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话《三国演义》中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思考

2022-07-21 01:57沈瑜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沈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历史小说,流传时间最长并且对人们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有很高的造诣,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故事,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在苏州评话《三国演义》中,结合评话的特点,对三国故事进行增减,利用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向基层听众展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故事,为人们带去欢乐。

一、苏州评话《三国演义》的发展史

人们对于苏州评弹的认识停留在手持三弦琵琶弹唱的“弹词”,但是却淡忘了“苏州评话”与“弹词”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苏州评弹。苏州评话也被称为“大书”,在表演过程中,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对故事进行统领叙述,中间会插入第一人称,也就是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进行摹学,为听众带来听觉盛宴。在苏州评话的书目中,描述天下三分风云变化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受到了广泛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内容比较丰富,并且情节动人,人物形象刻画得比较鲜明,因此苏州评话《三国演义》也被业内人士成为“大(书之)王”。

苏州评话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期,在清代中期进入了鼎盛阶段。听书在清代是比较流行的事情,推动了说书的发展,在《生涯百咏》中有记载“一声尺木乍登场,滚滚滔滔话短长。前史居然都记着,刚完《三国》又《隋唐》”,可以看出清代的书场热闹非凡。目前,了解到最早演说苏州评话《三国演义》的是嘉庆、道光年间的无锡艺人陈汉章,随后传给其子陈鲁卿,再传至同治、光绪年间的朱春华。朱氏书艺高超,堪称是咸丰年间说“三国”的翘楚,但是未授徒而英年早逝,导致苏州评话《三国演义》后继无人。弹词艺人许文安觉得《三国演义》失传太可惜,毅然决定抛下三弦,改碰醒木。许文安听说在苏州玄妙观中有一位露天说书艺人,可以说是朱春华的私淑弟子,于是天天去露天听书,把书情记录下来,回来后又研究小说,向熟悉朱春华技艺的听客请教,潜心研究朱春华的说书技巧,并且在朱春华的排位前磕头拜师,正式改行说起了苏州评话《三国演义》。许文安擅长说表,能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很受欢迎。到了清末民初时期,许文安招收了许多徒弟,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兆麟与唐再良,使得评话《三国演义》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也正是因为许文安的潜心研究与传承,才使得几乎失传的苏州评话《三国演义》得以存续至今。

二、苏州评话《三国演义》中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思考

(一)张飞人物形象的描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出场是: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作者用“豹”“燕”“虎”“雷”“马”等,来形容张飞勇猛、威武、迅捷的特点,写出了一个浑身是胆,威武雄壮的英雄形象,并且电视连续剧中也是展现张飞硬汉、莽汉的形象。但在苏州评话中,对张飞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比较丰富,通过不同的章节讲解,使张飞的形象变得立体,不再局限于脸谱化的张飞,而是变得更加的接地气,成为了食人间烟火的性情中人。

在苏州评话《三国演义》中,说书人对黑面孔的张飞进行细节描述,让人们能够了解张飞的性格,是一个容易发脾气、闯祸的真性情的硬汉、好汉。苏州评话并没有让张飞变成“傻大黑粗”,并且打破了传统固有的认知,刻画突出了张飞真性情的一面。在古城相会一书中,张飞与关公大打出手,不计后果,能够从侧面反映张飞鲁莽的性格;在三闯辕门这一章节中,能够表明张飞英勇无畏的特点;从张飞单骑救主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张飞对赵子龙不离不弃,体现了张飞重义。通过不同章节的讲解,能够拉近张飞与听书之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书中的人物,而是芸芸众生中的人。

在苏州评说《斩蔡阳》这一回中,张飞的戆引起了戏剧性的误会,并且运用了夸张的人物描写手法。误会中张飞“瞎胡闹”,差点害得关羽丢掉性命,逼得关羽差一点“痛不欲生,死了拉倒。”这次的戆是与张飞莽撞的性格有关,在莽汉人物形象的主导下,注重兄弟感情,错信孙乾的话,不信两位皇嫂,随后又在张飞误会赵子龙变节《救主回长坂》,一步一步将张飞莽汉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凸显“夕阳西下等赵云”到“最熟悉的陌生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张飞的莽汉特点;在《怒打蔡瑁》中,张飞一门心思要痛打蔡瑁,与他前面说要保卫刘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并且对张飞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也进行了改写,从三顾茅庐时的冒犯到冲撞再到归顺,实现了三百六十度的反转与对比;在《战樊城》一书中,细致地描写了张飞“拆锦囊”的心理活动,也正是这一段心理情境的描绘,能够让人们区别莽汉,对张飞有进一步的认识。苏州评说《三国演义》中《战樊城》是重点桥段,也是苏州评话艺术的优秀作品,在中国说书界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张飞拆锦囊时,采用的是细节描写方式,将一连串的小动作进行组合,能够展现张飞的心理变化。

