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张伟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参与校外文化培训与作业量减少、休闲娱乐时间增多,各地课后体育服务、延时放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学业压力,在校时间,学校新增各类体育社团、兴趣班,开展素质教育。文章通过实地走访、访谈法收集体育舞蹈在校园的开展现状,探究体育舞蹈以美育与体育相融的特点进入小学的可行性,意在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为体育舞蹈正式进入小学体育课程提供理论参考。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学校开设体育舞蹈相关课程表示期待,家长对体育舞蹈的关注随“双减”政策的落实水涨船高,学校不断扩充舞蹈教师队伍以推动体育舞蹈在校园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体育舞蹈;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3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体育发展不断推进,课后体育活动增多。但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体育项目开展更多聚焦足篮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民族传统体育等。较少学者将目光锁定在体育舞蹈上,考虑因素是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舶来品,属小众舞蹈,社会大众并未深入了解。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清晰地指出:新时代学校着手体育、美育融合行动,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活力,充满朝气,对新颖事物的好奇心强,身体各项素质发展迅速。舞蹈学习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积极效益,乃至影响其后期生长发育。体育舞蹈遇上学校体育发展的上升期,对体育舞蹈进入校园的探究有重要意义,意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新颖的运动项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谈论体育舞蹈特点、功能价值和调查体育舞蹈城乡校园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关键词“‘双减’政策”“体育舞蹈”“拉丁舞”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图书馆阅读相关体育舞蹈书籍收集资料,通过对有关概念的梳理和总结,为此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针对具体小学体育舞蹈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微信聊天、电话交流、线下面谈等方式与一线教师沟通,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获取真实可靠的一手信息,为此次研究提供依据。
3 体育舞蹈艺术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美育、音乐、艺术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主要是以男女为伴的双人舞,具备健美、交往、审美价值等特点,包含音乐、舞蹈、服装等元素。可将其划为摩登和拉丁两大类,其中各含五支舞种。十种舞蹈各具自身特色和风格,舞步各有不同。调查发现,在小学接触较多的是体育舞蹈中拉丁的伦巴、恰恰、牛仔三支舞种。
3.1 伦巴舞
伦巴舞是拉丁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精魂。其舞姿优美,音乐节奏优美轻缓,每小节4/4拍,可分快、慢节奏,每分钟在27~30节拍。身体律动多,胯位摆动幅度大,对上下肢协调性有一定的要求。
3.2 恰恰舞
恰恰舞的動律与伦巴舞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的古典节奏重拍强烈,每小节4拍走5步,舞步轻快灵动,步伐充满力道,定点拍力度干净,具有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
3.3 牛仔舞
牛仔舞由西部踢踏舞演变而来,观赏性极佳,能把舞者和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激情似火。伴奏音乐速度欢快,节奏为4/4拍,每分钟42~44小节,舞步敏捷、跳跃,膝盖弹动轻盈,具有热情、俏皮的风格特点。
4 体育舞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4.1 体育舞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质
体育舞蹈相对于传统的田径和三大球类运动,优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音乐的配合,在强调技术学习的同时也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其对上下肢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形成看、听、练三者相统一。练习时,要避免体育课单一的上肢训练或下肢训练,要求全身一同参与,突出核心力量的使用。拉丁舞以中段为核心,两侧身体协同配合,可避免类似乒乓球以单侧身体运动为主,从而影响身体平衡发展。适当的舞蹈能对骨骼发育和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起到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少学生在跑动中受伤的风险,提升身体素质。
4.2 体育舞蹈有利于促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进入校园,备受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敢于尝试、勇于发现的阶段。其练习方式多样化,步伐种类多,在一些特定的舞步中须双人配合,富有挑战和竞技要素,在音乐节拍下舞动身体,步伐中有变速、定格、移动等变化,进而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对动作进行串联编排成舞,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改变传统体育课某些动作学习的枯燥乏味、难度性大等问题。在舞动中体验运动快感,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刻板印象,运动也可活泼欢快,充满乐趣。
4.3 体育舞蹈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舞蹈作为西方舞种,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是一种男女为伴的运动。受中国传统思想“男女有别”的影响,小学生普遍一种女生、男生只和同性玩,女生情感表达偏于害羞,男生普遍认为舞蹈是属于女孩子的活动[3]。体育舞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舞蹈的观赏性、优美性得益于舞者通过舞蹈和音乐的配合来展现自身的情感和体态美。通过学习,腼腆的男女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我,克服心理障碍,摆脱个人主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舞蹈动作分为单人、双人、集体,可由手牵手、互换方向、男女生搭伴配合等帮助学生正向面对异性,消除心理芥蒂,促进学生之间良性交往。二是体育舞蹈欢快的音乐和轻巧的舞步有助于培养学生活泼的性格,改变以往体育课以教师技能讲解为主,学生参与过少的现象。学生在音乐和舞步中释放心理压力,展示舞蹈表演,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4.4 体育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事件通过直观体验、鉴赏、内化和创造美的能力[4]。通过视、听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和分析,具有主观能动性。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和舞蹈相结合的运动,包含运动美、形态美、服装美等审美要素,是一种艺术性、创造性的运动。学生在学习基本步伐后,由教师教授成品舞,经过学习,在教师的审美基础上不断构造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5]。对步伐串联、音乐舒缓或轻快、服装颜色、款式等选择,学生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喜好,是一种外在吸收和内在消化相互转换,在自我感悟中不断超越,提高审美情感的过程。女生不拘泥于舞姿优美,也有肌肉爆发的力量美,可抒情,亦可活泼;男生在展示阳刚之气的同时懂得通过细腻的舞蹈动作向观众传递内心的情感,打破“男生学习舞蹈是女性化的行为”这一传统观念。个人审美的养成是层层递进的,通过感知、想象、塑造等内心活动,舞者呈现的舞蹈皆为不一样的韵律,学习体育舞蹈能有效培养青少年独立、富有个性、对事物有独到见解的品质。
