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琴,郭洪义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辽代汉文石刻作为碑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了辽代的政治经济、宗族世系、典章制度、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诸多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等多方面研究价值。然而,这些石刻中存在诸多异体字、俗讹字、形近字等,不利于辽代汉文石刻的准确释读。因此,本文通过仔细核验拓本,考察上下文意,结合文献材料,纠正错讹,补释缺文,补正句读,从而为相关石刻文献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字形材料。
1.应历九年(959)《驸马赠卫国王沙姑墓志》:“次有四女,长女谐里末肌,闺帏礼训,婉娩姿容。”①
2.统和十四年(996)《韩德威墓志》:“疆场底宁,寇仇畏服。”
3.开泰七年(1018)《陈国公主墓志》:“别凤台而入夜台,辞戚里而归蒿里。”
1.统和十一年(993)《秦国太夫人墓志》:“慧性内敏,淑问外扬。”
2.统和十一年(993)《秦国太夫人墓志》:“并仪标婉娈,性禀柔闲。”
3.统和二十七年(1009)《萧氏夫人墓志》:“屡彰冰蘖之帘,不永松椿之即。”
4.重熙六年(1037)《耶律遂忠墓志》:“代习弓裘,封伯封侯。”
5.寿昌二年(1096)《皇弟秦越国妃萧氏墓志》:“事宗庙也敬,抚仆媵也仁。”
6.寿昌四年(1098)《邓中举墓志》:“或大宗强奴有恣横者,公令捕获必正以法。”
按:“恣”,《辽代墓志疏证》释作“姿”[1](P224),原拓作“”,应是“恣”,因字形相近而误释。“恣横”指放纵专横。《金史·苗道润传》:“山东行省数谕道润与臣通和,竟不见从,且杀臣兄荣、弟明等,恣横如此,将为后患。”南宋绍熙元年(1190)《潘畤墓志》:“池守赵粹中恣横不法,递卒廪给不时,有盗发边奏,窜匿名书以诉者,诏以属郡。”因此,“”释作“恣”无疑。
1.会同五年(942)《耶律羽之墓志》:“养民以惠,抚俗不劳。”
按:“抚”,《辽代墓志疏证》释作“扶”[1](P3),原拓作“”,应是“抚”,因读音相近而误释。“抚俗”指巡问民情。严维《奉和独孤中丞游云门寺》:“归来还抚俗,诸老莫攀辕。”北宋开宝二年(969)《李汉超碑文》:“有和众之略,必著抚俗之能;有卫社之勤,必堪守土之寄。”因此,“”释作“抚”无疑。
2.重熙十年(1041)《北大王墓志》:“简策鲜妍,重重书内咸传;冠裳赫奕,世世为本郡王。”
3.重熙十年(1041)《北大王墓志》:“惟专次第纪功名,志向贞珉光万古。”
按:“名”,《辽代墓志疏证》释作“铭”[1](P149),原拓作“”,应是“名”,因读音相同而误释。“功名”指功业和名声。《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元至元三十年(1293)《泉石散人墓表》:“父八一先生,讳宏度,飘然物外,不以功名富贵累其心志,每诲公曰:‘当今之世,但宜读书好礼,崇尚清雅,誓不许仕。’”因此,“”应释作“名”无疑。
4.大康二年(1076)《王敦裕墓志》:“有弟曰用俊,忘情仕宦,就养庭闱。”
5.大康七年(1081)《萧孝恭墓志》:“挺世四十四祀,从公一十八稔。”
1.乾亨三年(981)《刘继文墓志》:“嗣登九五,才满三旬,为侯霸荣阴谋所灭。”
2.开泰七年(1018)《陈国公主墓志》:“受慈爱以方深,痛沉痾而是染。”
按:“痾”,《辽代墓志疏证》释作“阿”[1](P110),“沉阿”,不辞,原拓作“”,应是“痾”,因不明文化词语而误释。“沉痾”指拖延很久的重病,难治的病。《北史·高允传》:“宗敬延誉,号为四俊,华藻云飞,金声夙振,中遇沉痾,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文思墓志铭》:“于熙宁四年八月四日不沉痾服药,忽卒于寝,享年六十二。”因此,“”释作“痾”无疑。
3.太平六年(1026)《宋匡世墓志》:“虞世南之五绝,笔翰尤精;刘道民之百函,书檄兼妙。”
4.重熙六年(1037)《耶律遂忠墓志》:“俾授忠顺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蔚州诸军事、行蔚州刺史、上柱国、漆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五十户。”
5.寿昌二年(1096)《皇弟秦越国妃萧氏墓志》:“无何,冥数有限,遘疾不起,寿昌二年春正月九日薨,享年五十。”
6.天庆三年(1113)《耶律习涅墓志》:“草芥权豪,锱铢名利。”
重熙六年(1037)《耶律遂忠墓志》:“为唇为齿,控压万里;为股为肱,羽翼千龄。”
1.咸雍八年(1072)《耶律宗愿墓志》:“故大圣乘飞天之运,人皇抗高世之风克让,太宗归神器之重传,及天授正丕历而昌,惟皇孝成与子天辅,洒玄泽以浸万物,陶醇化以凝兆民。”
2.咸雍八年(1072)《耶律宗愿墓志》:“只奉陵园,展孝孙之盛礼,肃陈俎豆,伸尊祖之纯诚。”
3.咸雍八年(1072)《耶律宗愿墓志》:“内庭修职,宜凞懿于清朝;戚里夸荣,称炜煌于盭绶。”
4.大安三年(1087)《萧兴言墓志》:“苟解纷排难,匡国致君,则难死而不惧焉。”
统和二十六年(1008)《常遵化墓志》:“祥夫夏禹方兴,秦婴不道,遇龙而本先得氏,斩虵而始后称尊然。后子孙递生,迄由不泯。”
按:“后”字误,原拓作“”,应是“可”。“然可”指才可以。《太平广记》卷五百引《原化记·京都儒士》:“座中有一儒士自媒曰:‘若言胆气,余实有之。’众人笑曰:‘必须试,然可信之。’”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程璬墓志铭》:“遗其清白,桃李然可齐其荫。”《全辽文》[10](P369)释文将“然可”割裂,因误释文字而误断。因此,正确标点应为:“祥夫夏禹方兴,秦婴不道,遇龙而本先得氏,斩虵而始后称尊。然可子孙递生,迄由不泯。”
寿昌四年(1098)《邓中举墓志》:“前后裁遣,逮百余数,人服其神明。”
按:“逮”作谓语,表示捉拿的意思,“百余数”是一个量词,不能作“逮”的宾语,所以下文“人服其神明”的“人”应该放在“百余数”后面作“逮”的宾语。《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释文不明语法而误断标点[7](P291)。因此,正确标点应为:“前后裁遣,逮百余数人,服其神明。”
辽代汉文石刻文献整理中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因著录者未识异体字,不辨形近字和音近字,不明文化词语,句读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照拓片考辨,结合上下语境,辨别字形以及参考文献材料等多种方法,校正释文误录20条,校补缺录5条,举正句读2条,以使这份宝贵的文献资料得到更为科学有效的利用。
注释:
① 本文引用的碑刻文献材料题名格式采用“具体时代+年号+碑刻题名”,下同,兹不赘述。
② 本文碑刻书证材料主要引自中华书局全资子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的《中华石刻数据库》,包括李伟国《宋代墓志铭数据库》、刘泽民、李玉明等《三晋石刻大全》、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彭兴林《唐代墓志铭数据库》等数据库。下同,兹不一一赘述,谨致谢忱,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