(二)曹操人物形象的描写

苏州评说《三国演义》中从曹操的阴、忍、奸、硬、软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刻画,展现了书中曹操的鲜明特点。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曹操的定位是阴暗、多疑的性格,“阴”也是曹操贯穿小说的主体;“忍”是曹操作为政治家的特点,并且曹操作为三国中重要的人物特别能忍,所以阴与忍成为了曹操的固定人设标准;奸、硬、软这三个人设在《华容道》中集中体现。曹操是一代奸雄,这是文学作品对他的定位。《三国演义》中刘备“孤穷而高贵正统”,曹操“雄才而祸国殃民”,就是三国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具体表现;硬是曹操人物性格的体现,属于“辣手辣脚”的铁腕人物;软则是曹操“阴、忍、奸”的综合体现。苏州评话《三国演义》将曹操的“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说华容道事件时,曹操为了活下去,竟然与关羽聊起了往事,想要利用旧情说动关羽饶他一命,并且还跟部下说尽了软话,这不仅能体现曹操“软”,更能从侧面反映出他的“阴”。另外,曹操在关羽面前放下姿态老泪纵横,这是其“奸”的最狡猾也是最软弱的一步。说书并不是一味按部就班地讲解历史故事,而是要根据听众需求与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在沉淀的艺术文化中,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升华。

苏州评说《三国演义》从第一回《赠马》到第十回《过五关》,主要是讲曹操与关羽之间的故事,曹操看中关羽的能力,想要让关羽归降自己,对关羽抱有机会主义的态度。说书人在讲这一段时对曹操的评价是“上马敬,下马迎,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宴,金银无数,美女十名,恩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另外,苏州评说中还从曹营中重要人物夏侯惇、许褚等人对关羽嫉妒的态度中,侧面反映了曹操对关羽的尊敬、关心与爱护。苏州评说《三国演义》说书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侧面或正面对曹操的人设进行丰富,巧妙地展现了曹操与关羽之间的虚妄的温情,进而含蓄地表达了曹操认可的思想“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在《赵十回》中,曹操重视贤能之人,爱惜人才,做到了一个政治家可以容忍的最大程度。曹操对关云长“新恩虽重,旧义难忘”的那种容忍,属于思想与心理层面,关公的“用刀挑袍”等言行并未伤及到曹操的身体。但赵子龙在长坂坡上横冲曹营,主要是因为曹操容忍,并且下令“不要白袍小将的命,只要活捉赵子龙这个人”,从主观上看,曹操比较重能爱才,并且也能从侧面看出曹操的“阴与忍”,这就是曹操人物灵魂的体现。

(三)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比较丰富,借助外貌、语言等方面,能够让人们清晰地了解人物的特点。苏州评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人物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三把火”中。刘备大军对于诸葛亮起初并不信任,并且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惹得众人心生不满。此时,诸葛亮刚辅助刘备就遇到曹操的进攻,诸葛亮为刘备献计攻打曹军,最终取得了胜利。第一计是火烧博望坡,十万曹军命丧火中,生还人数寥寥无几;第二计是火烧新野,为了应对曹洪与曹仁的进攻,通过火攻和水淹的方法,导致其进攻失败,几乎全军覆没;第三计是火烧赤壁,这是三次火攻中最为重要的一战,刘备与周瑜联合对抗曹操,使得百万曹军惨败。在“三把火”中通过反复强化描写手法,能够加深听众的印象,使其逐渐领略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侧面反映了诸葛亮智绝与忠义的形象特点。

关羽出征收复荆州,结果战败,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并未听从诸葛亮的意见,而是一意孤行,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付,请求他辅佐刘禅,并且说“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重要性,而且还能从侧面反映他的神机妙算。此时的蜀汉并不象以前强大,但是诸葛亮依旧遵守诺言,全力辅佐刘禅。诸葛亮不仅要帮助刘婵处理蜀国的政务,还要在必要时出征前线,并且在此期间中六出祁山,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忠心。另外,当诸葛亮由于身体原因,病逝在军中前,诸葛亮要求跟随的军队不要发丧,只需要按照原计划行军即可。司马懿常年与诸葛亮对战,明白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支撑不了多久,所以想要攻打军队,但是远远的看到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于是决定退兵,军队安然无恙地回到蜀汉。从此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前能够算到司马懿的想法,并且想出了绝妙的应对之策。

(四)关羽人物形象的描写

在苏州评说《三国演义》中关羽首次亮相就向众人展示了一个伟大的身影:刘备与张飞饮酒间,看到一个“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汉子,瞬间为其吸引。这样一个身高九尺的威猛大汉,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踏实感。再说他二尺长髯挂在重枣般的面庞上,配以丹凤眼、卧蚕眉,怎不让人觉其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小说中关公一出场就给人们留下可靠的感觉,为“忠义”做好了铺垫。关羽、张飞、刘备在“桃园三结义”中,是同生共死,共扶汉室,充分展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铁汉形象。在苏州评书中讲到关羽落在曹操手中后,曹操一反常态,对关羽关怀备至,曹操企图施厚恩以结其心,无论曹操使用美女名马、高官厚遇还是推心置腹地谈心,都没有动摇关羽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懂得了关公的决心时,曹操完全被关羽的那种“忠臣不事二主”的“忠”和“义”征服了。他不得不由衷地感叹道:“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最后,曹操对关羽的不辞而别,不但不愤怒,反而加袍相送行。通过对比描写的方式,不仅能体现关羽的忠义,还能体现曹操的爱才之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苏州评话《三国演义》中,通过多样化的人物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国人物。通过生活化的方法,拉近小说与人们的距离,并且能够加深人们对人物的理解,从而能使苏州评话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