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和声学》课程构建

2022-07-21 01:57刘晓静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刘晓静

音乐类院校均开设《和声学》这门课程,为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合格的音乐专门人才。不但要设置合理、科学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及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和声学》作为一门音乐理论重要的课程,是各类音乐专业、师范类院校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对学生完整的课程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利用对本课程的研究,合理构建新型课堂,进行课程建设,并提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方案,助力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人才培养事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状调查

《和声学》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以及演唱、演奏等与音乐相关的学习、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在音乐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通过对这门重要的工具学科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运用传统功能和声学的理论,提高音乐素养、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和声学》是地方高校师范类音乐专业必修课程,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和声学》以先开课程《乐理》为基础,与平行课程《视唱练耳》相互配合,并为后续《曲式与作品分析》《即兴伴奏》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近年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国内几所学校《和声学》课程教学方面情况的调研,发现:

1.现阶段关于《和声学》的教材、著作较多,地方高校多用的教材有:思波索宾《和声学教程》;金克日·铁红《基础和声学》;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包头师范学院近十年一直使用的教材是杨通八的《初级和声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本教材最大的优点是将“键盘和声”纳入了每个章节,进行讲解及技能实操指导。对于地方高校的师范类专业学生来说,特别实用,不仅提前对学生的键盘和声理念、实践进行了教育培训,而且对后续师范技能类课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现阶段大部分地方高校《和声学》课程的授课地点为:普通教室+钢琴,或者多媒体教室+钢琴。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现阶段学院教师也分为两种授课教师,有的教师习惯“普通教室+钢琴”进行授课,更习惯于运用黑板及粉笔进行现场授课教学;有的教师则利用“多媒体教室+钢琴”,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以及学校线上课程提供的应用进行教学。

3.现阶段《和声学》等音乐理论课程的授课形式,基本延续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方式,即:黑板(多媒体设备)+面授+学生提交纸质作业。大部分授课流程为备课—课堂授课—课堂检验—课后作业—课后总结。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部分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提供手写纸质版作业,还会要求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来完成部分作业及测验,达到考核多样化、增加学生相关技能训练的目的。

4.现阶段对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或者地方高校线上、线下音乐类课程建设以及线上、线下音乐理论课程模式构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索,成果大部分为英语、思政、管理等非音乐类课程改革研究,极少量的如《网络环境下音乐欣赏课研究性教学》《网络环境下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的研究方向是赏析类课程基于“在线”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教、学等主体关系的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音乐理论课程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包含《视唱练耳》课程基于中小学音乐师资需求下的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从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融合线上MOOC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欧洲音乐史》通过本校教师课程讲解视频录制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一流线上课程的教学研究。

5.“《和声学》教学改革”研究大部分为课程内容、评价方式、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或将课程放置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改革探讨。其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和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等对和声教学的模式、评价等进行探讨的这类成果最多。包含“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研究”的教学模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和声学》课程早期一直在进行教学设计、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但是缺乏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程构建的研究,国内平台MOOC资源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并不适用于我校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基础,所以意义不大,急需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和声学》教育教学、互动平台来完成课程建设。

二、构建设想

新型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和声学》课程构建,主要有下面三个内容:

(一)教师授课新方式的构建

脱离原有单纯的线下教师授课形式,建立混合式授课课堂,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三位一体化的立体设计,搭建教学授课平台:

在我校“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支持下,建立课程网络课堂,搭建资源平台。为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在网络课堂及平台中,上传、发布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参考书目、以及课程要求、任务测验要求等一系列教学参考及课程学习的辅助性资料及通知,从课程未正式开始就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要求、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等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

与网络课堂同步,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对本学年教学任务班级进行线上、线下同步的面授教学。实施进行全程监测,从不同观测点进行梳理、总结,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结合线下面授教学情况为项目研究提供多维度的辅助。

同时上传、更新各章节、各周教案以及部分重、难点的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小视频(3—5分钟)等,随着课程的讲授逐步开放,不但便于学生前置性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加强每一章节的教学效果。课程在线下面授课堂中,运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教、学、听、唱、弹”多环节教学模式,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融入初中音乐教材所需曲目,突出师范性。积极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解、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还对有兴趣进行本门课程学习的所有同学开放,鼓励进行自学。

课程资源平台还提供教师、学生交流互动区域,教师可以在此区域发布个别重点、难点内容的分析及提示,学生也可以自由发帖进行学习方法、学习难点、学习经验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课后检测、自测交流平台系统资源提供:课后在课程资源平台提供学习自测评价题库,包含理论基础、和弦写作、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键盘和声写作等小测验,对照学习章节或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章节选择进行自我评测,达到自检目的。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学生上传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可以利用题库系统发布考试、测验等任务来检验学生的章节或阶段性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自学章节的自主学习、小组汇报、PBL、课堂展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师范类技能的实践能力。

(二)学生学习新方式的构建

网络课堂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资料体系来了解课程内容、计划、考核以及课程、学科知识体系等延展内容等相关情况,为学生了解本课程提供资源。

网络课堂及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必选内容与课程自选内容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文本及视频,方便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以便于学生带着问题来面授课堂听课。

网络课堂及平台中建设测验、考试题库,留言交流区,作品讨论区等,为学生的自检、自测,学习交流提供服务,学生随时可以进行的自检、自测,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课程的实时效果。

学生带着问题来面授课堂上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及线下的实践训练指导。音乐理论课程中的多门课程学习均需要大量的实践,而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无疑是最有效的。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生的课程线上+线下双轨新交流体系的构建

1.利用网络环境及资源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双轨的“作业批改”“实训指导”“错误示例”等,加强学生、教师的实时互动及学习交流。

2.优化传统的线下手写版作业,新增虚拟仿真作业类别。在网络环境及资源平台辅助下,为学生提供“overture”“sibeilius”等打谱软件进行实践训练,既增加学生专业技能,又能使学生完成作业后,马上听到作品的音响效果,不用再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找合唱团及乐队排练作品,大大提升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及自我改进。

三、结语

在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为进一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以学生为本”“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学生技能”的背景下,基于深入的调研考察,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对线上、线下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以《和声学》课程为例,进行新教学模式构建,并争取辐射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以期为更多的学习者打造一个方便、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改革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