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中阿玛兰妲性格形成分析

2022-07-22 01:48李璇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马孔多丽贝卡百年孤独

李璇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从兴建、发展、兴盛直至湮灭的传奇故事,以及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阿玛兰妲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最小的女儿,她性格怪异矛盾。而其性格的形成与其说源于家族血脉,不如说与其童年时期的家庭关怀息息相关。通过找寻阿玛兰妲矛盾性格背后与童年家庭关怀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儿童教育启示。

一、小说《百年孤独》及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电影工作者。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著作颇丰,而孤独是马尔克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马孔多的村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在一百年间的传奇故事。

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因为杀死了邻居而和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带着许多年轻朋友来到远离人群的河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但因为沉迷于科学最后发疯后被捆在家里院中的栗树下直至死去。

第二代人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与吉卜赛女郎离开村庄,母亲乌尔苏拉在追寻他的路途中,意外发现了已经文明化的村镇。随着乌尔苏拉的回归,马孔多焕然一新。政府力量渗透进入这个小村庄,第二代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深感政府虚伪和残暴宣布革命,一跃成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后深感征战的无意义,与政府签订停战和约,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

第四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在美国人开办香蕉公司当监工,目睹对工人进行的大屠杀又掩盖事实的真相。在香蕉公司里四处诉说却无人相信。绝望中,他将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梅尔基亚德斯留下的手稿。

马孔多后来经历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天,布恩迪亚家中为一种听天由命的悲戚氛围所笼罩,庇护着子孙们的成长直至第六代的乌尔苏拉·伊瓜拉也死在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

从布鲁塞尔归来的充满活力的第五代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回到马孔多,她与自己的侄子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生下了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应验了家族的诅咒,马孔多被一阵飓风卷走,永远消失了

二、关怀理论下人物阿玛兰妲矛盾性格的成因

(一)关怀理论概述

1984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其出版的《关怀:一个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教育视角》中提出了关怀理论。诺丁斯指出,“关怀”即对某件事或个人负有责任感,即主动关注事态或个人发展,并帮助个人达成一定的目标。同时,“关怀”的本质在于关怀的关系性,重点关注被关怀者产生的需求、觉知及回应,并且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正确的关怀可以增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有助于儿童心性健康的发展,反之不然。

(二)人物阿玛兰妲简介及性格剖析

阿玛兰妲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苏拉苏·伊瓜兰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的第一个女孩儿。与家中养女孩丽贝卡一同成长。

在一次舞会准备的过程中,阿玛兰妲和丽贝卡同时爱上了意大利钢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可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和丽贝卡相爱而拒绝了她,阿玛兰妲因此而生恨。但在丽贝卡与何塞·阿尔卡蒂奥结婚后,阿玛兰妲得以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交往,却又拒绝了他的求婚,皮埃特罗因此而自杀。此后的日子里,她都呆在家中缝制殓衣,白天织,晚上拆,就这样走到生命的劲头。

1.阿玛兰妲善妒偏激,古怪执拗

在对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爱情里,无论对象是否是皮埃特罗·克雷斯皮,阿玛兰妲都会因他爱上丽贝卡而痴狂、而怨恨。在阿玛兰妲心底,她真正想收获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赢”丽贝卡。这一切源于阿玛兰妲对丽贝卡的嫉妒。甚至看着美人儿雷梅黛丝渐渐出落成马孔多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子时,阿玛兰妲对丽贝卡的仇恨嫉妒心理竟重现在她身上!

无论是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还是和与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她都曾在爱情中品味生活的细水长流,都曾被误以为他们终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可她最终却拒绝了他们俩人的求婚,且都表现得那样决绝和冷漠。但当皮埃特罗殉情后,阿玛兰妲将手伸进炭火,后将黑纱裹住伤口终身未取,阿玛兰妲的内心既伤心又后悔,但她却从不外露,以致蹉跎一生。

2.阿玛兰妲温柔细腻,敏感脆弱

母亲乌尔苏拉在失明后在用心感受家中每一个人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眼中铁石心肠的阿玛兰妲内心拥有无尽的温柔。她也恍然明白,阿玛兰妲面对爱情的决绝并非如世人所想,而是她实在无法承受内心巨大的恐惧。

