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莎
想要在景观设计上运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就必须要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例如它在空间布局上大多数是对称的,单体建筑和群组建筑都有共同的特性;在色彩和修饰都有严格等级区分,且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古建筑在结构上大多采用的木材种类以及采用木材的一些优缺点等。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合理正确地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最终呈现出完美实用的双重效果。
最初建筑是人类为了居住用来遮风挡雨的,但是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到后来,建筑的造型外观也越来越多变、功能变化也逐渐更新,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现在更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领域。甚至有些建筑的装饰手法和小的构件都能成为被应用的灵感。
古代建筑房屋在设计时主要来源于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其主要承重结构以木构架为主,然后在内部又增设了墙柱,用这些柱子来区分不同的空间布局。外形上用不同的设计来区分,从屋顶到墙体,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装饰。而一个个单体式的小盒子形建筑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组群建筑。典型的代表就是北京的四合院,或是苏南地区的官式建筑,如苏州园林。组群建筑的特点一般是向内封闭的,以院子为中心,各个单体建筑朝向院子,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或者更大的宅院。院子属于休闲娱乐区和观赏区,可以设计一些廊架、凉亭等辅助设施供休息;花草树木、假山瀑布供观赏;或者设置一些有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装饰,表达美好寓意的同时又能彰显家主身份高贵。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其他国家可能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中断或者消失,有的西方国家受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复兴等影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是毋庸置疑的。
古代建筑在色彩上多彩丰富,但又不失朴素淡雅。据记载,古代官式建筑主要以蓝色、绿色、红色为主,民居以黑、白、灰色为主。古代宫殿城墙建筑上的柱子、墙面上的彩绘图案就是使用的红色、青色、淡绿色、黄灰色、白色、墨色。不同的朝代着重偏向不同的颜色,随着建筑上装饰的多样化增加,建筑上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色彩强烈并且鲜明的古代建筑紫禁城,一片金黄色的屋顶,采用的是琉璃瓦作为建筑材料。屋顶以下整体呈绿色,并且用彩画装饰。最显眼的是紫禁城里的门窗和立柱,喜庆而又热烈的朱红。地面铺装深灰色,再往上是白色的台阶石材,整体颜色设计给人的视觉效果带来强烈的冲击,过目难忘。
古代建筑在色彩上的应用与木材材料的使用分不开,木材不能经历太久的时间,涂上桐油和油漆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木材的使用寿命,同时又增加了美感。
古代建筑文化的结构,每一处都是独一无二的。皇家宫苑的雄伟、单体古代建筑的传统工艺都是值得我们自己推敲,认真研究。抬梁式结构是减少室内立柱的最直接的结构方式,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脊瓜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这种方式建成的建筑跨度较大,空间上也相对变大了许多。而穿斗式结构恰恰相反,优点是能够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但是在空间和室内格局上就会受到限制,一些小型的房屋或者南方可能采用这种结构的比较多,北方一般都是采用抬梁式结构较多。
由于木结构墙体不承重,立柱承重的原因,使得门窗的设计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空间的自由,可以根据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实际功能需求设计合理并且美观的门窗。也正是这种结构造就了我国古建筑“墙倒屋不塌”的神话。前面提到的紫禁城或者一些祭祀建筑中,还会使用斗拱。这类建筑的特点就是在立柱的柱头用斗拱支撑住,在屋檐底部伸出较大的空间以此来保护建筑结构。而斗拱不仅只是建筑的结构构件,也成了建筑本身的一部分,还完美地装饰了建筑物。总之不管是哪种结构形式的建筑,承重构件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空间划分较为自由,构件与构件之间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伸缩余地,使得建筑物不仅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还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古代建筑艺术在造景上非常重视环境,追求最终呈现的感觉。取之于景,又用之于景。建筑艺术本身在设计之初就是规划景观视觉,确定好想要表达建筑什么样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就某一位置或者是某一个时间地点的景观进行逐步细化。人的审美不同和不同经历使得人们有了不同的回忆和情感认知,当置身于某种情景或者某个场景时,人类的记忆之门就会被唤醒,人就会对建筑动情。建筑如果被看成是一个大的主体,建筑造景最终所呈现出的整体就是这个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风水,也被很多人看重。“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在造景中也会被引用到。
