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英
2021年9月,由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乡村振兴·公益助农——我为群众办实事”银川市品牌乡村“一村一品”全媒体推广活动圆满落幕,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活动紧扣“学党史 守初心 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宗旨,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围绕乡村群众需求,集全媒体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精准、高质量的“媒体+”服务。
2021年4月初,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党委班子成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调研活动,通过访村巷、进农家、下田间、入温棚,详细了解村镇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寻找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途径和方法。经过实地调研,集团了解到,全市三区两县一市有很多农户、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农副产品急需宣传、助销,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销售,增加收益。
得知群众需求后,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立即向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进行汇报,并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出策划实施“乡村振兴 公益助农——我为群众办实事 银川市品牌乡村全媒体推广活动”的想法。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指出:传媒集团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想群众之所想,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求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尽快拿出活动策划方案,尽快研究落实。为确保本项活动能够快速推进、顺利进行,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还安排专人负责,对接、协调本次活动。
在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2021年5月,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面向全市三区两县一市启动了“乡村振兴 公益助农——我为群众办实事 银川市品牌乡村全媒体推广活动”,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以海选报名、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的方式,充分挖掘银川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同时,银川市农业农村局、银川市乡村振兴局和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等部门也参与到活动当中,以村镇和农户为基础,广泛推荐农副产品。最终在三区两县一市中评选出30个最具特色的农副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做到报纸有图有文、广播有声、电视、视频号、微信公众号有推广,多个平台集中发力,多种形式同时登场,以此提高活动的宣传力、影响力,增强广大受众对农副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这次活动自始至终不变的宗旨。通过前期持续不断地宣传引导,特色农副产品逐渐深入人心,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好。
在这次公益助农前期推广活动中,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着重挖掘每个优质品牌背后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些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希望它能逐步成为银川的品牌、宁夏的品牌。
银川交通音乐广播总监王春介绍说:“我们所有的记者们都深入到田间地头,跟老百姓蹲在田间,看看农户种的农产品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成为品牌性的产品……比如香菇的种植,农户一开始做了菌棒,而在制作菌棒过程当中,又在琢磨着将稻田蟹的蟹壳粉碎,加在菌棒当中,所以香菇的营养价值就在逐步升高,他们慢慢把背后的发展经历讲给你,大家就知道了,这个产品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价格,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全媒体记者徐芙蓉,是这次活动的采访记者之一,她通过4个多月的采访,发现了很多本地的宝藏产品。通过采访,她有两点最明显的感受,一个是银川市原来也有如此多的优质农副产品,另一点是在了解农副产品背后的故事之后,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农副产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村子。“我觉得农副产品优质好吃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让你吃的时候感受到农户的汗水和初心……就像铁桥菊莲的凉皮,马菊莲最开始是借了50元钱,从一个小摊子开始做起来,现在她成了拥有三家店的老板,店名中的‘铁桥’也代表着她这24年的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为了把实事办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持续推进活动,通过初步海选,69家企业、合作社报名成功;在网络投票阶段,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联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的专家及工作人员组成评审小组,对69家上百种农副产品依据农副产品的特色、种植规模、产量效益等标准进行了认真初选,同时在银川发布APP中设置网络投票通道,让市民进行网络投票。经过六天的网络投票,共收到21万多张投票。随后由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代表组成评审组,从60个农副产品中评出30个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媒体进行公示。
为确保入围产品的食品安全,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还与各个深加工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对11个深加工农副产品进行资料证件核实,并派出专人深入各加工点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是否到位,现场了解加工点内外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储存环境是否合格,为直播带货奠定基础。9月23日是农民丰收节,当天,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在贺兰县稻鱼空间对评选出的30个农副产品以直播带货的形式进一步向外推广。从上午九点开始到下午三点结束,8名主播和15位农户、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六小时时间里,分组依次亮相,通过银川发布、最银川APP、听见银川视频号平台同步为全市30个入围的农副产品进行直播带货,在线上直观、生动地展现产品的优缺点,在全国推广本地特色、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为当地农特产品赢得广阔的市场,在线观看量达到12万人次。
活动期间,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各平台,共发新闻报道128篇;《银川日报》《银川晚报》活动的形象专版共9版,农副产品专刊56个;银川新闻综合广播“风吹麦浪”节目访谈33期;《银川日报》、银川交通音乐广播、直播银川等微信公众号推送40篇;银川发布、《银川晚报》《银川日报》、银川新闻网、听见广播、银川格调等视频号,以及直播银川、银川新闻网、银川发布等媒体抖音号发布活动小视频共计238条。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银川公共频道“直播银川”栏目制片人路鹏表示:“作为传统媒体,‘直播银川’栏目有固定的收视人群和受众,我们的公众号、抖音号现在拥有了140万的粉丝量,我们通过这种合并发力的形式,提高本地乡村品牌的知晓度,也能进一步提升我们农户和乡村企业的自信心、企业的发展力。”
“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问题,在回答“为了谁”的同时,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而是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直播活动结束后,参与直播带货的企业负责人感慨万分,银川绿之川园艺专业合作社花艺助理聂风说:“之前,在广播等媒体平台的帮助下,虽然因为疫情遭受损失,但却打响了花卉市场知名度的银川绿之川园艺专业合作社,现在逐渐恢复元气,积极报名参与‘一村一品’全媒体推广活动,在媒体的影响和帮助下,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标准。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历时4个月的活动中,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始终把群众的需求、群众的意愿放在第一位,通过挖掘、推荐、评选、直播四个阶段,采取“互联网+特色产品直播”的模式,通过直播活动和直播带货,让产品说话,帮助群众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销量,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这次活动通过多部门参与、主流全媒体平台集中宣传,不但使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而且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对助推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铁桥凉皮店虽然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创始人马菊莲第一次参与网络直播带货活动,从去年至今,她接受了大概十几次采访,经过多次历练,朴实内敛、不善言谈的她,现在知道怎么介绍自己的凉皮,并能在主持人介绍产品时进行补充说明,适时进行互动,仅直播当天,马菊莲带来的200份凉皮一亮相,就被抢购一空,看到自家的产品受到大家的认可,马菊莲的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以前都是我自己去找顾客、找超市对接,现在很多人都是打电话来下订单,还有很多人专门来店里购买凉皮,不用愁销路了,真的是太感谢银川市政府的支持了,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把产品规模做大,把我们村上更多的妇女带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吃上我们家的凉皮。”
宁夏宁羴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纪成军也期待着向主持人学习更多的语言技巧,运用到今后自家的品牌宣传中。“我们以前卖羊肉只会问你要前腿还是后腿,也不懂什么亮点宣传,但现在就会和顾客宣传咱们的宁夏滩羊,肉丝细腻脂肪分布均匀等等,让更多的人知道宁夏的滩羊品牌,咱们才能销售得更广。”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耿晶这样评价本次活动:“通过多部门参与、主流全媒体平台集中宣传,银川市品牌乡村‘一村一品’全媒体推广活动,让优质的产品走进了大众视野,有了市场保障,在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下,让种植大户、企业更有信心去种植开发更多优质的农副产品。”
作为主办方,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广播中心主任康晓华用一句话道出了本次活动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切实地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将继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在今后的“一村一品”的推广活动中,利用好全媒体平台,帮助农户及乡村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发展,推动媒体助农更加专业化、品牌化、长效化。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