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玲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于城市而言,文化既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源泉”,也是其发展的最终归宿。一座城市如果要长兴不衰,就必须形成能支撑城市发展的城市文化;如果要让市民诗意一般栖息其中,就必须创造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广场舞为一种自发性,群众性的活动,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为广大群众茶余饭后参与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广场舞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也让观赏者得到精神享受,不仅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还能满足社区居民和外来劳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大家拥有健康向上的娱乐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组织节庆活动的示范激励作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更新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社区广场文化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为光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有力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既能培养情操,更能提升个人的自信和乐观向上心态,增强沟通交流。坚持用和谐理念发展广场文化,引导激励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激发群众对和谐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策略。
光明区是2018年成立的行政区,街道、社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着专职文体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光明区共6个街道,每个街道专职文体工作人员的岗位只配置3至5名,无法达到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业务人员的标准。其他文体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然而兼职人员在岗担任的角色多,工作内容繁杂,且专业知识不强,不能聚焦公共文化工作,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光明区,通过各种途径为辖区市民群众开展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已打造了一批具有光明特色的常态化品牌活动,例如“乐享艺术生活”公益培训、“文化惠民”系列展演活动、“万家灯火闹元宵”民俗文化庙会、“光明梦想秀”才艺大赛、光明区广场舞大赛、粤剧艺术周、小草音乐节、“全民阅读·书香光明”光明区读书月系列活动、书画摄影双年展、“360°随手拍”等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品牌活动,并积极引导和支持街道、社区开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体项目。社区文化活动在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社区文化活动变得日益成熟,已形成良好文化氛围。
据相关部门资料显示,光明区年均开展各类广场文体活动约 4000 场次,文体公益培训 6100 余场次(文化公益培训2800 场次,体育公益培训 3300场次),公益电影 600 多场,惠及群众 100 余万人次。
据笔者从相关单位、社区了解,光明区广场文化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府对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缺乏一整套规范的、明确的日常管理制度,广场文化的组织管理力度欠缺、不到位,导致多数群众性文化团体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制约了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广场文体设施布局不均衡、相应的配套设施有待健全,制约着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十分钟文体圈”辐射不均衡,其中广场文化建设文化特色不突出、创新力度不足。
(四)广场文化所带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未能合理地规划广场格局,并且部分商家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广场开展商业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算不上真正的美好生活。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光明区社区广场文化,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广场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架构,并建立广场文化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提质提效。
广场文化发展离不开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在分布合理的前提下,构建完备的广场文化服务体系,以便更好地发展广场文化。将自发的群众性活动与公共管理部门、基层社会组织实现顺畅对接、协调共进,将分散、无序的活动转化为普遍性的、规模性的、有序的活动。
1.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城市广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从营造文化氛围、巩固文化阵地入手,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广场文化活动的领导制度和保障措施,全力扶持和培养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并为其发展提供思想、组织和财力保障。
2.强化规范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宏观指导与规范管理,定期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并提前公示各类活动计划,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节目内容审查等,在促进广场文化活动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广场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
3.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职能,推动广场文化发展,加强广场文化传播内容的管理,引导广场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与现代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积极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广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填补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以先进的文化推动基层文化发展,有效地提升现代公民思想道德水平。
4.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动广场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拓展新时代文化工作的新空间。
5.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阵地,对繁荣群众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广场文化必须在政府的引导、组织下进行,将其纳入区文化主管部门、群艺馆和文化馆(站)的主要管理内容。广场文化的政府主导作用,保证了广场文化的内容和质量,确保了广场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对文化的非正式群体所开展的健康的广场文化活动,要积极引导、扶持,使之普及,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建设。
(二)不断完善广场文化阵地建设,抓好广场基础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且覆盖有序的广场文化,提升市民文化福利,提升光明形象
为确保广场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得以顺利、高质量地完成,由政府作为主导,根据完善的广场文化建设组织体系架构,实现人力、物力、资金、资源、宣传教育和风险规避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做好广场文化建设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推动广场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找准结合点,挖掘文艺爱好者艺术上的闪光点,进一步激活群众追求文化品位的热情,给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
2.区财政部门解决广场文化建设资金,从活动平台、活动经费、服装器材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为其活动创造条件,把文化惠民落实到细枝末节,办到百姓心坎上。
3.扩大提升广场文化的规模和质量。区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广场群众文化建设。关注群众的“精神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场文化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从宏观上科学合理规划,要认真指导、精心策划,保证广场文化有序、活跃、繁荣发展。
(三)丰富广场文化活动“十分钟文体圈”组织形式,助力基层群众文化体系的完善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而广场文化的创新是推进人的自由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1.丰富群众日常生活的文体活动。积极发挥相关文化部门的文化工作者的组织、协调、服务能力,帮助群众自编自排文艺节目,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社区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友爱、温情。
2.有计划开展各类文艺赛事。通过举办比赛,鼓励创作,促进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的提升,丰富和发展广场文化还需要经常开展知识传播型活动,将各种文化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传播。全方位普及文化知识,扩大文化的辐射面,增强广场文化的参透力。
3.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和特色。广场在基础布局设施建设上,应该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设计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广场文化活动主题安排上,要弘扬时代发展主旋律,以灵活趣味的组织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实现传统文化、时代文化的双向融合。
4.区所有广场免费面向市民,面向基层。活动场辐射各社区,让市民不出远门就可在本区域、方位内参与相关活动,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便捷性和均衡性。多种多样的演出,为基层百姓送去高层次的艺术精品。
5.进一步突出活动特色,创新工作机制,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成为具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艺术盛会,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6.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光明区社区广场文化的繁荣,研究和挖掘广场文化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让广场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7.创新文化载体,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城乡文化交融,推进文化建设再上台阶。借助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大力开展广场文艺演出及群众性文体竞赛活动,不断繁荣广场文化;广大民间文艺爱好者、文艺团体,充分利用节假日、喜庆日为群众提供健康优质的文化服务,繁荣发展本土文化,使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文化需求。
(四)将广场文化纳入市政公共文化服务产业体系中,形成各类公共文化联动新格局
1.广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的相互配合,将广场文化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产业体系中,进一步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多元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市政公共文化服务产业体系,必须紧密结合区广场文化特点及实际情况,积极整合各方文化资源,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联动新格局。
2.加大宣传力度,开创广场文化的多元化模式,广场文化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发挥广场文化的阵地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挖掘濒危民间艺术,使广场成为凸显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使群众文化向更深层次的空间发展,逐步开创广场文化的多元化模式。鼓励民间社团参与广场文化汇演活动,区职能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文艺、体育类赛事和主题型公益演出。在注重发扬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尝试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力求在交流与碰撞中创造出更好的文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区职能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广场文化活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营造深层次的广场文化氛围。自区体育中心成立后,各类广场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地开展,推动了区广场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弘扬了时代发展主旋律,以灵活趣味的组织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实现传统文化、时代文化的双向融合。区职能部门以全面提振“精雕细琢铸精品”的高质量意识,涵养城市文明底蕴,大力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秉承“工匠”精神,进一步筑牢“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加快从做“成品”向做“精品”转变,争取多方支持,打造“文化文艺精品。
言而总之,广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可以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广场文化活动是针对基础群众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能够舒缓群众的生活压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展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如何组织好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让活动紧跟时代主旋律,使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与时俱进的导向作用?我们任重而道远。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