阿玛兰妲温柔细腻。在暗恋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时日里,她写下一封封狂热的信,并悉心系上玫瑰色丝带。信里洒满的百合花瓣也藏着她希望在爱情中永年百合的小心思。面对温柔的人,阿玛兰妲的温柔也逐渐外露出来。在小雷梅黛丝怀孕时,她开始为她的小侄子或小侄女织毛衣,开始期待小生命的降临。在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相处的日子里,像老夫老妻一样自然的为他扯掉袖口的脱线,其乐融融的享受下午的时光,皮埃特罗也不由的感叹这个外表缺乏魅力的女孩,拥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柔情。在她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告诉全镇人,要帮助大家将信件带给已经逝去的人,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

正因为阿玛兰妲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她才能够轻易觉察到他人的孤独,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第二次回家时,她是家中第一个敏锐觉察到布恩迪亚上校不再属于这个家了;当梅梅对阿玛兰妲和费尔南达说:“我到现在才发现我多爱你们俩”时,费尔南达感动不已,阿玛兰妲却从中听出了明显的怨恨。这些曾存在在她生命中的疏离和冷漠复现在其他家人身上,阿玛兰妲察觉到了,却无力阻止。她是第一个发现那象征纯真和美好的美人儿雷梅黛丝不适并随床单飞走的人,这仿佛也意味着阿玛兰妲内心搏斗着的无穷爱意终究还是输给了无法战胜的胆怯。这无法战胜的胆怯中,也包含着阿玛兰妲担心亵渎爱情的恐惧。她拒绝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是因为这段爱情中掺杂着太多不堪,那些嫉妒,那些疯狂,那些内疚将成为这段感情中永存的一部分,任凭她如何努力都无法移除;她拒绝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是因为她明白自己对他仅仅是出于习惯上的依赖,她在孤寂时时常想念并渴望和他在一起,但当她真正见到他时,看着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污秽,险些因幻灭而晕倒。这也恰恰证明,阿玛兰妲并不爱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她爱的只是自己心中勾勒出的美好形象;不陷入任何一段感情中,并独立于俗世之外,成为了阿玛兰妲保持自我最好的方式,却也造就了她孤独的一生。

(三)关怀理论下阿玛兰妲矛盾性格的成因分析

《白夜行》中说到:“有一株芽应该在那时就摘掉,因为没摘,芽一天天成长茁壮,长大了还开了花,而且是作恶的花”。童年时期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成人后为人处事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走向。分析阿玛兰妲矛盾性格形成的原因,必定要依据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追溯回其童年时期的家庭关怀,藉此才能够对阿玛兰妲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1.母亲关怀的缺失

母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扮演安全感的培养者。阿玛兰妲出生时,母亲的第一个反应是检查她是否为一个正常的人类,却不曾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而欣喜。在她出生后的四十多天里,母亲从未为女儿唱摇篮曲儿。随后,母亲为追寻大哥而离家五个月。回家后,母亲又忙于制作动物糖果,忽视了小阿玛兰妲的成长。当开始换牙的小阿玛兰妲跟在印第安妇女后面说着瓜希拉土语时,母亲只是感叹自己的命不好,生出了不愿说母语的怪异女孩儿。却不曾想自己缺席女儿的成长过程,已经误了阿玛兰妲的一生,那暮色下绣花少女侧影透露出的孤独就是最好的证据。

孩子对母亲有着天然的依赖和信任,而失去母亲关怀的孩子常常会产生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鲍比尔曾指出:婴幼儿应当经历一段与母亲(或母亲角色的永久替代人)的温暖、亲切并持续的关系,且在其中取得享受和满足,而对这种关系的破坏则意味着有可能对儿童后来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且不可逆的创伤。

