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尉景一支家族世系及其相关问题考述
——以《尉茂墓志》《尉州墓志》等为例

2022-07-16 01:46李忠魁
云冈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平城朔州长乐

李忠魁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北朝时期,鲜卑尉氏位高权重者有尉元,尉诩(犯元诩讳有作尉羽者),穆亮妻尉太妃、尉诺,尉眷,尉多侯、尉陵,尉景,尉璨、尉长命等几支,后有随孝文帝南迁而改郡望为洛阳的,有因政权更迭署为太安狄那人的,但其祖望都在代地。其中尉景一支因尉景与高欢的特殊关系在北齐至隋显赫一时。以下从藏于大同市北朝艺术研究院的《尉茂墓志》入手,结合史料和其家族可见的所有墓志对其家族世系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尉茂墓志》志文释录

《尉茂墓志》刻于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三日,墓志尺寸为62cm×61.5cm,有志盖,盝顶形,志盖尺寸同墓志,顶长48cm。志盖以篆书书写“齐故太常卿武陵尉王之墓志铭”(图1,图2)。

图1 尉茂墓志盖

图2 尉茂墓志

君讳茂,字世兴,代郡平城人,盖帝轩辕之苗裔也。源流浚邈,基构崇迥,遍/勒先贤之书,备在名山之策。祖景,大司马、太保、太傅,诏赠长乐王、假黄/钺,谥曰武恭。王鸿勋茂烈,盛范英猷,迹被彫戈,飨从清庙。父璨,司空、司徒、/太尉、大将军、大司马、太保、长乐王。诏赠右丞相、假黄钺,谥曰文成。王位/冠百司,道高庶尹,弹压忧龙,卷怀平勃。若夫山称群玉,润木之宝,彼存郁/白三珠,照夜之珍。斯在物既尔矣,人亦宜然。君藉庆含章,资神挺秀,生禀/绝群之识,弱有异人之姿。克岐克嶷,著乎襁褓,如珪如璋,显于龆岁。孝友/因心,不俟成德,廉让由己,非藉妙年。幽桂崇兰,未可喻其芬馥;凝脂点桼,/不足譬其容表。体未胜衣,咸许之以卫器;步才举履,便有异于常童。夙成/早惠之奇,神纵生知之美,良已远倾遂古,独映当时。任氏幼童,不遑捧辔,/杨门稚子,未允执鞭。既家有大功,世传人爵,弹戚里之荣盛,穷相门之光/宠。茅赋兼开,山河累誓,恩泽所被,裂壤建侯。以河清二年三月封万年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方谓天鉴居厚,神听无违,享卫武之遐年,膺北平之/远算。进可以骧首奋翼,为龙为光;退可以衮衣秀裳,拜前拜后。而匣玉遽/销,掌珠俄化,故以悲缠行路,恨动衣簪。以河清二年秋十月,薨于邺都之/崇福里净居寺,时年五岁。诏曰:童汪脆促,见惜鲁侯,奉车早夭,追伤刘/帝。长乐王第六息,故万年县开国公世兴,道勋令胤,珪璧夙成,质暎绮襦、/誉华戚里。晨露遽 ,临川兴悼、宜蒙哀册,用光北壤。可赠使持节、都督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常卿、武陵王,公如故。永昌恭穆长公主、/皇帝之第四女也,甫旭沦光,方春夭秀,哀深左嫔之箫,悼甚陈王之词。虽/复精爽上归,途刍下墐,而交轮同穴,有慰旈冕。粤以天统元年岁次乙酉/五月壬午朔三日甲申,行合葬于公主之旧陵、邺城西南九里。/大象二年岁次庚子十一月癸未朔三日乙酉,改葬黄台,就父祖陵域所。恐寒暑递/袭,陵壑易迁,铭石泉阴,式昭不朽。其词曰:/若水灵源,轩台层构,百代无殒,千祀弥茂。潜祉勃兴,克昌遐胄,王门公族,/不忝其旧。余庆不已,笃生孺子,秘铣未俦,神璧非拟。质华松桂,誉芳兰芷。/甫秀童牙,遽沦儿齿。万年短折,平原夭暴,异世同悲,永言兴悼。宠以文物,/光以谥号,仰彼贵神,成此嘉好。双轮结辙。四牡齐镳,纡馀邙峊,逦迤漳桥。月华山 ,烟晦松朝,故台不毁,空听余箫。