木材的使用,间接地缩短了建筑和人之间的距离。提到木材首先想到了树木、森林,现在好多人放松休闲的方式都喜欢去大自然中享受一下自然美景,体验一下与世无争的感觉,看一下天下无双的美景。而木材建筑的建造,也会让人产生亲近感,比冰冷的混凝土建筑多了一些柔美,富有诗意。
由于木材建筑的墙壁一般不承重,这就使得在造型结构上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错落重叠的造型、不能过长过高的特点,使得建筑的整体偏小而又精致灵活。尤其屋顶的造型较多,例如歇山顶。屋顶造型设计上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向上微翘,像一只飞燕一样。古人赞美之:“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斗拱是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造型,它的承重特点是利用榫卯的连接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日本建筑师坂茂将榫卯结构运用在了Tamedia办公楼,不使用任何的零配件,只是将传统的木工发挥到了极致,就能够让建筑变得与众不同又充满人文气息。再加上彩绘和雕饰加以修饰,使得建筑变得更具特色。彩绘的涂料里还有铜的成分,起到防潮、防风化、抗腐蚀和不易被虫蚁破坏的效果。雕饰在古代建筑中更是常见,一般墙壁、台基等都会有比较典型的雕饰图案,还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历史传说题材的雕饰内容也频繁地被运用到各类建筑。同时雕饰也是一门传统的手艺,多年来被流传用以传承,发展到至今更是变得罕见珍贵。
古代燕、赵、秦汉时期建造的长城中可以发现,其从头到尾所经过的地域和走向都是一样的原理。它们大多穿越山川到平原,其间有湿润、半湿润气候,会有高原,也会有干旱气候。这就说明当时的人们在设计的时候就把环境、风景、空间等因素都考虑到了。最终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图纸上一条条或弯曲或垂直的线,而是一个有灵魂、有空间层次并且功能齐全的著作。再加上中国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远比想象中要深厚,也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要热爱,所以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随处可见的道路景观,两排高高的参天大树下是修剪整齐的绿篱类灌木,再往下是花草类矮型植物,层次分明,错落有序。而借用一些古代建筑的引用,加以装饰或者造型,使得这些设计有相同又不完全相同。
古代建筑木构架缺陷之一是易腐、易燃。所以,古代为保存木材,需在其表层加以油漆,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我国古代建筑产生独特的彩绘制度,成了建筑文化元素中比较重要的存在,甚至被应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地方。现在的中国风越来越被熟知,也越来越能代表中国,也是因为它的独特之处。古代建筑因为用了彩画,使建筑变得更宏伟。而现代多数建筑也采用彩画,不仅在视觉上金碧辉煌,还会给建筑带来一种独有的特质,变得无可代替。最能代表彩画最高的建筑工艺水平当属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曾是清宫式样建筑的经典代表之一,现在故宫博物院里随处可见大规模的清式彩绘,而且一般殿内也都采用了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一类相当高级的彩绘,一般以龙凤纹样为主,通常绘制在主桥和廊柱上,只有身份庄严尊贵的皇室才能用到这样高级的彩绘装饰。
景观其实就是生态空间的一个部分,因此,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人的因素,还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的平衡标准。建筑的结构也就是景观的结构,都要做到以人为本、遵循自然法则,不管是建筑修饰原有的生态资源还是利用生态资源来创造新的景观,都要秉承合理利用,尊重自然的原则,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既有自然资源原本的美,又有后天人工的修饰。景观设计还要对曾经受到污染和损害的自然环境加以恢复,使受到损害的环境得以再生并进行再次使用。在此基础上,景观设计也要尽量运用一些环保科技,选择可持续、循环使用的材料进行景观营造,减少景观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在现代建筑中木架构不可能频繁地被使用,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木材可再生周期长,也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发展,所以更要取之有度。
综上所述,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设计甚至是更多领域的运用中都有着相同的原理。景观是生态空间的一部分,而将古代建筑艺术运用到景观设计,也是将古代建筑艺术与生态平衡相融合。未来,希望更多的人把古代建筑艺术更多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甚至是更多的不同方向,将古代建筑艺术文化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