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移动优先”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提供全新路径。近年来,Vlog这一新型媒体传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青睐。对时政新闻媒体而言,合理运用Vlog能够弥补传统传播形式存在的不足,吸引更多受众,为自身融合转型提供助力。在融媒传播环境下,为了推动时政Vlog的发展,讲好新闻故事,文章对时政Vlog未来高效的发展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传播环境;时政Vlog;应用
在融媒传播环境下,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已难以满足大众需求,随着新媒体客户端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水平,时政新闻媒体需要积极探索全新发展方向,推动自身革新与发展。近年来,各级电视台以及广电媒体纷纷走上融合发展道路,突破传统模式,构建全新话语场景,涌现大量优质的新闻短视频作品。
Vlog是一种以记录和视觉创意传达为主要特点的视频传播形式,具有时间短、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等优势。国内Vlog最早应用于新闻报道为2018年中国国际电视台的《CGTN博鳌行Vlog》,另外,2019年两会期间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Vlog时政新闻报道作品,Vlog成为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载体。在融媒传播的全新形势下,Vlog的制作和应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突破思维局限,不断优化更新。如何讲好新闻故事,提升时政Vlog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目前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时政Vlog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传统媒体语境下,Blog主要指微博与博客的推文、日志,而在融媒传播环境下,Vlog这一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博客应运而生,也被称为视频日志,主要指创作者在创作中以影像为主,将所拍摄的影像通过加工处理上传至互联网平台,影像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色彩。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高速发展,主流媒体为了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积极利用短视频的同时通过Vlog报道新闻,从多个视角呈现新闻内容,有效地丰富新闻报道的类型[1]。笔者对时政Vlog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移动传播模式发展态势的影响
移动传播是一种新型传播模式,该模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分布于虚拟和现实两大领域,使传播者、接收者以及媒介方三者具有可移动性,打破传统模式下信息传播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在信息化背景下,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新型移动媒体得到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技术的推动下,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应用,移动短视频全面普及,网民数量逐年增加,移动短视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时政Vlog应运而生。
(二)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持续更新与升级,4G、5G等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传播效率明显提高,传统媒体和视频的融合已成为趋势。目前,传统媒体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已难以满足受众个性化、可视化的需求,受众更为注重体验感和参与度。而短视频是目前应用广泛、深受大众青睐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其有效提高了受众对时政新闻的接受度。同时传统媒体也在探索更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与受众需求的新闻报道方式,由此时政Vlog应用广泛[2]。
(三)新闻媒体语态亲民化的转变
对传统新闻媒体而言,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过于单一,受众对时政新闻接受度不足。而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对时政新闻并非仅单一获取信息这一目的。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需要积极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传统新闻媒体需要积极利用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自身的影响力、知名度,打造特色品牌,为受众呈现更有温度、更人性化的报道内容,打破传统模式下过于严肃的信息传播模式,获得受众支持[3]。对时政Vlog而言,其拍摄镜头一般需要长时间跟随记者,给广大受众呈现新闻的生产后台,这可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打破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刻板印象,使内容更具人性化、更有亲民性。
二、时政Vlog的应用特点分析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与常规短视频不同,Vlog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为广大受众传达新闻信息,深度融合了報道内容与拍摄方式。对时政Vlog而言,在多数情况下其需要由记者作为Vlog的拍摄者和报道者,借助自身经验和专业素养判断什么内容会吸引受众关注,并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进行现场拍摄和解说[4]。因此,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时政Vlog的主要特征,拍摄者在其中充当关键意见领袖的角色。
(二)内容制作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传统时政新闻拉大了与受众的距离。而媒体通过对Vlog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比如,Vlog能够以花絮形式为受众呈现新闻幕后,将新闻制作的幕后花絮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再如,Vlog能够全面、直接地呈现相关会议的准备工作、会议现场情况、新闻记者的办公场所,以及后期新闻制作、生产、加工场景等。在融媒传播背景下,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对新闻信息好奇心十足。而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Vlog的主要特点,在这一视角下时政Vlog为观众呈现新闻幕后花絮等,能够有效强化时政新闻的交互性,拉近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满足受众的好奇心。
(三)采用“轻体量”和“重话题”相结合的叙事手段
在融媒传播环境下,受众的阅读习惯产生明显变化,阅读碎片化即为明显的变化之一。所以时政Vlog的时长通常多控制在2—3分钟,但是为了能够突出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重点内容,一条时政Vlog一般仅突出一个关键信息,因此每一条时政Vlog均表现为“轻体量”的形式,又能够充分体现时政新闻“重话题”的特点[5]。因此,在应用Vlog时,新闻记者需要牢牢把握重点和关键的信息内容,每一期节目设计一个能够引发受众讨论的话题,为后续节目做好铺垫,这一良性循环模式能够为时政Vlog制造悬念,增强受众黏性。
(四)基于现有互动性平台加快传播
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均可以作为时政Vlog传播的载体,如今很多主流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时政Vlog,因为制作优良、话题能够吸引人们广泛讨论等优势,深受受众青睐。同时,时政Vlog在一些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通常引发热烈讨论,这对提升时政Vlog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具有重要作用[6]。比如,央视新闻制作的“大国外交最前线”时政Vlog在微博平台传播后引起了受众广泛討论,并在其他互联网平台传播,建立了良好的传播互动矩阵。