该志28列,列28字,其中抬头格及换行空15字,最后一列44字,共785字。志文基本沿袭成熟墓志的行文体例,先序后铭。序文述志主世系、生平、履职、爵位及去世时间葬地等,四字铭文赞述志主德才并颂悼。

志主尉茂史书无载,字世兴,为尉璨第6子,尉世辩弟。河清二年(563年)三月封爵万年县开国公,同年十月薨,赠使持节、都督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常卿、武陵王。志中所有信息皆可补史阙。

二、尉茂世系及族人职官补遗

(一)尉景及其妻高娄斤

志主尉茂是大司马、太保、太傅、长乐王、配享神武庙庭的尉景之孙,司空、司徒、太尉、大将军、大司马、太保、长乐王尉璨之子。《北史》《北齐书》,有尉景传。《北齐书》载,“尉景,字士真,善无人也。秦、汉置尉堠官,其先有居此职者,因以氏焉。景性温厚,颇有侠气。魏孝昌中,北镇反,景与神武入杜洛周中,仍共归尔朱荣。以军功封博野县伯。后从神武起兵信都。韩陵之战,唯景所统失利。神武入洛,留景镇邺。寻进封为公。景妻常山君,神武之姊也。以勋戚,每有军事,与厍狄干常被委重。”[1](卷15《尉景传》,P194)尉景为东魏的建立者、北齐的实际奠基人神武帝高欢的姐丈,《北齐书》载,“及神武生而皇妣韩氏殂,养于同产姊婿镇狱队尉景家。”[1](卷1《神武纪上》,P1)尉景、高娄斤对高欢有抚养之功,后常被高欢委重。史书载尉景历位太保、太傅,征受大司马,追封长乐王,与此志相合。

王连龙先生《新见北朝墓志集释》收录有《高娄斤墓志》(图3),[2](P78-80)退之有文发表,[3]全称《魏太保尉公妻故常山郡君墓志铭》,志主正是尉景之妻、高欢之姐高娄斤。志虽残泐严重,仍保留了不少有用信息。然王连龙先生及退之的释文句读多有误失,现将改正释文句读移录如下,以供后学参考。“文字”表示原志石文字漫漶不清,根据上下文意及已有资料作的补充。

图3 高娄斤墓志

魏太保尉公妻故常山郡君墓志铭。

祖安平,使持节、侍中、太尉公、都督青徐齐济兖五州诸军事、侍中、/大将军、青州刺史。祖母陈留郡君,河南叔孙氏。/

父树生,使持节、假黄钺、侍中、太师、录尚书事、都督冀相沧瀛殷定/六州诸军事、冀州刺史。/

母长乐郡君昌黎韩氏。/

弟欢,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承相、勃海王。/

弟琛,使持节、侍中、太尉公、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赵郡开/国公。/

郡君姓高,字娄斤,勃海修人也。鸿源激于表海,崇基构于□□,□/□□以派别,敷远修而繁衍。既结采洪冑,膺华淑灵,复□□□□,/情□□畅。爰始载弄,至于教成。天资警发,自然机悟,□□□□,□/与礼合,率由而□,直置斯远。虽在未笄之年,便有已成之□,□□/之法既修,絺綋之功亦善。然其温清尽力,就养无方,□□□□,□/复斯重。窈窕之盛,既萋萋于中谷;肃雍之节,亦翘翘于错薪。太保/以民望羽仪,委禽致礼,言刈其是,此焉云及。乃□□□,以抱衾裯。/进退如宾,折旋合矩。结象服以升堂,垂玉瑱而入室。□志高于孟/姬,明悟超于马氏。保傅未至,则不下于阶庭;辎軿未御,则莫返于/都邑。所天作宰,膺机成务,寔赖贤明,赞成其美。乃为常山郡君。至/如知人识事之机,抅深测隐之量;析浩浩之微言,辩辚辚之夜响。/弦歌成列,不听郑卫之音;彫俎盈前,岂食禽兽之肉。故以望楚宫/而轶樊姬,瞻齐堂而超卫女。加以宪章先始,轨仪后进,身无择行,/手无废业。方当拟桓厘以致膰,均母师而锡号,不悟降鉴之道□/蠲,逆旅之运已□,以天平三年九月七日终于晋阳。朝廷彻乐,□哀/□□,□护丧事,越以兴和二年正月廿四日葬于行唐县黄台/之右。乃作铭曰:

