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
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课程作为音乐类专业的核心课,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的美育共同课。集体授课或组合授课方式的客观存在,既解决专业教学资源不足,又有利于促进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践行美育教育的落地。集体演唱和组合歌唱的演唱形式是声乐课程集体授课模式的结果和评价方式。传统声乐课的齐唱模式对于创新发展的教育和社会审美已不足以支撑歌唱职业能力的多元化建构,因此,声乐课程融入和声创编思维和方法,将不断发挥集体课优势,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歌唱能力,进一步完善声乐课程体系,创新集体演唱形式有重要意义。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集体声乐课,要将和声关系有效融入,但目前而言,艺术高职的声乐课程融入和声知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少有单独的和声课程或视唱练耳基础课程支撑;2.声乐课程常规守旧,集体演唱的和声思维不开发、和声内容不融入、声乐教材没有体现集体授课的创新模式;3.声乐课程没有结合职业教育学情分析;4.传统和声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声乐演唱需求且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在艺术类本科高校传统音乐学科中,基础和声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发挥着支撑音乐发展、创作的作用。但是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开设专业的和声教学,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声乐教学改革,丰富声乐美感及多声训练,在声乐课堂上开展和声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多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开展歌唱和声训练,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歌唱水平,让学生对声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促进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协助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课程中融入和声创编的方法对于加强声乐学习,提高声乐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声乐课程改革,提升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通过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和完善和声融入声乐课程教学,学习多声演唱、制定和声演唱训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多声思维影响,加强音乐表达的丰富性,促进审美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声乐和声教学实践,无论采用组合、重唱还是合唱等方式,都能一定程度促进学生职业认知、增强集体凝聚力,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具有促进意义。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和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传统声乐教学中,集体课授课时传统的教唱方式要么是单旋律的齐唱,要么是传统合唱作品。但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改革,其声乐教学既要区别传统声乐课,又要区别合唱教学,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因此,探索歌曲的和声创编形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通过旋律和声创编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
旋律和声创编:歌曲是单旋律的音乐作品,为了丰富其音乐表现,可以对单旋律歌曲进行和声创作。在声乐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和声编创方法的融入,其方法如下:第一、在选择演唱曲目时,要将高职学生的审美需求、音乐爱好、职业素养作为基本选择依据。选择合适的曲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注意应用和声基础知识,把握音高关系,通过三度、四度、五度的音程关系进行和声旋律的编创。通过使学生在歌曲表演中的二次创作,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课后让学生对本次创作经验进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将传统的书本声乐课程知识与实际歌曲旋律创编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还能锻炼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整体层面上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和声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作为选择教学曲目的基本依据。在选择时尽量选择主题鲜明、思想积极的合唱曲目,比如《蜗牛》《如果有来生》等。在曲目选择上还可以选择一些流行曲目,流行歌曲色彩丰富、曲调符合大众需求,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熟悉程度也比较高。流行歌曲的引入能够拓展学习曲目范围。对于教师而言,在选择教学曲目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不等的合唱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音频设备为高职生播放阿卡贝拉合唱视频,引导高职学生用心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加入适当的肢体表演,从而促进内心情感有效传递的实现。
在职业院校的声乐课堂上,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键盘和声练习的方法,对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进行培养。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采用不同钢琴织体进行和弦连接练习。和弦连接练习不仅可以在键盘上练习和弦的基本连接,熟悉常用的和声语汇。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能赋予其不同的钢琴织体,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制定一组和弦连接,让学生赋予其不同的钢琴织体,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织体选择的多样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键盘和声练习中,选择的织体可以是全分解织体、半分解织体或者柱式织体。在选定织体后,学生应该充分考虑织体的具体安排和和声节奏,这些都能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潜移默化地训练,从而促进其创编能力的提高。
2.在同一织体中运用不同节奏型进行和弦连接练习。在相同织体中运用不同节奏型进行和弦连接练习是对即兴创编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有效手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限定织体中对常用节奏型的思考能力。同时,因为在选择节奏型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在各种节奏型中可以任意创编和组合,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对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进行培养。所以,通过节奏型的组合和创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从总体层面上来看,教师在和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键盘练习和和声听觉练习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实践和学习的时间较短,因此只有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才可以学会、练好。所以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配器、复调、作品分析以及曲式等相结合,从具体层面来看,和声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属七和弦的连接。一般来说,属七和弦的连接为基本前提的模进、重属和弦以及导七和弦等都是建立在属七和弦基础上的,并且在和声教学中,“I—Ⅳ—V—I”公式是其基本前提。所以,想要对和声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就需要熟练掌握属七和弦的连接。因此,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和弦的结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掌握影响和弦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学生对和弦及其影响因素有更深入的理解,应该将音的倾向性作为重点学习,依次解决B—C,F—E,并且熟练掌握其他的和弦音;
2.模进知识。在高职学生的和声教学中,模进知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旋律的发展好陈述。在对属七和弦的连接进行学习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模进中的动机音组里各个和弦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简单的错误。
3.转调。转调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转调既让旋律在各种不同感觉的调式之间转换,使得乐思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近关系转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和声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解近关系转调,比如,怎样对前后调性进行判断,想要对调性进行巩固,将属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才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应该将转调和弦作为新调的属七和弦,然后在对新调进行构建。
综上所述,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和声的重要性。和声对于作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声可以加深和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声乐课堂上和声学习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证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课堂加强和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和声编创教学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声乐水平和声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为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