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帕拉帕拉姆》与《罗摩衍那》女主人公形象对比研究

2022-07-21 01:57丁雪清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丁雪清

《罗摩衍那》被称为“最初的诗”“众诗中之最优秀者”,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老挝史诗《帕拉帕拉姆》取材于《罗摩衍那》,不管是人物设置还是情节上都受到《罗摩衍那》的极大影响,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原著的过程中进行的再创作。两部史诗作品都塑造了许多经典难忘的人物形象,其中《罗摩衍那》女主人公悉多和《帕拉帕拉姆》女主人公悉达的形象最为感人和生动,她们有着相似的身份、性格和命运,都出身高贵,是古代女子的道德模范,同时也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和传统习俗的维护者。她们都在追求忠贞爱情中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受到怀疑和屈辱,她们的人生经历和结局虽然不同,但都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一、古代完美女性形象的代表——高贵、美丽、贤良

《罗摩衍那》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讲述罗摩与悉多从相爱相随到猜忌别离的故事。《罗摩衍那》中的悉多是弥提罗高贵的公主,“她的母亲是大地,父亲是遮那竭王”,她美丽出众,吸引了众多追求者,包括罗摩和十首魔王罗波那,最后在比武招亲中嫁给了武艺超群、折断神弓的罗摩,与罗摩一起回到阿瑜陀国。当罗摩为维护父亲的荣誉,决定到森林里去流放时,作为罗摩的妻子,悉多“不要王位和王国,不要天堂的欢乐”,义无反顾地跟随罗摩一起流放,经历了诸多艰险。后来被十首魔王劫到楞伽城。为了让悉多嫁给他,十首魔王向她展示自己的富有,并用花言巧语诱惑,但忠贞的悉多绝不妥协,发誓永远忠于罗摩。通过这些情节可以看到悉多完美的形象,不仅有着高贵的地位、美丽的相貌,还拥有贤良淑德的品格,尤其是对自身清白的维护和对爱情的忠贞。

《帕拉帕拉姆》由《罗摩衍那》改编而来,故事情节结构与《罗摩衍那》大体相似,以讲述佛祖的一个前生帕拉姆和妻子悉达的悲剧爱情为主。《帕拉帕拉姆》中的悉达和悉多一样,是高贵的公主,父亲是昭拉西王,她的美名传扬四海,各国的王子都慕名前来求亲。悉达在父亲的安排下与举起神弓的帕拉姆成亲。成亲后回到王城的悉达命运与悉多极其相似,在帕拉姆选择维护父亲的名誉,自愿到森林里流放12年时,她也追随丈夫一起到森林中。在去往森林的路途中,悉达表现得坚韧耐苦,即使树枝挂乱了她的头发,荆棘钩破了她的衣裳,手臂被划出了斑斑血迹,她也从未放弃,一直坚持跟随在丈夫身边。在森林中,悉达被十头魔王哈帕那算劫持想要娶她,不管十头魔王用怎样的花言巧语诱惑她,悉达都不为所动,周身燃烧着仇恨的烈火,让十头魔王无法接近她。

无论是悉多还是悉达,她们都代表了古代印度和老挝妇女的完美形象,她们高贵、美丽、忠贞、坚韧。未嫁前,她们美丽动人并且身份尊贵,出嫁后,她们也是一位好妻子。愿意与丈夫同甘共苦,誓死维护自己的清白与婚姻。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悉多和悉达都是古代封建社会品德优秀的女子。

二、封建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维护者——“服从”丈夫和纲常秩序

《罗摩衍那》中的悉多纵为高贵的公主,但也始终遵循“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的伦理纲常。她先是“服从”父亲比试招亲的规矩,嫁给了拉断神弓的罗摩。然后是服从丈夫罗摩,当罗摩选择到森林中流放时,她不顾一切地跟随;当十首魔王罗波那以金银财宝引诱她时,她誓死不从,忠于罗摩;当罗摩第一次让她自证清白时,她选择服从,跳火自明;当罗摩第二次怀疑,并狠心抛弃怀孕的她时,她悲痛欲绝,但并无怨言,只是向丈夫的弟弟罗什曼那诉说自己的悲伤和无助;十几年后,当悉多被召回皇宫,多疑的罗摩要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再次证明自己的清白时,她没有选择反抗或者离开丈夫,依然选择服从,但无法自证的她只好跳入大地母亲的怀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贞洁。悉多的一生,不管是最初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罗摩,还是面对罗摩一次次要她自证清白的要求,她都选择了妥协和服从。

