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21 07:50兰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预见性冠心病血糖

兰婷

厦门市第五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101

糖尿病与冠心病息息相关,有研究证明糖尿病属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则属于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的并发症[1]。糖尿病一旦患上便伴随终生,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些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形势不容小觑。老年患者因自身抵抗力减弱等因素,患上糖尿病后更容易出现冠心病,两种病症互相影响导致治疗难度增大,有着较高的死亡风险,威胁其生命安全[3]。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必须施予一定的护理干预以保障预后的良好。以往临床常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有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模式针对改善病症效果比较出众[4],因此该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该院收治的74 例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求为今后对该病症的护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4 例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6 例;年龄60~78 岁,平均(71.42±3.75)岁;糖尿病病史1~28年,平均(15.26±5.49)年。观察组男18 例,女19 例;年龄61~80 岁,平均(73.71±2.75)岁;糖尿病病史2~26 年,平均(14.43±4.2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核通过该次研究的申请,所有患者和家属都充分了解该次研究的内容,并自愿签字加入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 及《内科学》[5]中关于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性冠心病;②年龄在60 周岁及以上;③存在程度不一的胸痛和心动过速;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交流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②年龄超过80 周岁的患者;③依从性太差的患者;④合并严重的脏器损坏的患者[6];⑤严重的心脑肾等相关系统病变的患者;⑥并发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⑦任何原因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方案治疗,即进行降糖、降压、降脂、改善微循环及扩冠等手段医治。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如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指导检查注意事项和配合方式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①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调配,保障工作中的优势互补;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对小组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定期考核,以提升护理知识和专业素养。定期开会讨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需求的护理计划,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定期在会上反馈和讨论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

②强化健康教育:通过医院统一制订健康宣传手册及相关音视频,根据患者和家属的受教育程度,针对性地选择手册、PPT、视频、音频、口头讲解等形式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均进行健康和疾病知识的宣教。在医院宣传栏定期更新关于糖尿病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内容,确保患者能在住院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消除认知偏差。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每日下午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带领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每周进行1 次小讲座,穿插一些讲练活动。将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应对方法细致地教给患者,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自己能够冷静处理,降低发生危险的可能。

③强化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病情及对家人造成麻烦的愧疚心理等一系列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多数会出现情绪不好的现象。而负面情绪产生后不利于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防患于未然,对所有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保持态度亲切,充分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取得家属的理解。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类型进行对症疏导,讲解情绪对病情带来的影响,讲述治疗良好的案例,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教会患者自我心理干预,患者是最先清楚自己情绪状态的,当患者有自我疏导意识后,能够在有不良情绪苗头时立刻将其消除。告知家属多鼓励患者,多与患者沟通。

④饮食干预:在尽量满足患者喜好的前提下制订健康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根据饮食表进食。食物以清淡低脂、富含营养易消化为主,忌糖,忌辛辣刺激,严格禁烟禁酒。每日敦促患者饮用适量的水。

⑤强化病情观察: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血糖、血脂、血压、呼吸和意识,对变化进行记录,还要记录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状态,如时长和频率。症状有如胸闷、气短和心前区疼痛,当出现异常征兆时,立即汇报主治医师并协助处理。注意患者的血糖,特别是夜晚比较容易出现低血糖,要更加注意患者的状态。保证地面不打滑,防止患者摔倒,卫生间和走廊要尽量多安置扶手。每天定时检查患者口腔和手足是否有溃疡和破皮等,以免感染。病房巡视加强,缩短查看患者症状的间隔。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要将所有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交接清楚,以免出现对患者照顾上的纰漏。

⑥强化用药指导:将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详细告知于患者,告知其万不可自行增减剂量,监督患者按时按量吃药。根据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状况,出现异常苗头即刻进行处理。

⑦不良反应护理:体位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睡眠质量不佳和情绪激动等都可能引发心绞痛,将这些诱发因素反复、详细地告知患者,让患者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以便其能够自觉配合治疗工作,自觉养成良好作息,学会控制情绪,懂得注意体位的摆放,积极防范危险因素[7]。

⑧运动指导: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有益于体质的改善,同时也能使人心情舒缓,抛开烦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耐受程度,制订出适宜的运动计划,敦促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在患者运动时须有人看守照顾,忌空腹运动,运动强度要保持在患者不会感受到呼吸困难的程度,并且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叮嘱患者下蹲和起身要放慢速度,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出现。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

②统计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肺水肿、心肌梗死、呕吐、恶心、腹泻和食欲不佳等。

③统计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对患者分发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打分,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分值0~100 分,80~100 分为非 常满意,60~79 分为满意,0~59 为不满意。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④统计所有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指标。通过安全用药、负面情绪调节、习惯保持、饮食自控等维度评价患者护理后的自我管控能力,每个维度25 分,总分100 分,分值高代表自我管控能力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组间差异比较(±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糖水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指标比较(±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护理指标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评分为(91.76±3.57)分,高于对照组的(82.69±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2,P<0.05)。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需要临床引起更强的重视,做出更易于见到的警示,让人们能够经常看见,意识才能根深蒂固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8]。对社会大众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教的工作,拥有重要的、无法替代的意义。治病从预防做起,作为医学工作者,要致力于要将健康意识普及到全民,让人们在很多情况下免于患病后才追悔莫及[9]。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病症,临床较常见,表现多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等,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而引发,它是导致老年人群残疾或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10]。糖尿病性冠心病在治疗上更加难以收获成效,预后不佳属于常态。冠心病患者一旦过于劳累或情绪波动太大,就很容易出现心绞痛现象[11]。心绞痛是冠心病严重而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心肌血氧和供血不足引起的暂时性的严重心肌缺氧缺血症状,表现为胸前区疼痛和心力衰竭等,该症状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心绞痛出现的间隔短,通常会反复频繁发作,让患者的生活发生严重紊乱[13]。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老年人的体质随着年龄增大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且原本身体通常也携带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并发症也更容易出现,在对老年患者治疗时,更是需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变化,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在给予治疗的同时,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意义十分重大[14]。

以往临床多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常规护理属于比较通用的护理模式,缺少针对性的护理内容,更是难以做到预见性地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来预防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不能进行对症护理,没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治疗,导致预后不佳,护理质量较差。

预见性护理模式是一种近些年来新兴的科学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扎实的医学知识,有预见性地找出潜在的问题,提前做出预防。该种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更加注重临床观察,及时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的动态变化,始终为患者保驾护航[15]。

该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实施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水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优异性。血糖、血脂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得益于预见性护理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实施监测,同时缩短对患者巡视的间隔,保障患者状态的平稳。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得益于丰富而细致的健康宣教工作,以及心理上的疏导和关怀,让患者懂得治疗的意义,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将不必要发生的不良反应杜绝在外。在各方面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减轻患者所受到的病痛折磨,自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辅助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的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管控水平,患者预后良好,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预见性冠心病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