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早教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22-07-21 01:57娄灿华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娄灿华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审美教育,可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塑造人“灵魂”的有力武器;而思想品德教育,则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三观是否端正,是塑造人“品格”的有力武器。一个人的“灵魂”与“品格”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命质量和人生态度。现今学生中出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忽视德育的后果,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难免会出现一些品行不端的问题。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后从事的是教育工作,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身本就存在“美育”与“德育”受教不足的情况,那就很难肩负起实施“美育”与“德育”的重任。

早期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早期教育师资的重任,其专业发展的趋势,是提升婴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修养,也是“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应该融入到该专业的各门课程当中,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端正其思想,提升其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高职高专早期教育专业,其发展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轻文化的问题,这与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早期教育音乐课程,其发展,应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技能水平为目标,重视审美教育,同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其目的,是要实现“美育”与“德育”并肩前行的教育氛围,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渗透,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①。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构建的,具有相对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 型②。

音乐教学模式的分类,主要有两种:第一,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分类;第二,以音乐美学理论观点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审美哲学模式。就高职高专早期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而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技能与审美两个方面,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种音乐教学模式中的“行为模式”和第二种“审美哲学模式”。行为模式是指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等③。早教专业音乐课程,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为主要目标,所以要将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同提升审美水平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并且要加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实现美育与德育相融合的目标。早教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理、视唱、声乐、钢琴、弹唱、奥尔夫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科目,其中,乐理属于理论课程;视唱、声乐、钢琴、弹唱、奥尔夫乐器演奏属于技能课程;音乐欣赏则算是侧重审美教育的文化体验课程。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其中,乐理是技能课程的基础,是学习技能课程的必备条件。而视唱、声乐、弹唱、奥尔夫乐器演奏这些技能课程中,也包括一些自身的理论内容,比如演唱方法、演奏技法等等。音乐欣赏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比如说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的相关内容等等。所以,在构建早教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时,应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审美教育不可或缺,没有审美教育价值的音乐课程,就如同丧失了灵魂的躯壳,体现不出来艺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课程思政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早教专业音乐课程也不能例外,必须要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使其符合课程思政的综合教育理念。总而言之,早教音乐课程,应该是理论结合技能、审美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一门综合教育性质的课程,其教学模式应体现出其课程性质。

以钢琴教学为例, 其属于技能课程的内容,主要运用“行为模式”这种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尤其以 “示范——模仿”这种最古老的基本模式居多。其教学目标,也是以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为主。一般的授课过程,按照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定向”可以理解为教师的示范,通过“示范”这种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钢琴技能。再通过“参与性练习”基本正确掌握钢琴技能,之后便进入自主练习阶段。学生通过加大练习活动量的自主练习环节,较为熟练的掌握了技能基本要领之后,再对模仿进一步深化,将所学钢琴技能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比如新的钢琴练习曲或弹唱练习等,从而形成了演奏的音乐能力。行为模式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很突出。

审美哲学模式的具体模式主要有操作体验模式、主体经验模式和文化体验模式④。其中“主体经验模式”适用于与学生学习经验相联系的器乐或声乐作品,侧重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行为模式基础上,可综合主体经验模式进行钢琴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与音乐的沟通。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技能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融入“沟通——超越”的教学程序。教师先作为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实现与音乐沟通、进入超越境界,然后再通过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与音乐的“沟通——超越”。这一过程,可与行为模式并行,成为先后关系;也可与行为模式相融,融为一体。比如说,钢琴教学过程中“了解作品”和“完整示范”的环节,可单独使用审美哲学模式,了解作品的同时,体验钢琴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可以在行为模式进行的过程中,比如在教师示范环节,强调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实现具体范围内的“沟通——超越”程序。这种 “行为模式+主体经验模式”的综合模式,可兼顾技能的提升与审美教育。但是,如果要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还要再综合一种审美哲学模式,就是“文化体验模式”。

文化体验模式的适用内容主要是风格比较突出的音乐。比如说,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又叫中国传统音乐,从广义上来说,中国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五声色彩的音乐都包括在民族音乐之内。中国民族音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和信仰。早教专业音乐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国民族音乐也包括外国音乐。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时候,可借鉴文化体验模式进行教学,其基本程序为“引导审美期待——体验文化特征——评价”。在引导审美期待之后,着重介绍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音乐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能够拥抱博大精深、璀璨繁荣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在此,需要将“主体经验模式”与“文化体验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将与学生学习经验相联系的音乐作品,特指为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在技能课程中形成“行为模式+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 的音乐教学模式, 实现技能、审美与课程思政的综合教育模式。

除了中国民族音乐,早教专业音乐课程中也包括外国音乐的内容。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外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正面价值在里面。学习外国音乐,也可以从中择取“立德树人”的思想片影。比如说,作曲家的创作精神等等,这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挖掘。其教学模式可参考上述的“行为模式+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实现技能、 审美与课程思政的综合教育模式。

以声乐教学为例,其属于技能课程的内容,按照上述的“行为模式+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参考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目标。行为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⑤。主体经验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欣赏过程中增强其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使其获得情感体验,提高音乐想象力、理解力⑥。文化经验模式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欣赏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形态及音乐风格的体验和认知,对音乐观念与价值的理解,对音乐操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认知⑦。就声乐教学而言,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就是掌握一些声乐演唱技巧,具体是什么技巧,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而定。例如学习歌曲《渴望春天》,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技能目标就可以设定为:掌握真假声相结合及转换的演唱技巧。声乐教学所选教学歌曲,本身就带有审美价值。结合主体经验模式的教学目标,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以少年儿童纯真、甜美的口吻,生动的音乐语言,表现渴望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就可以作为素质目标之一来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文化经验模式的教学目标,联系“青春与奉献”这一主题,就可以设定出第二个素质目标: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青春洋溢”的气息,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 “青春”与“奉献”的关系。从《渴望春天》教学设计中的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的设定情况开看,按照“行为模式+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是可行的,涵盖了技能、审美与课程思政三个方面的内容。

早教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上述内容涉及到的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外,还应该包括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围绕着理论知识来设定的教学目标。早教音乐课程,应该是理论结合技能、审美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一门综合教育性质的课程,技能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掉作为基础知识而存在的理论内容。仍然以上述的声乐教学《渴望春天》为例,其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目标,可以参照音乐教学模式中 “认知模式”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知识的传授和学习⑧,属于上述的第一种音乐教学模式。那么,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知识目标就可以设定为:掌握八六拍的节奏韵律,了解单二部曲式的结构以及移调的相关知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生平。

从声乐教学《渴望春天》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不难看出,音乐技能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出是“理论结合技能、审美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一门综合教育性质的课程”,其教学模式应该是“认知与行为模式+ 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全面的体现出“综合教育性质课程”的特点。除了技能课程,音乐课程还包括理论课程和音乐欣赏课程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说,乐理教学。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可以结合技能课程来进行讲解,也可以单独教学。单独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其教学目标就可以依照“ 认知模式+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来进行,其中“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围绕着音乐素养的提升和课程思政的内容来设定。其技能目标的“技能”和技能课程的“技能”是两个概念,前者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所以在其教学模式中,可以不体现“行为模式”。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审美教育,教学模式应采用“认知模式+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但是和乐理教学不同的是,乐理教学侧重于“认知模式”,而音乐欣赏教学则侧重于“主体与文化经验模式”。其知识目标,主要围绕着中国音乐史或西方音乐史,再加上一些曲式结构等音乐理论知识来进行设定。技能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而进行设定的。素质目标是核心目标,围绕着作品的审美价值,结合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