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昌浩,吴現天,刘其根,王金朋,盘家永
(1.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2.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本研究揭示了网箱养殖对千岛湖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无负面影响,为千岛湖保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水体流向,在湖体的主干道设定上游、中游、下游各3个水域采样点,共12个水域采样点,并在水域采样点周边设置了13个网箱采样点,如图1所示。网箱外水体分别采取0.5 m、4 m、8 m三个水层水样,后将其进行混合装样。网箱内采取0.5 m、4 m水层水样。将所采水样贴上标签,并储存于装有-20℃冰袋的保存箱中,立即送回实验室分析。
图1 千岛湖采样站位图
理化因子测定方法如下:①化学因子:CODMn-高锰酸盐指数,根据GB11892-89测定;TP-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测定;TN-总氮,根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测定;NH3-N-氨氮,根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测定;NO2-N—亚氮,根据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GB7493-87)测定;NO3-N—硝氮,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测定。②物理因子:水温(WT)、溶解氧(DO),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使用YSIProDSS测定,透明度(SD)使用黑白塞氏盘测定。
千岛湖鲢鳙鱼种老口网箱内外水体中总氮、总磷、硝氮、氨氮、CODMn和溶氧的变化情况如下:网箱内外水体总氮(TN)含量均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分析网箱外水体中的TN含量在不同季节和流域的变化,春季时,下游中的TN含量(0.91 mg/L)显著高于上游(0.78 mg/L),而在其他季节,下游中的TN含量都低于上游;分析网箱内的TN指标则发现,与网箱外水体不同,春季时,上游和下游的TN含量相近(0.75 mg/L vs 0.75 mg/L),在其他季节均是下游的TN含量低于上游。除此以外,比较网箱内外水体的TN含量,上游,网箱内TN含量低于网箱外,在中游和下游则在总体上无显著变化,表明网箱养殖对总氮无显著影响,甚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善。分析两种无机氮在不同站位的含量情况,网箱内外水体中硝氮(NO3-N)和氨氮(NH3-N)含量均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网箱内站位,下游的硝氮和氨氮含量显著低于上游。比较网箱内外水体的硝氮和氨氮含量,上、中、下游和四个季节中,总体上两者的含量均相当。
调查发现,本研究中网箱外水体浮游植物共有8门143种,其中绿藻门(44种,30.77%)和蓝藻门(43种,30.10%)种类最多,硅藻门(29种,20.30%)次之,裸藻门(8种,5.60%)、黄藻门(4种,2.80%)、甲藻门(7种,4.90%)、金藻门(3种,2.10%)和隐藻门(5种,3.50%)均较少。而网箱内浮游植物7门122种,其中绿藻门(36种,29.50%)和蓝藻门(39种,31.97%)种类最多,硅藻门(27种,22.13%)次之,裸藻门(6种,4.92%)、黄藻门(3种,2.46%)、甲藻门(6种,4.92%)和隐藻门(5种,4.10%)均较少。
过去人们对网箱养殖环境影响的认识,多来自于对投饵网箱的研究[4]。这些研究得出网箱养殖存在对水环境污染的结论也是毫无疑问的。但即便是这些对投饵网箱的研究,也并非总是得出负面的结论。总体而言,网箱养殖由于鱼类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大,大量投饵产生的残饵、鱼类粪便和排泄物等,会使得投饵网箱对养殖水体的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正因如此,我国过去也对大水面网箱养殖规定了一定的养殖容量,如规定水库网箱养殖面积必须限定在水库总面积的0.025%左右。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长期实践表明,我国网箱养殖对湖库水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水库景观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一些地方常为了景观的需要和管理的方便,将网箱养殖集中安置于水库或湖泊的某个特定区域。然而正是这样的集中安置,虽然表面上网箱的总面积仍在原先的规定范围,但实际上,使得局部区域内网箱密度过大,远远超出了该局部水域水体的养殖容量,同时也不乏有些养殖户会为了追求更大的养殖效益,过分追求高密度和加大投饲量,因此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加剧了人们对网箱养殖环境负面影响的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