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仙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设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好课堂势在必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好课堂的设计有什么要求呢?
一、具体可行的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灯塔、学习的方向,它指引着学习活动的安排。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就看目标实现的情况,能充分实现目标,就是成功的课堂。怎样保证目标的实现,教师设计课堂时就要作出全面的思考、精细的安排。目标设计需要明确利用什么资源、通过什么路径、实现什么目标这三项内容,这样设计的目标才是具体可行的。
我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内容时,目标设计为以下三项。
1.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能推断并知道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 通过认识近代各阶级所进行的革命实践,理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认同并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
3. 通过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的艰难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果。结合史实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能说明新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义,认同我国坚持马列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三项目标,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三个方面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每一项目标的资源明确、路径清晰、目标具体,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真正落实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的设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本课题的内容要求是“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本节课的目标设计是对这些要求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分解。
二、主题突出的过程设计
深度学习提出:“活动与体验是学生的学习机制。”活动与体验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有过程的经历,才会有观念的形成、认识的积累、思想的提升。可见,好课堂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过程设计,在活动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内容时,分为“苦难中盼望”“寻路的历程”“伟大的成就”三个主题,以此有序地统领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设计“苦难中盼望”的目的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处境和两大历史任务。设计“寻路的历程”是为了认识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以实践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境地。实践证明只有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使人民当家做主。学生以史为据,从而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设计“伟大的成就”是为了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果,一是新中国的建立,二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进一步认识新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义,从而认同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确定这三个主题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教材内容有“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目题,包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等内容。按照历史顺序对本教材内容进行提炼,结合学习目标对本内容进行统整,从而确定这三个主题。
选择学习资源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经验。高一学生,初中阶段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他们的感性认识能力较强、理性认识能力不足,他们更能接受视频、图片资源。因此,学习资源或是选择视频材料,或是选择图片,或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以“苦难中盼望”“寻路的历程”“伟大的成就”这三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确指向的主题统领学习资源,安排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轻松地、愉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围绕上述三个主题依次推进学习过程的设计,是落实深度学习要求“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的体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材的要求和目标的规定,是立足学生实际的设计,是指向学习目标的设计,是对教材内容重新建构的设计。这一设计既遵照了历史逻辑,又体现了思维逻辑,具有结构紧凑、思路清晰的特点。
三、指向目标的问题设计
《研究的逻辑》作者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可见,学习目标是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中达成的。结合学习情境(学习资源)设计指向学习目标的具体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题一“苦难中盼望”,以纪录片《复兴之路》片段资料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苦难生活、国家的屈辱历史。据此学习材料设计两个问题:一是结合视频和图片,用几个词语描述近代中国和人民的处境。二是根据材料推断近代中国国家和人民的愿望是什么。主题二“寻路的历程”,本主题下的过程设计遵循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顺序,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呈现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61—1891年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1899—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1901—1911的清末新政、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实践。据此设计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呈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对十月革命都给予高度评价的材料,据此提出问题: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五四运动给予高度的评价,以此情境提出问题:分析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历史意义。主题三“伟大的成就”,以《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波兰华沙《人民论坛报》、伦敦《工人日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评论为情境,设计问题:结合视频和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从指导思想、领导力量、阶级基础、革命开端、革命任務、革命过程、革命成果、前途方向、取胜法宝九个角度设计一个表格,由学生合作完成。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从领导阶级、革命前途、革命范畴三个角度设计一个表格,学生通过填表完成此内容的学习,利用表格内容进行比较,它们的区别一目了然。
结合情境材料设计的问题,都指向学习目标,问题的设计有材料支撑,不空洞;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他们能回答,会表达。采用多种形式完成问题任务,有朗读、有填表、有合作学习、有独立思考,简单的问题快速推进、复杂的问题仔细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立德树人的评价设计
评价设计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指向。评价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课堂学习中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或者合作解决,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充分表达,教师对此给予具体明确的评价,有的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的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等,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
通过课堂检测进行结果性评价。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试题对本节课学习应掌握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价值观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同时,教师也能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总之,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好课堂的设计需要一线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深度学习,在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学科课程的功能。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