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心理培养

2022-07-21 01:57魏兰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魏兰涛

一、舞蹈专业学生心理培养的必要性

舞蹈演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必须具备不同一般的心理素质。这种特殊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锻炼出来的。从事舞蹈专业教学的老师对学生负有培养心理素质的责任。

由于舞蹈演员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舞蹈演员提出了特殊的心理要求:

1.他们从事的是舞蹈表演,要求体能、体态处于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状态,为达到这种状态要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这是一个需要吃苦和忍耐的过程,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和超常的承受力。

2.表演节目要求演员要进戏,进戏就是进入节目规定的角色和环境,处于“非我状态”,这就要求演员善于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和转换。

3.演员的工作环境是舞台,头上灯光照耀,眼前一片黑暗,处在“众目睽睽”之下,如临战场,容易紧张,要求演员具有善于使自己在紧张之中保持正常心态的心理稳定性。

二、舞蹈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演员良好的心理状态靠实践锻炼,也靠科学的训练培养。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专业训练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忍受痛苦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取得成功的信心。

(一)制定科学的心理培养方案

心理状态与学生的先天条件有关,也与后天训练有关,而且后天训练更重要。有经验并且责任心很强的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以便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包括他(她)心理素质的长处和弱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对他们进行心理培养的方案。从舞蹈教学实际看,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很容易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同时人际关系问题对学生心理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学生心理素质也能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在学生舞蹈训练与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观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心理培养方案。

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舞蹈课堂教学计划,舞蹈教学与训练中,应当尊重学生,确保相关教学内容的合情合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还应当制定科学的考试制度,加强对学生舞蹈训练情况的考核工作,对于考核结果不好的学生,结合其心理素质,提出相应的批评,提升学生的受挫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营造宽松的舞蹈训练环境,教师要放低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学生,减少教学规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帮助学生释放紧张、焦虑与压抑的心理情绪,以朋友的身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指导,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友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勇于挑战困难

心理培养是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地前进,在生活中培养,在课堂上训练。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弱点进行批评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善于引导,最好的引导是鼓励,让学生肯吃苦,敢挑战困难,有争取成功的欲望。

与其他文化课教学相比,舞蹈专业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表演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舞蹈基本功,以保证自身的身体符合舞蹈规律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表演中的高难技巧,因此对学生的身体体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舞蹈训练初期,相应的训练内容也较为枯燥和单调,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面对这些挫折,很容易产生异常情绪,若未能及时进行梳理和引导,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引导,基于学生更多的鼓励,表扬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面临困难时,保持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舞蹈专业知识。同时,舞蹈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专业的舞蹈教学技巧,精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加勇敢地面对舞蹈训练。在舞蹈教育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发展对舞蹈学习的影响,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对其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心理发展也对学生身体有着不小的影响。

针对舞蹈教学中高难度技巧训练,教师应当从学生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出发,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挑战意识,健全学生心理,才能更好地应对后续舞蹈训练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技巧,提高表演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自信心是心理素质训练中的重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自信心的培养,才能更好地进行舞蹈表演,提升舞蹈表演水平。在心理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统一的讲授,比如对学生讲“训练软开度对谁都是一关,当舞蹈演员都要过这一关”这样的开导话。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开法儿时的痛苦当成自己独有的了,有利于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心,甚至会减轻他们疼痛的感觉。学生心理不仅受到外因的影响,内因也是影响学生心理重要的方面。学生心理变化也不是由外因或内因孤立决定,而是由外因与内因共同决定的。因此在学生心理培养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舞蹈训练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训练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舞蹈训练。

舞蹈表演是一种非语言文化的肢体艺术表现形式,表演过程中有着较为强烈的个体能动性,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其内心的胆怯、慌张、高傲、自信等心理情绪都会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舞蹈专业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存在不敢跳、怕表演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认为跳得不好,或不如其他人跳得好,如果在舞蹈学习初期,未能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舞蹈学习,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尤其要注重舞蹈专业学习初期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信心,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舞蹈,并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四)针对学生个人性格进行培养

心理训练更多的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因为心理状态是属于个人的,每个学生的心理特性多于共性,解决个性问题就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谁的吃苦精神差,就着重解决她(他)的吃苦精神问题;谁常有畏难情绪,就鼓励她(他)要知难而进;谁进取心不强,就着重帮助她(他)养成追求成功的欲望。心理学上将学生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学习中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特征培养其心理素质,比如胆汁质学生往往有进取心,但也容易粗心,针对这一类型学生,教师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批评方式,不可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而要注重学生自制力的培养;多血质学生相对活泼且富有同情心,但学习过程中存在轻浮、不诚恳等问题,教师就要加强学生的专一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黏液质学生更为坚毅,并注重实干,但在学习中存在拖拉、固执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这一类型的学生,给予其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抑郁质类型学生通常富于想象力,较为细心,针对这一类型学生,教师要给予关怀和体贴,不可公开指责,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其掌握相关知识。除了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培养方式,教师还应当根据民族、地理、风俗的差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培养方式,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进而为学生舞蹈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三、结语

心理素质是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和形成的,其表现常常和外界环境,特别是周围人的反映有很大关系。引导也是一种环境,教师的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在专业训练中的心理表现,教师要给予细致的观察、细心的引导,不失时机地施以影响和教育。特别是在学生表现出不良心理状态时,一定要采取得当的方法,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使他的身体与心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积极向上的效果,这正是我们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