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静野
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念兹在兹,明确要求要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实施“万千百”产业发展工程,形成一二三产业全方位“链长制”工作体系,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形成并日趋稳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趋势,以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为方向,推动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六新产业”既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锚定方向,也是重要抓手。
一、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吉林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进一步挖掘新能源,尤其是风、光、氢能、地热等能源优势潜力,加强开发利用,积极引入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合作者、开发者,谋划实施重大投資开发生产项目,加快提高新能源发电产能,有效缓解我省电煤短缺,保障全省生产生活能源供给,为国家实现清洁能源替代转型,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二是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消纳和输送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消纳基地。依托白城、松原绿电产业园区,逐步扩大范围,打出吉林绿色招牌,实现以绿电招企业、以绿电建项目、以绿电供生产,把吉林清洁能源和绿电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项目优势、产业优势、绿色发展优势。打造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吉林的“绿电”不仅要供给和保障吉林人民生产生活,保障吉林经济发展需求,更要通过加快建设“吉电南送”特高压线路输送到东部、南部电力需求大的地区和省份,为全国稳电保供和清洁能源转型做贡献,切实担稳“双碳”时代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重任。
三是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风机发电机组、叶片、风筒、制氢设备等新能源装备是国之重器,投资价值巨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对于提升本地制造业水平和拉动有效投资作用显著。近年来,我省通榆等地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升级蜕变。未来应抓住国家支持清洁能源产能提升的有利契机,依托我省“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大工程项目,借势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推动地方制造业产业基础更加高级化、坚实化。
二、着力发展新装备,把吉林制造做大做强做优
一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六个回归”,落地开工奥迪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和助力实施“旗e春城 绿动吉林”工程,去年首批红旗新能源换电汽车已经上线运营。未来要在此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科学部署整车和零部件项目,重点推进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引进和自主攻关,发挥核心零部件产业对整车产业生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提高本地配套率,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支持轨道客车等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升轨道交通制造业整车集成、关键部位检修运维全产业链能力,支持中车长客建设智能化轨道客车检修运维基地。
三是培育壮大光电信息全产业链。近年来,我省光电信息产业,尤其是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以长光卫星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达到54颗,长光卫星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未来应围绕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创新,联合攻关,加快构建政产学孵金用一体化集成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链现代化、高端化水平。
三、着力发展新材料,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石化产业作为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一度遇到发展瓶颈。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方努力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落地为标志,奠定了我省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体量根基;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等项目的实施,正在推动石化产业由单一“原料型”产业向“原料型+材料型”深入转化。未来应持续推动石化产业向“减油增化”“精细化工”转型,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跃升,技术迭代、集群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延伸壮大产业链,打造中国“碳谷”。
四、着力发展新农业,壮大“十大产业集群”
我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特(食用菌、林蛙、矿泉水等)“十大产业集群”,计划打造成万亿级大产业。2021年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尤其自2021年以来我省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肉牛产业发展迅速,至2021年底,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开工建设肉牛产业化项目54个。未来应以肉牛产业为龙头,抓种源、扩增量、拓加工、打品牌,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倾力发展壮大“十大产业集群”,带动人参、食用菌、梅花鹿、矿泉水等产业释放潜力、迸发活力、逐次壮大做强。
五、着力发展新旅游,打造成新优势产业
近年来,我省坚持冰雪产业和避暑休闲产业双业并举,冰雪旅游和乡村旅游双向发力,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产业仍持续壮大。2021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6%、29.5%。未来要持续做好新冬奥时代“冰雪+”文章,加快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基础的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分级培育精品村、精品民宿、精品线路,持续开展“醉美吉乡”推广提升行动,推出更多优质旅游产品,以品质强服务、以品牌聚人气、以生态促进增值、以文化兑现价值。
六、着力发展新电商,培育壮大平台经济
近年来,我省立足全产业链升级发展谋划新电商产业,出台《全省直播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推动电商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网络交易额5420亿元,同比增长11.67%。但与全国相比,我省新电商产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平台上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规模较小,本省自建平台少、小、弱,没有形成流量经济。2021年,我省网络交易额仅占全国0.94%,网络零售额仅占全国0.6%。未来应支持长春与杭州、广州等城市互设飞地电商产业园,实现各飞地城市信息互通、资源对接,相互吸引企业落户,提供招商引资、创业孵化、人才培养、产品展示、商务拓展等服务,加快培育平台经济优质项目。支持长春建设飞地供应链公共平台,与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对接合作,打通优质流量和直播电商的一站通路。鼓励建立县级农特产品“加工+电商”平台,激活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以县乡村为单元,立足特色资源、特色产品,利用现有农村电商服务网点,集中打造一批“木耳县”“干豆腐镇”“煎饼村”等。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产业链,做大保税备货、进口集散、出口集拼、仓储物流、分拨配送、交易结算、质量溯源、创业孵化等一体化外向型产业集群。
(作者 :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