四岳构峰,九合开绪。振鹭成群,鸣凤为侣。排空递引,抟风□□。□/彼华宗,茂兹翘楚。贞操自然,淑性天启。俯仰中图,进退成□。□□/师傅,亦远兄弟。□翮家门,来仪蕃邸。风仪自远,□悟已深。□□□/珮,见色抽簪。有德有行,如玉如金。东流忽往,西光遽沉。□□□□,/□宿黄泉。霜严旷野,风急长阡。萧萧陇树,沉沉暮烟。/

大魏兴和二年岁次庚申正月庚戌朔廿四日癸酉

志文序文首先记录了高娄斤之祖父母、父母、弟高欢、高琛6人名讳、历官,对北齐皇族世系信息作有力补充。序文正文部分主要记颂高娄斤从出生至于教成,尉景委禽提亲,高氏出嫁,相夫教子再到去世,一生之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志中太保、保傅均指尉景。

(二)尉陵及其妻贺夫人

2001年10月在河北省曲阳县产德乡铺上村出土《魏故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尉公墓志铭》(《尉陵墓志》)《魏故武邑郡君尉氏贺夫人墓志铭》两方墓志(图4,图5),是尉茂之曾祖父、曾祖母之志。《尉陵墓志》载“公讳陵,字可悉陵,善无善无人也。先踪盖夏后之世,远胄则部落大人。祖乌地延,以骁雄居守。父初崘,用勋贤袭职,并播美代番,扬声朔野。……孝明之始,四海无波,贯鱼以次,难用超越。高车军主,官微选重,位卑任尊。”[4]可知尉陵祖为乌地延、父为初崘,俱为鲜卑族。孝明帝初年(约510年),在高车军中任一军主将。后六镇起义暴发后,高车族人杜洛周发动起义,尉景及高欢归附。尉陵于正光五年(524年)卒,时年61岁,尉陵妻贺示廻卒于后废帝元朗中兴元年(531年)十月十日,孝武帝元脩永熙三年(534年)正月二十六日与尉陵合葬于常山郡行唐县之秘村。两通墓志书刻时间均为534年,即北魏灭亡之时,其尉姓当为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推行汉化政策后由鲜卑尉迟姓所改,可悉陵应为其鲜卑名,改称尉陵。《北齐书·尉景传》载其族人姓氏来源为秦汉置尉堠官,其先有居此职者,因以尉为氏,恐乃撰者臆测,有误。《元和姓纂》中将尉氏置于韵目卷八“八未”下,云:“郑有尉止、尉翩,先贤尉缭,著书号《尉缭子》”,[5](P1202)尉迟氏置于卷十“八物”下,[5](P1513)两姓发音有异。在孝文帝迁都之前亦有单字尉姓,读若“未”,是以“尉”官为氏,如尉缭,因职秦国国尉而称尉缭。汉有南越武王赵佗,因职南海郡尉,亦称为尉佗,或因以尉为氏。而志主尉茂家族一支,绝非因尉堠官而以尉为氏,应是《魏书》所记的“西方尉迟氏,后改为尉氏”。[6](卷113《官氏志》,P3012)

