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高迪,杨涛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委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医学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1]。
当前,我国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这对委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首位要素资源,在产业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2-3],实验室核心科研团队是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组成结构是否合理对实验室创新能力影响巨大[4]。为此,全面了解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科研团队组成现状,对于进一步指导委重点实验室优化人才团队、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以中国医学科学院MacRP 信息系统年度报告管理模块收集的委重点实验室2020 年度工作报告为数据来源,提取各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人员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等,以及各实验室2020 年度代表性成果信息,包括成果名称、形式、主要完成人等。 根据年报工作报告的填报要求,各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20 名, 凝练年度代表性成果不超过5 项并按顺序标注不超过3 名主要完成人,相关数据的统计时间为2020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
团队共对98 家委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中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 提取核心研究团队成员信息1 893 名和2020 年度代表性成果395 项。 通过Excel2016 软件建立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人员信息和年度代表性成果库, 并对核心研究团队组成结构、青年科技人员和女性科技人员在实验室代表性成果产出中的贡献等进行分析。
团队以2020 年12 月31 日为时间节点计算核心研究团队成员年龄。 经分析,核心研究团队成员年龄23~92 岁,平均年龄为(46±9.5)岁。 每个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年龄为36.6~55.7 岁, 其中核心研究团队年龄在46~50 岁阶段的实验室占比46.9%。 见表1。
表1 实验室核心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分布
目前,青年科技人员的年龄限定在不同的文件中有不同的要求,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5]概述,青年科技人才是年龄相对较小,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人才。 据此,结合医学研究特点, 该研究将青年科技人才年龄限定在40 岁及以下。 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中青年科技人员600 名,在核心研究团队中占比为31.7%,占比较低。 见图1。
图1 不同年龄的青年科技人员分布
团队对实验室主任的年龄进行单独分析。 目前98家委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年龄为45~87 岁,平均年龄为(60±3.0)岁。 其中,56 岁以上的实验室主任人数为73 名,占实验室主任数量的74.5%。 实验室主任整体年龄偏高。见图2。
图2 实验室主任年龄分布
98 家实验室填报核心研究团队成员中男1 003 名,女890 名,男女总体比例为1.13∶1,总体比例比较平均。但是,分别计算每个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成员的男女比例发现,男女比例在0.3∶1~19.0∶1 之间,很大部分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中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见图3。
图3 核心科研团队成员男女比例分布
团队对实验室填报核心科研团队成果的职称进行整理,将职称统一划分为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未定级5 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所占人数及性别分布进行分析(表2、图4)。核心科研团队成员中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合计1 594 名, 占84.2%;中西部地区委重点实验室中核心团队成员为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成员共164 名, 占中级和初级总人数的60.3%。由此可见高层次人才的区域分布仍有较大差别。
图4 核心科研团队成员职称分布图
表2 核心科研团队成员职称分布表
团队对实验室填报核心科研团队成果的学历进行整理, 并对各学历水平所占人数及性别分布进行分析(表3、 图5)。 核心科研团队成员中主要学历构成为博士,共1 482 名,占78.3%;中西部地区委重点实验室核心团队中本科和专科学历成员为94 名, 占专科和本科总人数的57.3%,与东部地区实验室团队仍有差距。
表3 核心科研团队成员学历分布
图5 核心科研团队成员学历分布图
团队对委重点实验室2020 年度395 项代表性成果主要完成人年龄和性别进行标记和分析。
经分析, 第一完成人为40 岁及以下青年科技人员的有40 项,占比10.1%;主要完成人中包含40 岁及以下青年科技人员的有83 项, 占比21.0%。 代表性成果中,第一完成人为女性科技人员的有13 项,占比3.3%;主要完成人中包含女性科技人员的有39 项, 占比9.9%。
通过分析上述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科研团队总体在年龄、性别、职称、学历以及青年和女性科技人员在代表性成果产出中的贡献,委重点实验室在以下3 个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①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科研团队的总体平均年龄比较合理, 但是部分实验室研究团队年龄结构有待调整。根据科学史研究,一般认为科研工作者在25~45 岁时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重要的科学贡献通常在40 岁以下做出,峰值年龄为37 岁左右[6]。 目前部分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平均年龄较高且委重点实验室主任整体年龄偏高,青年科技人员比例有待提高,青年科技人员在实验室代表性成果产出中的贡献有待进一步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科技创新的论述中多次强调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7],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力中的根本源泉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专家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是未来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关键一环[8]。 对此, 委重点实验室应注意进一步改善团队年龄结构,加强引进和培养中青年骨干科技人才,促进研究团队年轻化,提高团队创造力;同时,应通过分类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等制度和政策改革激发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和使用力度,不断完善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9],进一步改善和扫除委重点实验室科研文化和科研氛围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要让青年骨干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10]。
②委重点实验室核心团队学历和职称组成中,博士和高级职称比例很高,整体水平较高。 但是部分委重点实验室,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验室,在职称结构、学历组成上存在断层,尤其在内蒙古、青海、西藏等部分西部地区实验室核心团队中,中级和初级成员的比例达80%以上,受待遇、环境等条件限制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上非常困难,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核心科研团队力量中青年骨干等基层人才力量也有待加强,直接影响其科研工作的推进和代表性成果产出,实验室发展严重受限。
对此,中西部地区重点实验室,尤其是西部地区实验室,应注意调整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各实验室及其地方政府要制订积极、创新、紧跟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政策,既要考虑实验室和地区自身引才、留才环境,还需关注其他实验室或周围地区科技人才发展聚集情况;不仅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优待政策制订, 也要强化中、基层人才稳定培养政策,关注人才激励、培养、评价、保障的政策的同时,加大涉及引进、服务和流动的政策工具使用[11],及时迭代更新科技人才政策措施,明确该实验室或该地区人才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养募并重,通过交流学者、特聘教授、联合培养等方式进行柔性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科技人才政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强化人才队伍建设[12]。
③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研究团队中女性科技人员比例总体占比接近50%,但在部分实验室中女性科技人才的比例极低,个别实验室核心团队中女性科技人才的比例仅为5%且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并且,从实验室代表性成果产出贡献方面来看, 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被严重忽略,亟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充分发挥。
各实验室及实验室依托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和调研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资源获取、科技决策参与度、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研学术网络等方面面临的障碍,进一步改变思想观念,制订政策措施以畅通女性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建立高层次领军人才、骨干科研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等多层次的女性科技人才库,进一步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13];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基础工作,研究建立女性科技人才数据指标体系,动态掌握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状,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女性科技人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