和悉多一样,悉达也是听从父亲比武招亲的安排,嫁给了拉断神弓的帕拉姆。后来是服从丈夫帕拉姆,在丈夫被流放时,她选择追随丈夫;当十头魔王哈帕那算花言巧语诱惑她时,她没有屈从,一心只等待丈夫来救她,即使是再回到条件艰苦的森林中,她也愿意跟随丈夫;当帕拉姆将她救出却怀疑她贞洁,要她自证清白时,她也没有怨言和愤怒,而是义无反顾地跳进熊熊大火中证明她的清白;当帕拉姆第二次怀疑悉达的贞洁,并下令要处死她时,她内心纵有无尽的冤屈、无辜和耻辱,但在解释得不到信任后,还是只有服从。她请求丈夫的宽容体谅,让她继续留在身边,为他端茶倒水来赎罪,在她的心中,丈夫就是自己的一切,是生命的中心。但可怜的悉达并没有得到同情,幸而被丈夫的弟弟放走逃往森林,并在森林中独自生下两个儿子;多年以后,帕拉姆在森林中找到悉达和两个儿子,请求悉达原谅和宽恕他。面对丈夫的请求,悉达再次妥协和服从了,她不愿给丈夫增添忧烦,不愿看到父子痛苦的离别,无论何时悉达都在为丈夫和儿子考虑,把他们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人。

悉多和悉达服从父亲和丈夫、不反抗不斗争的性格和最终的命运,是当时广大女子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深刻反映出封建伦理制度对古代女子的约束和严格要求,而她们最终也成为伦理道德和纲常秩序的维护者。

三、逃不过的悲剧命运——无法自证的屈辱

悉多和悉达的悲剧命运始于随丈夫一起流放,在森林中被魔王劫走。当罗摩把悉多从十首魔王手中救出后,对她遭受的苦难一字不提,却怀疑她的贞操。悉多投火自证清白后,罗摩却说他不是怀疑悉多,只是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证明她的洁白而已。同样的,在帕拉姆救出悉达后,他对悉达虽有热情和疼爱,但也夹杂男性的狐疑。他说他相信悉达如过去一样的纯洁,可就怕别人难以置信,希望悉达用高尚的行为平定流言蜚语,消除大家的不安和疑惑。善良的悉达心如针刺,却只能用烈火来证明自己。本是受苦受难的她们被救之后得到的不是丈夫的爱护和心疼,而是毫无根据的怀疑,他们曾经的感情和信任终抵不过丈夫的怀疑和世俗的眼光。悲哀的是用生命自证的清白并没有彻底打消罗摩和帕拉姆的疑心,怀疑的种子已经深埋在他们心中,这才有了之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怀疑。罗摩在风闻有人怀疑悉多不贞时,不加任何调查,就决定遗弃悉多,完全不愿相信自己的妻子。而可怜的悉达也再一次受到丈夫的怀疑,悉达在侍女的请求下捏了一个十头魔王的泥人,帕拉姆看到后便认为悉达心里仍然偷偷眷恋着十头王,他完全不听解释,把悉达所有的辩解都看作是谎话,面对悉达的求情认错,他也无动于衷。因为这时的帕拉姆猜疑心变得更重,他在内心已经认定悉达是个不忠之人,无论悉达怎么解释和认错,丈夫都不会相信她。

悉多和悉达的悲剧命运始于被劫,悲于不被信任,无论是熊熊烈火还是大地母亲的怀抱,都洗脱不了丈夫对自己的怀疑,本该被爱护和心疼的人却成了被怀疑屈辱的对象。不管她们怎样努力都无法自证清白,因为怀疑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并不断地长大,所有的证明都无法去除这颗种子,这也是她们逃不过的不幸命运。

四、结语

拥有美貌和贤良品德的女子本该得到爱惜和尊重,然而善良的悉多和悉达在陪丈夫流放途中因美貌被劫持。在身体遭受磨难的同时,让她们更痛苦的是来自丈夫的不信任,已经自证清白的她们还是被丈夫 无情地抛弃。面对丈夫,她们与众多女子一样没有反抗和愤怒,她们的身份教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她们没有反抗之力,她们能做的只有祈求天神和大地母亲的保佑,接受和容忍所发生的一切。而深究她们之所以接受和容忍这些不公和屈辱,是整个封建社会下庞大的伦理道德制度迫使的。在充满对女性不公的社会氛围下,她们已经麻木和习惯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是她们对自己人生的认识,存在已久的各种封建伦理制度让她们没有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的观念。所以在面对丈夫的怀疑和屈辱时,她们无从选择,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在她们的心里没有任何反抗丈夫的思想。封建伦理制度在规范女性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时候,更多的是限制和压迫女性的自由,如果悉多和悉达能够勇于反抗和自主选择人生,那她们也不会有如此悲剧的命运。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古代封建伦理制度被废除,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女性地位得到不断提高。在现代社会,古板严苛的伦理制度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公平的新秩序。新时期的女性不再处于被动地位,或受到不合理的伦理制度限制,而是有自己的主张和理想,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人生。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约束,让像悉多和悉达这样命运悲惨的女性得到救助和改变,让那些对女性不公的规则彻底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