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威 覃丽
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全员进行教育,国民取得素质提升、知识提升的重要环节上,利用《视听语言》课程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影视类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能力;在三全育人背景下,为《视听语言》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将进一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
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视听语言作为动漫、影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有基本的视觉元素、声画关系等创作概念,又能和动漫、影视、广播电视等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同时也是一种影视、传媒类作品展示的技术手段。课程由视、听两个层面知识组成,要求学生掌握构图、景别、角度、镜头运动、场景调度、声画关系、剪辑等专业知识。同时它还具有学科跨度大、教学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知识点除了包括政治、历史、地理、音乐、建筑、摄影等,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或者技术单一的层面,而是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影视艺术的概念、历史、形成、原理和技巧有比较完整系统化的了解。并在剪辑技术方面得到较好的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影视类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能力。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规律技巧,掌握影视剪辑的技术手段,为后续的就业打下基础。
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的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课程思政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面向全员、整体、全过程的教学形式,将各种学科课程和思政教育理论同进一体、同行一致,形成一种社会资源共享的课程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作为学生接受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思想目标和首要任务的一种新型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教育观。
要求学生不再只限于学习专业知识,应迎合时代需求和国际形势发展,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爱国、爱党、爱家的民族情愫,要充分支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的重要方针。三全育人走进校园是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校方要积极采取各项鼓励政策来响应和落实三全育人。在育人体系上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更容易接纳和了解三全育人的相关主体内容;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来辅助育人内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途径上要进行拓展;在育人环境上也要尽可能的优化。
要充分利用教育载体组织一些教育激励活动,比如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鼓励学生多参与这些激励活动,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让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建立强烈的责任感,通过思政教育的贯通,实现三全育人的最终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视听语言》课程要融入思政教学内容,首先要提高教师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尤其是因材施教的能力。思政教学的融合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政知识,培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也就不能故步自封,要花更多时间认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特征、性格和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将所要传达的知识融入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育人细无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视听语言》课程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所涉及的跨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水平,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带有思政教育性质的电影进行观摩、学习和分析,从专业的角度对影片角色表演、动作规律、镜头景别、场景调度等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在营造出良好课堂气氛的同时,其影片本身的思政教育内容将会巧妙而深刻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1.“引”即新课引入,每次提前告知下节课将要观摩的影片名,引导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明白方向的重要性。
2.“看”即自己先行观看影片,深度解读影片绝不是观看一遍就能做到的,在老师正式讲解之前先行热身,有助于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议”即在上好一节新课之时,提出的问题引导每个学生进行展开讨论,各自分别发表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观点,有助于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思考及辩证性思维。
4.“讲”即老师在带领学生观摩影片的过程中,从专业角度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将本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分析知识点在影片中的功能、使用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用,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5.“练”即指学生在课上课后关于知识点的及时练习,从拍摄内容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除了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善于从中挖掘素材的能力。
6.“评”即指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老师的点评。利用评价环节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分析典型案例、学生的观点看法以及学生行为表现,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了评价、强化和及时纠正等,引导学生正确践行社会主义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观。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研究《视听语言》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对高校艺术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一个有意义的探索,有利于高校动漫专业课程能更加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有助于专业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助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以此培养三全育人目标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与创新,逐步加大课程试点力度,使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高效地进行。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