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中介效应分析

2022-07-21 07:12彭莉王小平龙晓琴吴月红陈欢欢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调节效应问卷

彭莉,王小平,龙晓琴,吴月红,陈欢欢

1.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一科,四川绵阳 621000;2.绵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四川绵阳 621000

职业紧张是导致劳动者身心损害的最主要心理危险因素之一[1]。 职业紧张,又称职业应激、工作压力,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2]。 护理人员是职业紧张的高风险人群之一[3]。护士职业健康得到关注和重视,已有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人员职业紧张问题较为严重, 大部分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处于中至重度水平,护士的职业紧张主要受职业因素、人口学因素以及心理学因素影响[4]。护士又是情绪劳动密集的职业,需要护士根据现实场景进行适宜的情绪体现,情绪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护士职业紧张与情绪劳动、情绪调节的相关关系,在2020 年2 月6~10 日对967 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的职业紧张现状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旨在为护士职业紧张干预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简称OSI-R)[5]、情绪劳动量表[6]和情绪调节问卷[7]在2020年2 月6~10 日对967 名中国境内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获取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否认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心理病史,排除规范化培训期间护士,产/病假护士。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称、护龄、婚姻状况、职务、岗位等。②职业紧张反应量表包括4 个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共40 个条目,按1~5 级评分,10 个条目反向计分,得分值越高表明工作紧张水平越高,紧张反应越强烈。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可作为我国职业紧张研究的理想工具。杨新伟等[9]制订出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及紧张程度分级标准,紧张反应分为:高度紧张≥70 分、中度紧张60~69 分、适度40~59 分、相对缺乏职业紧张<40 分4 个级别。 ③情绪劳动量表,包括表面表现、深层表现、自然表现3 个维度。 1~5 级记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被调查者在工作中采用该种表现的频率越高。 柏乔阳[10]翻译的中文 版 本, 三 者 的Cronbach's α 分 别 为0.750、0.721、0.718。 ④情绪调节问卷由10 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Liker7 点计分法, 分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1]。

1.3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将指导语,纳入、排除标准及知情同意,调查条目导入问卷星, 调查对象阅读指导语后若不符合纳入标准、符合排除标准请退出答题, 若两者均符合则继续答题,问卷星设置答题质量控制,以保证问卷填写完整,无漏项,答题时间控制在30 min 之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 采用依次检验法分三步骤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中介作用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回收967 份问卷,均为合格问卷,其中男24 名,女943 名;年龄(<30 岁583 名、30~39 岁289 名、40~49岁88 名、≥50 岁7 名);学历(中专35 名、大专418 名、本科511 名、硕士及以上3 名);婚姻(未婚338 名、已婚629 名);职称(护士289 名、护师433 名、主管护师199名、副主任护师44 名、主任护师2 名);工作岗位(急诊60 名、ICU67 名、呼吸科61 名、普通病区480 名、其他299 名)。

2.2 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情绪劳动、情绪调节得分情况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总分人际关系子项均低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12],见表1。按照紧张反应分级标准[9]:高度紧张分17 名(1.76%),中度80 名(8.27%),适宜557 名(57.60%),相对缺乏紧张313 名(32.37%)。情绪劳动的表面表现、深层表现、自然表现得分分别为(16.87±4.81)分、(12.52±2.88)分、(10.94±2.49)分。 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得分分别为(32.29±6.38)分、(16.22±5.33)分。

表1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及4 个子项得分与常模比较(n=967)

2.3 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情绪劳动、情绪调节的相关性分析

职业紧张反应总分与表面表现、自然表现、认知重评得分显著相关(P<0.001);认知重评与表面表现、深层表现、自然表现、表达抑制显著相关,表达抑制与表面表现、自然表现显著相关(P<0.001),见表2。

表2 职业紧张总分与情绪劳动、情绪调节各维度的相关分析(r 值)

2.4 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分析

先对自变量情绪劳动X (X1 表面表现,χ2自然表现)、因变量职业紧张反应Y 及中介变量认知重评M 的数据进行中心化,按照依次检验法分三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提示M 在X1 和χ2对Y 的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分别为9.15%、51.01%。 见表3。

表3 认知重评对表面表现、自然表现与职业紧张反应的中介效应分析(n=967)

3 讨论

3.1 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情绪劳动及情绪调节现状及相关性

职业紧张影响护士工作投入[13]。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得分低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这可能与部分护士在急诊、ICU、呼吸科、感染科等职业岗位高风险有关,这些岗位护士每天处于高负荷、高压力状态。 及时评估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是非常必要的,该调查结果显示57.60%处于适宜状况, 中、 高度紧张占9.93%,相对缺乏紧张32.37%,这就提示不仅要关注中、高度紧张的护士,相对缺乏紧张的护士更要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职业紧张状态调整到适宜水平。适时进行职业减压,使护士积累一定的应对经验及技巧,自主积极、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中[14]。

大样本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护士多有中等至较高水平的情绪劳动经历[15]。 护士是情绪劳动密集职业,需要积极关注其采用何种情绪劳动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自然表现、 深层表现是护士较常使用的情绪劳动策略,这可能与国家、 医院等层面积极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培训,让护士能够按照组织制订的规则选择适宜的情绪表达策略相关。该次被调查的护士较多采用的情绪调节方式为认知重评,这说明护士能正确认识护理工作所面临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与情绪劳动、情绪调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反应与表面表现、自然表现、认知重评相关性显著,认知重评与表面表现、深层表现、自然表现、表达抑制相关性显著。情绪劳动与情绪调节密不可分,护士要认识到情绪劳动的必要性及其益处,恰当运用情绪管理策略以表达出符合组织期望的情绪[16]。 改善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可从改变认知、改变工作环境出发,这也符合国家“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要求。

3.2 认知重评对表面表现、自然表现与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的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认知重评在表面表现、自然表现均对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分别为9.15%、51.01%。 说明表面表现、自然表现即可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也可通过认知重评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认知重评成为情绪调节策略研究的焦点,认知重评是通过改变个体对情绪启动事件的解释,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17]。 可以通过改善情绪调节策略的方式,鼓励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18],有利于合理进行情绪调节,从而降低职业紧张度。 护士在情绪劳动选择倾向于表面表现,较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其职业紧张反应明显,选择自然表现则多采用认知重评, 对职业紧张反应具有防御作用,中介效应分析阐明了认知重评在表面表现、自然表现与职业紧张反应的作用机制,对于改善护士职业紧张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职业紧张反应的干预措施很多,认知重评训练是一种根源上干预的方法,值得推广。认知重评训练有助于提高护士对情绪劳动的正确认知,并形成有效的情绪劳动策略[19],使护士将职业紧张反应调适于适宜水平。

综上所述,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以适度为主,仍有部分护士存在中高度职业紧张反应,应早期识别并予以有效干预。 情绪劳动与护理工作紧密伴随,情绪劳动表现得当,可以最大化体现组织绩效。 对职业紧张反应进行干预可通过对护士情绪劳动进行认知重评训练来实现,引导护士正确认知情绪劳动,有益于护士身心健康,促进护士职业健康。

猜你喜欢
调节效应问卷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问卷大调查
偶像效应
问卷你做主
汽油机质调节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