阿玛兰妲成人后待人处事的态度中就透露出这样的迹象。于亲情,她不信任,母亲曾目睹阿玛兰妲将自己的手伸入炭火中却无动于衷,甚至责怪她对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无情,却不曾明白自己早已经失去了女儿的信任。阿玛兰妲对母亲心扉紧闭,不愿诉说,只有身为旁观者才读懂了黑纱下裹着的愧疚和无奈;于爱情,她持怀疑,因为她从来不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母亲从未和她谈过这个词。父母之间是爱情吗,她不知道。她只记得在小时候,父母从未向彼此吐露过爱意,母亲为生意所忙碌,父亲为炼金术而着迷,他们就这样淡淡的生活着。在母亲发现阿玛兰妲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而痴狂时,母亲的反应是含着愤怒的泪水,隔绝了阿玛兰妲与外界的联系,仿佛这爱情和瘟疫一样令人可怕。于是阿玛兰妲陷入了对爱情的迷思中,并决绝的拒绝了向她求爱的男子。于友情,她从不考虑。在她的一生中,几乎没有和什么人建立过友情关系,当她和女友们坐在长廊里绣花或做编制活计时,她表面上和她们聊天,心里却在嘀咕琢磨自己的事,没有人走进过她的心里。

马尔克斯曾说:“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们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的推到历史。”在小阿玛兰妲眼中,乌尔苏拉仿佛是神一般的的存在,她整日为这个家族所忙碌,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在潜移默化中,阿玛兰妲学到了母亲的干练和周全。但是,任何习得的经验都无法和真实的情感相比拟,母亲关怀的缺失让阿玛兰妲感受不到依赖,因此也难以形成合作互助的情感,所以在阿玛兰妲连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没有。

2.父亲关怀的缺失

在阿玛兰妲出生时,父亲正忙于点金石的探寻工作。在母亲离家后,父亲悉心照顾了小阿玛兰妲几个星期,但随后又埋头于实验中。小阿玛兰妲躺在柳条小框里,好奇的看着认真工作的父亲;当小阿玛兰妲会走路时,父亲并未表露出任何的情感波动。母亲回家后,父亲便忙于整治市镇。随后失眠症在村庄的肆虐更是让父亲无暇顾及小阿玛兰妲的成长。当梅尔基亚德斯帮助村庄重获记忆后,父亲便忙着与其重温昔日友情,继而又转投身于别的事情中了。总而言之,在阿玛兰妲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并未给予阿玛兰妲过多的关注。

而有父亲陪伴的儿童人格往往更健康,内心阳光,思维活跃,更重要的是,父亲能让儿童积极的认识自我,从而冷静面对和处理挫折。 Hetherington等(1976)研究表明父亲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尤其是在儿童自我认同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主要扮演着自我认知的塑造者,即帮助儿童观察和认识自我。

阿玛兰妲矛盾性格的背后就体现出对自我认知的不足。当她嫉妒时,她就将嫉妒发挥到极致,她不惜任何代价做出几近疯狂的事情,企图得到属意的“爱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丽贝卡离开后,她接受了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却在此时开始反思自我情感的来源,并在陷入迷思后决绝的拒绝了他的求婚。当她真正认清自己的感情时,那个人早已不在了。由于童年时期缺乏父亲的关怀,阿玛兰妲长大后尚不能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在不断的试误中,她几乎用尽了一生才弄明白了自己,何其悲也。

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是个人能够正确的观察和认识自我,并实事求是的对自己做出不偏不倚的评价。同时,英国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Holden指出,人和自己的关系,决定了人的所有其它关系。正因为阿玛兰妲对自我认知的不足,所以导致了她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缺陷,造成了她一生的矛盾与孤独。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回其童年时期父亲关怀的缺乏。父亲在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仅仅是母亲,父亲也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

三、结语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到: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如果犯错没有遇到任何方面的压力,他们就不会意识到其中的谬误,还会执着于错误之中,以致于结果无法收拾。许多父母认为儿童的童年家庭生活经历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不会产生影响,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相反,童年时期的影响,不管是坏的还是好的,常常会伴随孩子一生。因而,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应当给予他们正确适当的关怀,同时抓住机会培养儿童认识自我的能力,从而让儿童性格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马孔多丽贝卡百年孤独
文学地理视域下地域文学的民族化和世界化研究
一把小绿伞
《枯枝败叶》:孤独的死者大夫形象分析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那么,就呈现此时的我们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换个方式守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