5 体育舞蹈在小学体育的发展现状
过去,城乡小学体育舞蹈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城市小学体育舞蹈的普及程度远高于农村,部分农村学生未听过体育舞蹈,并认为其是非体育项目,属舞蹈一类。在校园开展的体育课以三大球类为主,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多数是因实习老师拥有此项技能。在城市的小学有以年级为组织开展的拉丁舞学习,一些好的私立学校会外聘专业舞蹈教师在学校教授课程。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第一年。就体育而言,虽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创新性缺乏的问题,但对体育舞蹈在校园的发展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四方面应共同合作,形成政府主心骨、社会充满生机、学校积极配合、家长参与度高的局面,为体育舞蹈在校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1 学校对体育舞蹈重视程度提高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健康问题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缓解功课重压,培养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下一代。在作业减少、课余时间增加的情况下,学校加强对运动多样化的重视,学生体育选择增多,但普遍存在体育创新性不够的问题。通过走访发现,多数学校对体育舞蹈应用于校园作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为体育舞蹈进入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针对青少年出现体质变差、肥胖率升高、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体育舞蹈进入校园是开启体育课的新篇章。《体教融合 大体舞格局的改变与重塑》[6]以南京同仁小学为例,校长和领导高度重视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步入校园带领学生学习拉丁舞,以课间操的方式带领全校学生学习,以社团、课外训练等方式加强培养,以校园竞赛选拔校队等为发展手段,做到育人育体。厦门教育局也在积极带领各区的中小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程,尤其是针对农村和郊区的学校,通过举办各大青少年拉丁舞竞赛、寒暑假培训营等,加强学校间的交流。这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挑战自我、阳光自信的品质起着促进作用。
5.2 家长和学生对小學体育舞蹈的接纳程度提高
体育舞蹈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属小众运动项目。随着多媒体的推广以及拉丁舞自身的魅力,近几年体育舞蹈活跃于大众视野,为在校园内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小学生家长呈年轻化,对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一并看重,以学业为主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从拉丁舞培训机构的任职教师处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的初衷是为改善孩子的不良体态问题,提升气质以及多掌握一项技能。对学生来说,学习体育舞蹈易上手、易理解,跟随音乐舞动身体,符合该年龄阶段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对于在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家长和学生接纳程度呈上升趋势。一方面家长能够省去报培训机构的费用,减少教育支出;另一方面,在校园里学习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在课堂教学之外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3 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扩大
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舞步和多变的舞种受到广泛关注。在“双减”政策下,体育产业发展迎来春天,体育舞蹈得益于政策,在青年群体中逐渐壮大。以往体育舞蹈教师来源集中于全国十大体院和中专,目前很多高校也将体育舞蹈纳入了招生行列。例如,北京城市学院、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将国际标准舞纳入招生体系;中国体育舞蹈国家队员,如侯垚、庄婷、邵克强等皆有创办专业拉丁舞学院,专业技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填补了小学缺乏专业拉丁舞教师的空白,对在小学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第一,体育舞蹈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审美等方面起着正向作用,是新时代五育协同发展,培养富有创造力、个性化的学生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下,体育舞蹈在小学的发展得到有效推进。
第二,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接纳程度有所上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程度不断提升,学生改变了体育运动枯燥乏味的观念,学校开设拉丁舞课程的队伍在逐步扩大。
第三,在“双减”政策带来机遇的同时,政策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学校的执行能力如何,场地器材的局限性,教师团队的缺乏和专业程度各地大有不同,以及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清晰,教师的任务加重等问题接踵而至,小学体育舞蹈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6.2 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演示提升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以大课间、社团、课余活动等多样化形式开展练习,增加外出学习、表演的机会。
第二,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引进专业舞蹈教师,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增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定期举行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福利。
第三,规范体育舞蹈课程内容及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体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7 结语
调查发现,随着体育舞蹈在校园的普及,以及学生、家长认知水平的提升,体育舞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大规模的实地观察,希望后续能深入了解各地校园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曹建.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2021-07-24.
[2] 李佩.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社,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2020-10-15.
[3] 胡水东.将拉丁舞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239-240.
[4] 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数学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美术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16.
[5] 陈娟,柴颖.体育舞蹈审美教育实践研究[J].四川戏剧,2021(1):152-155.
[6] 体教融合 大体舞格局的改变与重塑[J].尚舞,2020(11):21-39,20.
作者简介:徐婧(1999—),女,江西上饶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张伟(1962—),男,江苏徐州人,学士,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