三、时政Vlog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时政Vlog而言,其传播优势在于新闻记者能够亲临现场,将所见所闻全面、准确地呈现给广大受众,讲好新闻故事,弥补传统单向传播模式的不足。但是结合时政Vlog传播现状分析,因为时政Vlog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创作者在思维认知方面对其仍存在一定的误区,并且时政Vlog的运行模式尚未成熟,因此其创作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单向传播理念影响,时政Vlog创意不足
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涌现了大量的Vlog新闻产品,但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其整体创作理念与手法仍相对滞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积极利用新型、流行元素,如音效、动态图片等进行新闻创作,但是时政新闻报道仍难以突破传统叙事模式的局限,报道过程过于注重呈现与表达,互动性不足、叙事手段滞后。另外,很多创作者受限于自身能力、创新意识不足,虽然其创作的时政Vlog作品整体结构十分稳定,但是不具备新颖性和传播活力。
(二)时政Vlog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不足
在互联网环境下,泛娱乐化对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内容及属性造成一定冲击,同时因为时政新闻报道受融媒体报道思维的影响,时政Vlog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形式化严重、缺乏对原创性的重视、资源投入不足。另外,时政新闻报道的新颖性不足、创新意识缺失,创作者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多直接借鉴自媒体流行的Vlog创作和剪辑手法,导致时政Vlog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实现对时政新闻报道主体内涵的深入挖掘。
(三)融媒交互性不足,时政Vlog爆款产品较少
在融媒传播环境下,交互性是衡量融媒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新闻媒体来说,需要勇于突破,弥补传统传播模式的不足,强化用户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创作更多的爆款、优质产品。而目前大多数时政Vlog停滞于传统传播层面,创作者难以明确时政Vlog的定位,导致其内容交互性较差、话题度明显不足,无法激发广大受众的参与感。
四、融媒传播环境下时政Vlog的发展路径
在融媒传播环境下,时政Vlog这一新型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新闻媒体均积极探索时政Vlog发展道路,开展时政Vlog的创作,有效扩大了时政Vlog的传播范围,提升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时政Vlog的本质特征为自然记录,符合阅读碎片化的传播趋势。因此,传统新闻媒体需要做好规划和策划工作,不断更新自身时政新闻报道理念,提高时政Vlog产品质量,优化融媒运营方案,全面扩大时政Vlog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明确时政Vlog主题,深入挖掘报道内涵
结合时政Vlog传播现状分析,时政Vlog普遍存在过于重视形式、忽视内容,且叙事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这对时政Vlog的传播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创作者需要做好充足准备,认真收集和分析新闻信息的背景材料,优化叙事结构,全面、多角度地呈现时政Vlog的内涵价值。例如,央视新闻报道介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记者借助Vlog形式,通过介绍联合场馆建设情况和运动员训练等内容,为受众全方位地呈现滑雪中心的情况,该时政Vlog用时不到2分钟,却生动诠释了宏大的报道主题,具有丰富的报道内涵。
(二)灵活运用多种创作手段,增强时政Vlog传播效果
在融媒传播环境下,作品吸引人的关键在于打动人,能够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时政Vlog作为一种新型短视频新闻报道形式,其时长需要控制在2—3分钟,而在短时间内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并不容易,创作者不但需要想好故事,灵活运用各种创作手段,还需要加强对其他要素和剪辑手法的运用,如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使时政Vlog具有感染力。比如,近年来央视推出的多种时政Vlog产品,在节目包装方面呈现年轻化、轻量化的特点,其将一些新型、流行元素,如动画、插画等与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相融合,深受广大受众青睐。
(三)打造专业品牌,提升时政Vlog影响力
Vlog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样存在泛娱乐化、碎片化等问题。对传统新闻媒体而言,时政Vlog需要始终秉持新闻专业精神,遵循新闻发展规律,坚持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以信息发布、知识传播与价值传递为主要导向,不断深化时政新闻报道的深度,延伸传播广度,同时注重时政Vlog的特色化、符号化构建,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选择合理的报道切入点,积极打造专业特色品牌[7]。由于时政Vlog的时长较短,因此其对内容精细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时政Vlog需要避免成为记者随手拍摄的报道形式,其并非对现场报道的直接转化,而是需要创作者具备产品思维和用户理念,通过专业手段完成创作任务,创作优秀的时政Vlog产品。
(四)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时政Vlog稳定发展
目前,融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传统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到技术赋能的重要性,积极引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强化时政Vlog的服务性和交互性。比如,央视积极引进VR技术,打造了“VR Vlog”,其能够在2分钟内为观众呈现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全景。再如,央视推出“两会你我他”融媒产品,新闻报道通过Vlog形式展现了我国近年来获得的成就,并积极引导受众参与话题讨论,征集反馈信息和受众观点,再通过后台整合发布信息,有效拉近了自身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传播环境下,时政Vlog已成为目前时政新闻报道的一种主要手段,其具备诸多优势,能够拉近和受众的距离,为广大受众讲好新闻故事。为了进一步提高时政Vlog的应用水平,新闻媒体相关创作者还需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借助先进技术,生产出更多优质的时政Vlog产品。
[参考文献]
[1]赵恒心.“时政Vlog”在新媒体平台下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区域治理,2021(08):59-60.
[2]肖又菁.融合背景下的主流媒体时政Vlog生产策略探析:以《康辉Vlog》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20):162-163.
[3]张佳,郭小平.Vlog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运用及启示[J].青年记者,2021(02):74-75.
[4]薛蔚.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的应用分析:以“两会”和“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例[J].传媒论坛,2021(18):52-53,56.
[5]王啸洋.媒体融合背景下“Vlog+时政新闻”模式应用研究:以央视新闻“大国外交最前线”第一季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05):23-25.
[6]李萃,甘乘旭.从中国日报全国两会Vlog看时政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J].新媒体研究,2020(21):10-13.
[7]李静.Vlog创新时政新闻视频化传播的“热”与“冷”[J].电视研究,2020(04):75-77.
[作者简介]赵娟(1987—),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