565,P<0.05),实习的护生愿意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比例显著低于有其他医院学习经历的护生,具体情况见表3。结果还显示,在出现新冠肺炎这种疫情时是否继续实习方面:继续实习护生中愿意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停止实习的护生(χ2=15.013,P<0.05);在家中抗击疫情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方面:主动参与的护生中愿意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比例显著高于未主动参与的护生(χ2=6.015,P<0.05),具体情况见表4。
表3 不同一般资料护生职业意愿比较[n(%)]
表4 参与情况与职业意愿的相关性[n(%)]
2.5.1 以基础防控为主,很少主动参与其他形式防疫 通过访谈了解到,几乎所有受访对象能做到基础的疫情防控,即主动居家不外出、每日测量体温、配合居家隔离工作、在家认真学习。仅有少数受访者在此基础上还主动参与其他形式的疫情防控,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协助教师完成班内/学院护生疫情期间信息统计、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捐款、积极上缴特殊党费等。
2.5.2 依托专业知识为疫情防控发挥的作用不足 由于受访的护生目前尚不具备过硬的临床操作本领,同时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获取更为全面的防疫知识和技能,因此,其所具备的多是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护生通常是向身边的人普及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方法等最基本的防疫措施。
2.5.3 突发疫情早期对心理产生较大冲击 多数护生表示在身体方面没有太大的影响,居家隔离虽存在诸多不便,但仍应积极配合,带领家庭成员在家锻炼,提高免疫力。护生心理方面存在一些变化,疫情刚发生时会产生紧张恐慌心理,不知道如何应对,尤其是有家人在医院工作会比较担心,后期逐渐缓解。
2.5.4 疫情对从事护理职业意愿的影响 大部分护生表示,疫情对自己职业意愿影响不大,愿意坚持护理专业学习或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热爱并认为自身适合护理专业;受疫情影响,发现护理工作者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实现人生价值。也有护生表示不愿意坚持护理专业学习或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疫情让自己更加担心,认为自己不适合或有更适合的专业去向;认为国家目前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的措施还不完善,工资与付出不成正比;家人非常担心未来自己的安全,有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
从本研究可以发现,多数护生是以基础形式如主动居家不外出、每日测量体温、配合居家隔离工作、在家认真学习等形式参与疫情防控的,但是能够利用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护生比例低,甚至少数护生未能主动参与疫情防控。72.0%的护生表示想参与其他形式防控,但缺少信息和途径。既往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并没有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目前针对医学生公共卫生素养的策略研究多为建议加强传染病课堂教学及实习管理[4-5],缺乏针对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培训等[6]。本研究发现,既往学校和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相关教育比例为56.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学院校与医院尚需要加强医学生公共卫生素养教育。
本研究中有376 名护生表示在疫情下愿意坚持护理专业学习或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疫情对大多数护生呈正性影响,这与正面新闻报道、医学人文教育、教师及前辈的社会担当等影响有关[7]。但仍有13.9%的护生认为对自己职业影响为负性,有70 名护生不愿从事护理职业。访谈中发现,护生在疫情刚发生时会产生紧张恐慌心理,不知道如何应对。既往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学生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意识及技能。因此,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容易出现恐慌、不知所措、盲目从众等表现[4]。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在逐渐接触临床工作时,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医患纠纷、本能恐慌、职业消极言论等因素对护生的职业意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8]。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护生直接或间接感受到未来工作的高强度和高风险,其相关的学习、行为皆影响职业意愿[9]。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学生心理状态及职业意愿的影响,可借助主流媒体、校园网络、微信推送等宣传护生群体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好人好事,激发其学习与生活的正能量,作为医学生公共卫生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对“若在医院实习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选择继续实习的护生往往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而在面对疫情时主动参与者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强于不主动参与者(P<0.05)。既往研究发现,有意愿主动报名参与一线抗疫和实际参与抗疫的护生的职业意愿会产生积极变化。提示高校教育者应让护生在真实事件中体会职业获得感,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而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会加强学习动机,创造一个良性循环。
本研究还提示,与高年级护生相比,低年级护生更愿意主动参与防疫抗疫(P<0.05),与魏海苓[10]的研究结果一致。高年级护生可能因为在临床学习过程中贴近一线,面对更多、更实际的冲击和问题,本身思想及职业意愿就不稳定,加之突发疫情会对正处于学校与医院、护生与护士过渡时期的高年级护生产生更大冲击,容易产生更多负性影响。因此,今后的学校教学及临床教学应关注高年级护生的公共卫生素养教育和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