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对于脑功能恢复的对比

2022-07-21 07:27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8期
关键词:胆碱脑部长春

鲁 翔

(辽宁省盘锦市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如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患脑梗死患者数量高达300万,且每年以8.7%的速度在不断上升[1]。该疾病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猝然昏倒、言语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易诱发其出现肺部感染、脑水肿、肾功能障碍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2]。脑梗死是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部循环不畅和脑组织损伤,故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以促进脑部循环和保护脑组织为主,目前,临床多采用长春西汀、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脑梗死,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防止和减轻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并改善其脑功能,本文主要探究和对比了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于脑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能从其中找到一种最优、最高效的脑梗死治疗方案,现将探究过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内容如下:脑CT检查显示脑部有占位效应,即患者脑沟消失,脑室、脑池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主观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感觉性或(和)运动性失语,甚至昏迷,脑神经症状表现为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躯体症状表现为肢体无力、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瘫侧身体感觉减退、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等。②患者发病时间均≤6 h。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和疾病者。②存在长春西汀、胞二磷胆碱过敏史者。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和精神疾病者。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6∶16,患者年龄分布:45~80岁,平均年龄(59.17±2.25)岁,病程分布:2~6 h,平均病程(4.08±1.04)h;脑梗死类型:心源性脑梗死23例、非心源性脑梗死19例。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4∶18,患者年龄分布:46~80岁,平均年龄(59.20±2.24)岁,病程分布:3~6 h,平均病程(4.09±1.02)h;脑梗死类型:心源性脑梗死22例、非心源性脑梗死20例,将上述一般资料纳入到SPSS20.0软件中分析,显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开展后续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胞二磷胆碱治疗。将0.75 g胞二磷胆碱(国药准字H22026207,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L∶0.1 g)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天。

1.2.2 研究组 给予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将30 g长春西汀(国药准字H20010467,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L∶10 mg×6支)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估,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显著);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评估标准如下。显效:经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病残程度为0级,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经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为3级以下,生活仍需他人协助;无效:经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45%,病残程度为3级以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用t、χ2检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42 37.26±2.58 32.18±2.12 49.22±2.15 65.17±2.26研究组 42 37.34±2.55 20.76±1.57 49.27±2.08 86.84±3.72 t值0.2169.4570.0058.369 P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s)

组别 n 语言功能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4211.68±2.0413.97±2.1515.78±2.15研究组427.34±1.978.62±1.6510.33±2.04 t值9.3289.1168.257 P值<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皮疹反应、对照组2例,对照组还有3例患者出现头痛反应、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62,P<0.05)。

3 讨 论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发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继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常见致病因素有先天发育异常,血管内膜损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壁而形成狭窄,免疫因素(免疫异常引发动脉炎)、心源性脑血栓(血栓流入脑部可堵塞脑血管,从而引发脑梗死)、动脉硬化症(易导致动脉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则易发生脑梗死)、感染因素(结核、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血管炎症,可增加脑梗死发生概率)[4]。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的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每年脑卒中发病200万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5]。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复杂,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有患者表现出猝然昏倒、言语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易诱发其出现肺部感染、脑水肿、肾功能障碍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6]。另外,还有研究证实,发生脑梗死后,可导致患者局部神经元的释放与合成中断,若中断时间过长,这则易导致其脑功能出现不可逆损伤,即便及时救治成功,也易导致遗留较重的脑功能障碍,且病变和功能障碍的程度取决于受损区域的大小与功能、血供不足发生时间长短和快慢以及个体血管结构型式和侧支循环等有效性因素,其中,血供不足发生时间与脑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和改善其脑功能,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7]。

相关研究指出,脑梗死早期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6 h,原因在于脑梗死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发生脑梗死后只要脑细胞缺血时间超过5 min以上,脑细胞就会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死亡,且脑细胞不可再生,从而易导致患者遗留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肢体麻木、偏瘫等,因此,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的6 h内。在这个时间窗内采用特殊治疗技术或特殊药物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大量神经细胞,并且能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或恢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非常有效的脑梗死早期溶栓药物为rt-PA。除了早期溶栓外,还需要采取相关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脑神经保护,原因为脑梗死发病早期受缺氧、缺血等因素的影响,患者脑部能力供给不足而引发其脑功能障碍,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及时给患者提供增加脑部循环和保护脑组织治疗。长春西汀、胞二磷胆碱均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脑部循环和保护脑组织治疗药物,其中,长春西汀进入人体后可以有效透过血脑屏障,促进脑血管平滑肌松弛,这样一来便能有效扩张脑血管而促使脑血流量通过加快,从而能增加单位时间内脑部血氧的供应,进而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且长春西汀还可加快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一方面能抑制脑组织中乳酸形成,从而能避免乳酸对脑组织造成的二次损伤,另一方面还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供脑部血流运行,另外,有研究指出,长春西汀还能促进神经细胞修复,从而能有效保护受损脑组织。胞二磷胆碱进入人体后则能增加脑部线粒体含量,从而能促进脑组织对氧气的摄取能力提高,进而能减少因脑组织缺氧造成的脑损伤,并促进脑组织恢复[8]。

本研究中,对两组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前,使用长春西汀的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7.34±2.55)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49.27±2.08)分与使用胞二磷胆碱的对照组(37.26±2.58)分、(49.22±2.15)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76±1.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2.18±2.12)分,研究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84±3.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17±2.26)分;研究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时间(7.34±1.97)d、肢体功能恢复时间(8.62±1.65)d、住院时间(10.33±2.0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68±2.04)d、(13.97±2.15)d、(15.78±2.15)d;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95%)显著高于对照组(54.76%);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与徐毅[9]研究报道中得出的长春西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7.5%)显著高于胞二磷胆碱组(55.0%),长春西汀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胞二磷胆碱组(20.0%)结论基本一致,说明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均有效,均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脑功能恢复,但是,长春西汀治疗效果相对更好。

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和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胞二磷胆碱的作用机制如下:胞二磷胆碱是一种核苷衍生物,也是一种脑细胞活化剂,可促进脑组织中的膜磷脂生成和改善脑血管张力、血液循环,并清除游离脂肪酸,从而能促进脑干网状结构功能增强,在脑部血液循环及结构功能改善的情况下,可促进其受损脑组织修复,从而能促进其脑功能恢复[10]。但是,有研究证实,胞二磷胆碱也易引发患者出现头痛、肢体麻木、胸痛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会增加患者机体痛苦,同时也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其整体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长春西汀则属于吲哚生物碱药物,也是一种新型的扩张血管的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促进脑血管扩张,从而有助于恢复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和供氧,进而能有效阻止和减轻其脑神经功能损伤。并且,有研究证实,长春西汀进入人体后,还能穿透血脑屏障,从而能加快血管扩张、减轻血管痉挛和促进脑细胞氧化、还原及脑血管的平滑肌松弛,这样一来,也能促进患者脑部血氧供应增加,从而有助促进其脑功能恢复。另外,长春西汀本身属于天然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和安全性,从而能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12]。

综上所述,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均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春西汀对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的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优先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胆碱脑部长春
灵动优雅 长春花篮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胆碱脂肪酸/氨基酸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萌发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拉萨裸裂尻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素食或致胆碱摄入不足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