图4 尉陵墓志

图5 魏故武邑郡君尉氏贺夫人墓志

(三)尉州

大同市北朝艺术研究院另藏一方《尉州墓志》(图6),志主为尉茂从祖,尉景之弟,史书无载。殷宪先生在《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一书中对其亦有简单论述,但因其未能见到《尉陵、贺夫人墓志》,所述多为推测,亦未能将其归于尉景、尉璨家族。《尉州墓志》宽33cm,高17.5cm,楷书13行,足行7字,共84字。其志文简短,又因论述需要,故不厌繁琐,将其移录于后:

魏故常山尉府君/之志。/君讳州,字并州,酋/长军将初崘之孙,/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可悉陵之子。年/廿四,正光五年十/月卒于恒州北二/百里凉城郡。诏/赠征虜将军,常山/太守。永熙三年正/月廿六日葬于中/山行唐之秘村。

志文内容非常简略,只是尉州世系、职官、生卒、葬地等基本信息的记录,并无生前事迹及赞颂铭文。尉州祖父初崘、父可悉陵俱可与《尉陵墓志》相证,初崘官酋长军将与《尉陵墓志》所言高车军主亦可互证。尉州生于景明二年(501年),卒于正光五年(524年)十月,葬于永熙三年(534年)正月廿六日。其卒年与其父尉陵同在524年,尉陵先于其约7个月余去世。在尉州母去世的第4年,尉州与其父母3人同于永熙三年(534年)正月廿六日迁葬于中山行唐之秘村。其职官征虜将军、常山太守,均为追赠,应是在其母去世后,准备合葬时,其兄尉景“痛二亲之不待,泣千钟之有余,求减身价,以增父爵”,[4]向皇帝求得,在“增父爵”的同时也增其弟之爵。尉州卒于凉城郡,而其去世的时间正是六镇起义东西部高车叛魏附破六韩拔陵,由白道进攻云州时期,凉城郡毗邻白道与云州。尉州祖父初崘曾为高车军主,尉州当亦在高车军中,参与义军起义,并在战争中阵亡。因此,尉州作为推翻北魏政权的义军,又早亡,其墓志犹为简略,且在史书中未具其名。

(四)尉璨及其妻叱列氏

史书尉景传后有其子尉璨传,记为尉粲。“子粲,少历显职,性粗武。天保初,封厙狄干等为王,粲以父不预王爵,大恚恨,十余日闭门不朝。帝怪,遣使就宅问之。隔门谓使者曰:‘天子不封粲父为王,粲不如死。’使云:‘须开门受敕。’粲遂弯弓隔门射使者。使者以状闻之,文宣使段韶谕旨。粲见韶,唯抚膺大哭,不答一言。文宣亲诣其宅慰之,方复朝请。寻追封景长乐王。粲袭爵。位司徒、太傅薨。子世辩嗣。……隋开皇中,卒于淅州刺史。”[1](卷15《尉粲传》,P195)可见尉景长乐王之爵正是志主尉茂之父要来的。《北齐书》记载尉璨位司徒、太傅,袭爵长乐王,而本志载为司空、司徒、太尉、大将军、大司马、太保、长乐王,诏赠右丞相、假黄铖,谥曰文成。与大同市北朝艺术研究院另藏《尉粲妃叱列氏墓志》(图7,图8)载“太傅、长乐尉王……诏赠假黄钺,谥曰文成王”[7](P203)相证,可补史阙。

图8 尉粲妃叱列氏墓志

(五)尉世辩及其妻高宝德

《北齐书》载长乐王爵为尉茂之兄尉世辩承袭。《尉粲妃叱列氏墓志》言“世子世辩,齐嗣王,隋开府仪同,丰州刺史。”[7](P203)2015年河北籍收藏家郭鹏从海外购回一方《齐故长乐郡长公主尉氏高夫人铭》,捐与河北省博物院,志石边长为77cm,汉白玉石质。志主为尉世辩妻、文宣皇帝高洋之女高宝德。志云:“齐左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大隋使持节、叠州诸军事、叠州刺史、长乐郡王尉公世辩,器兼杞梓,爵穷上等,名冠道左。选尚之初,朝野钦属。”①《高善德墓志》全名《齐故长乐郡长公主尉氏高夫人铭》,读秀百科有墓志内容,未见公开发表。志中对尉世辩履职袭爵记载颇详,可补《北史》所记世辩历官之阙。值得一提的是,高欢第五子彭城景思王高浟有子名高宝德,高浟与高洋为同父异母同胞,姊弟同名高宝德。无独有偶,孝昭帝高演之女建昌郡长公主高善德与北齐后主高纬之第三子高善德亦同名,高纬为高湛子、高演之侄,也即两个高善德为姑侄关系。如此看来,北朝似乎并没有严格的避讳制度。

