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蔼积
新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包括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教育评价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2021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使课程思政“如盐化水”“润物无声”,帮助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帮助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2022年1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守住底线,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强调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并重的专业。
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和管理者,也是当地旅游形象的代表者,承担着讲好当地故事、传播当地文化的重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进而会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就必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德才兼备、专博兼顾、情理兼修”的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并没有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转行”去做其他专业的工作,这说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还不是很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有必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活动,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把专业课程内容比作“水”,思政元素比作“油”,容易出现“水油分离”的情况,没有达到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效衔接和高度融合,也就很难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大部分专业教材思政元素较少,分布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无法进行深入的课程思政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主要由教师提炼思政元素,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育人效果不显著。
由于高校专业课教师更加注重从专业的角度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同时专业课教师很难结合实际,从专业的角度去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所以他们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目前各高校对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不健全,很难调动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也就很难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
高校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育体系,在《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加强“三全育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本文根据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围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改革和优化。因此,首先要对已有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在原来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育人目标,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旅游经济学》原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掌握旅游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和供求规律,理解旅游企业、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旅游经济效益与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旅游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旅游经济特点、组织要素、空间结构的分析和打造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开拓创新能力,激发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本课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挖掘本地旅游资源中的红色文化元素,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四个自信”,培养具有强烈爱国爱疆情怀的“德才兼备”“专博兼顾”“情理兼修”的各民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根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挖掘和提炼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使得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见表1)。
表1 《旅游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相对较少。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化教学手段+慕课: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超星教学平台,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实行“实战化”、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改革,教师给定学习内容并将课程内容项目化,4—6个学生为一个团队,由团队合作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完成设计实践项目中的思政内容并进行讲解分享,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专家课堂:邀请当地文旅局、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单位有经验的行业专家进入课堂,和专业教师协同授课,结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课程思政研讨会:课程组要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指南,设立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建立课程思政案例集和优化课程思政资源库等方式,使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合,达到溶盐于汤、润物无声的效果。
专业课教师要通过加强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参加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培训,实地参观调研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加强和思政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重结果而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且存在教师打分主观性比较强的缺点,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要树立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指挥棒,在原有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职业道德这一评价指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日常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考核,从而达到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的综合考量。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超星或雨课堂等平台进行评分,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行业专家点评等评价方式有效结合,从而使得教学评价更为公平客观。
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例,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以期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