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反复波动的影响因素

2022-07-16 07:36张新民
哈尔滨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组织房颤溶栓

张新民

(西华县人民医院,河南西华 4666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ACI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反复波动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选择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1例ACI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ACI诊断标准;②均为首次发病;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或存在脑出血;②伴有恶性病变;③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④易过敏体质。

1.2 方法

1.2.1 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按0.9mg/kg计算,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总量的10%在60s内静推完,剩余药物于60min内注射完毕。

1.2.2 症状波动评估: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判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况,NIHSS主要从意识、语言、眼球运动、共济运动等方面评估,满分42分,分值越低,神经功能越好。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评定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症状波动,NIHSS评分增加及减少各≥1次,且每次均≥1分为发生症状反复波动;NIHSS评分单向增加或减少≥1分,或维持不变为未发生症状反复波动。

1.2.3 研究方法: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了解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饮酒史(每日平均饮酒量≥50g,持续时间≥1年)、是否存在吸烟史(每日平均吸烟量≥1支,吸烟时间≥1年)、是否合并高血压[5]、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房颤、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溶栓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梗死类型(腔隙性梗死、非腔隙性梗死)、梗死部位(前循环、后循环)、溶栓时间窗。LDL-C:取空腹静脉血3mL,常规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和血浆。SBP: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对SBP进行测量,检测患者坐位时右上肢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注意:患者测量血压前,前30min不可饮用咖啡、浓茶及吸烟等具有兴奋性的饮料和食物,同时静坐休息5~10min。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AC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发生症状反复波动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91例AC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发生症状反复波动24例,占26.37%,未发生症状反复波动67例,占73.63%。

2.2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不受性别、年龄、是否存在饮酒史、是否存在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梗死类型、溶栓前SBP、入院时LDL-C影响(P>0.05),但可能受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房颤、梗死部位、溶栓时间窗长影响(P<0.05),详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3 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梗死部位、溶栓时间窗长为后循环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的影响因素(OR>1,P<0.05),详见表2。

表2 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梗死部位为后循环是AC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如下:糖尿病患者血液内血糖水平较高,导致血液黏稠度较正常人高;同时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综合影响下,使得患者血管易发生狭窄。溶栓治疗效果和侧支循环建立密切相关,而颅内血管发生狭窄,导致闭塞程度严重,可直接影响侧支循环建立,从而降低溶栓效果,引起AC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发生反复波动[1]。同时血糖水平较高,可能加重缺血半暗带无氧糖酵解过程,使脑组织发生细胞内酸中毒,致使线粒体功能紊乱,促进自由基生成,易导致低灌注脑组织更易发生新的梗死,加重脑梗死程度,降低溶栓治疗效果;同时高血糖还可加大血脑屏障损伤程度,降低其保护能力,增加出血风险。针对该种其概况,应在患者溶栓前,或溶栓治疗时,应给予降低血糖水平治疗,以保证溶栓治疗效果。房颤患者发病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发生瘀滞,从而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流至脑动脉中,加重ACI患者梗死程度,加大治疗难度[2]。同时若在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并发房颤,脱落的血栓流入脑动脉中,可直接导致症状反复波动,降低治疗效果。对于该类型患者,应尽快建立侧支循环,保证脑血管血流通畅,降低脑神经功能损伤。研究认为,脑细胞可逆性缺血变化受到血管闭塞部位以及侧支循环的影响,脑组织的后循环又称作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是对脑干及小脑等处供血,脑干以及小脑的神经分布相对较为丰富,因此当脑组织后循环出现梗死时,其神经损伤较前循环更加严重,因此后循环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症状相对不稳定[3-4]。针对该种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梗死部位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以保证症状可快速得到改善。溶栓时间窗指的是患者发病后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ACI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等特点[5-6]。脑梗死时间越长,脑组织缺氧程度也随之加重,甚至发生脑水肿,加重脑神经损伤程度,从而导致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情况。针对该种情况,加尽可能快的将ACI患者送至医院,接受溶栓治疗。同时应加强社区群众对ACI疾病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病发的判断能力,尽可能第一时间拨打救助电话,送至医院接受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梗死部位、溶栓时间窗长为后循环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反复波动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治疗,改善症状反复波动情况,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脑组织房颤溶栓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