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2022-07-21 01:57张沛英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张沛英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和基本技能,如自信自律、乐于助人、有勇有谋和顽强拼搏等。不同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侧重于发展中级人才,以满足对学生进行相对高质量培训的职业素养的需求。因此,我国的中职教师需要基于中等职业学生的素养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掌握基本技能,为中国职业学校的学生,乃至中等职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有关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一)无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基本素质提出适合学生们的教学策略。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关键,因为中职学生的教育水平都比较低,学生都是初中毕业,教师不应该给学生讲解比较深的知识,应该给学生讲解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知识。教师们要深入研究以往教学活动的不足,然后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识和精神,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压迫性的,不是强制性的,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

(二)凸显课程专题知识与能力融合,构建中职学生良好核心素养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课程专题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这是构建中职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基础。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授课过程中,清楚了解模块分类十分重要,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 能力的提高,这对教师也是有好处的,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重视专题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方法。

(三)深入课程“言”与“意”的转换提升,利用核心素养强化学生语言运用

语言表达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正确而又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十分重要。语言表达不仅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而且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也十分重要,合理的语言表达对学习十分重要,能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要讲的意思,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素养。在课程中深入“言”与“意”的转换提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语言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提高核心素养强化学生语言运用。

(四)挖掘课程专题职业素养基础点,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重视挖掘课程专题职业素养基础点,这样才能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中职学校中,更加注重的是将学生向职业方面培养,现在国家的要求也是,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教师们要重视挖掘课程专题职业素养基础点,教师要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建立更好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碰到一个比较好的专题时,要给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中要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教师们要重视情境教学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课堂带来更多的乐趣,让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在乐趣中进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教师可以在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带来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视频或者动画,让他们深入其中去感受。

(六)教师们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不能全部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以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教师也可以用评价方法来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品味语言,促进语言建构

所谓品味语言,简单来说就是在具体语境当中对文本含义、情感等展开深入辨析,以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字能够起到较强的表达作用,而且蕴含的感性信息较为丰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深入的品悟,如此可以对深层含义有真切的理解。比方说,《想北平》这篇散文是对故乡情予以表达,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知,教学中应该将“说不出”这个关键词凸显出来,并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讨。教师可以围绕关键词提出合适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不出?是作者做不到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按照正确的方向展开思考,能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是较为特殊的,并可将内心的情感清晰展现出来。

(二)深入挖掘传统,积淀学生的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因而在对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组织中职语文教学时,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大力宣传。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可知,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此相关的经典名句非常多,并对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中职学校应该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经典诵读、传记阅读、演讲比赛等均应该做到位,如此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大幅提升。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存在的民族元素充分挖掘出来。比方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书法、国画等纳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对笔墨纸砚中蕴含的文化意蕴有切实的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三)质疑发问,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学科呈现出明显的感性色彩,同时也兼具理性色彩,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对感性领悟较为重视,但是并未关注理性分析,而这就使学生的理解较为浅显。组织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语言进行赏析,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切实的了解,确保思维能力有大幅提高。教师要将质疑发问加以充分利用,进而使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比方说,在对《祝福》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若想使学生思维能够真正得到启发,就要对文章展开深入阅读。

具体来说,先要让学生针对文题展开思考,文章讲述的是祥林嫂的悲惨境遇,然而题目却是“祝福”,这是为何?经过思考之后,学生就能够了解喜庆的日子中,祥林嫂却孤独地离开人世,选择这个题目能够将作者的同情之心充分揭示出来。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要通过适当地引导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文中的“我”已经出现了反封建思想,然而却是“软弱”“无能”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展开探讨,就可使学生明白“我”的思想虽然呈现出一定的进步性,然而革命性并不彻底,当学生形成此种认知后,其对文章思想就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读写结合,落实文化传承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因为读更多的文本素材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写作,而不断地写作练习也是为了能够理解更高深度的语言,这是语文读写结合的真正目的。目前,我国文化传承需要更好的语言去阐述,让中华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色彩去描述,这是推动我国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推力。针对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需要教师直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是否对语言学习存在反感,他们是否能在读写结合中获得经验、思路,这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读写结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想要实现学习成果的最大化,就需要将两者都兼顾到,让读推动写,让写带动读,相互促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当然,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推动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下去,这样也为日后的语言构建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如在学习《劝学》时,教师应准确导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为学生默写背诵降低难度,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现代一种文化活动,这是我国文化不断被理解和传承的过程,让学生们在读写结合的练习下认识到我国的文化价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将使我国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上,通过语言文化去展现我国鲜明的文化个性,进而促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五)合理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学生们的学习

教师不能一味地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要在多个方面评价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合理的评价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体现,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中职语文课本中有一文章是《科学是美丽的》,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不能一概地以学生对这一内容掌握如何来评价学生,要在多个方面评价学生,这样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也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以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师是一种考验,对学生们也是一种激励。

三、结语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中,而对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理念也处于发展中,新课改的意见认为,应当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科的发展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改革的价值。其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语文教学中出发,通过创建优质的教学环境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