(六)尉仁弘

1982年,在河北省曲阳县产德乡王家弓村出土一方墓志,志主为尉世辩之子尉仁弘(图9),志云:“君字仁弘,太安狄那人,齐长乐王尉璨之孙,隋开府丰州刺史世辨第三子。君年成立,仁寿二年以勋门荫重擢任皇后挽郎,敕授游骑尉。大业三年任汉东郡司功书佐。至七年,圣皇念旧,别诏追集,补右骁卫司骑参军。不余旬日,除骁卫司仓。以大业八年二月一日春秋卅有三薨于燕蓟。其月廿二日权殡大坟东北。呜呼哀哉,实可伤悲。”[8](P547)

图9 尉仁弘墓志

由此可列出尉氏家族世系及其与北齐皇室姻亲关系如下(表1),其中姓名前有*标的表示已有墓志出土。

表1 尉氏家族世系与北齐皇室姻亲关系表

北魏尉氏除尉茂一支外还有一支影响力较大,即尉古真一支,《魏书》等史书记载其宗族20余人。尉古真之弟尉诺之子有传者6人,其第8子尉观记载非常简略,只记其袭父爵,卒后子崘袭。尉观有一兄长名尉地干,而《尉陵墓志》记尉陵之祖名乌地延,前文已提及《元和姓纂》中将尉迟氏置于卷十“八物”下,乌与尉音古音同,地干、地延等俱为音译极具鲜卑特色的名字,尉观还有3位兄长名为侯头、力斤、焉陈,亦是鲜卑名。尉陵(汉名),字可悉陵(鲜卑名尉迟可悉陵),墓志载其父名初崘,《魏书》载尉观子名崘,那么,尉陵父与尉观子是否同一人,名崘(汉名),字初崘(鲜卑名尉迟初崘)。尉观父尉诺北魏延和二年(433年)卒,早年曾随拓跋珪围中山(397年)、讨姚平(402年),尉诺围中山时约15岁,其生年约在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其第8子尉观约在北魏泰常七年(422年)生,如果以一代人20岁计,尉观之孙约在和平三年(462年)生,尉陵之生年在和平四年(463年),与之相合。此外,尉陵墓志载,其祖乌地延“以骁雄居守”,史书中虽未载尉观以骁雄居守,但在其兄尉眷传中却有类似记载,“太宗幸幽州,诏眷辅世祖居守。”抑或尉观也随其兄居守京师。史书记尉古真一支为代人,尉陵墓志记其祖上“播美代番,扬声朔野。”活动区域同为代都及怀朔界。由此可见,乌地延与尉观或为同一人,尉景一支祖上或为尉诺,然此结论尚需有更充分的新资料进一步论证。

三、里籍及葬地

《尉陵墓志》及《尉景传》均记为善无人,而志主尉茂记为代郡平城人。《尉仁弘墓志》记为太安狄那人。

(一)善无与代郡平城

关于这一问题,殷宪先生亦有关注,认为《尉茂墓志》所言代郡平城不为特指,而泛指代都或北都京畿之地,以平城代恒州。又云“入隋后平城为恒安镇,属马邑郡云内县。马邑郡不为尉茂志所取。”[7](P38)持论不确,北魏太和中到孝昌中,平城与善无明确属于恒州的两郡,入隋后改制,属马邑郡,而墓志书刻于大象二年(580年),自然不会记为马邑郡。《魏书·地形志上》恒州条记云,“恒州。(天兴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领郡八,县十四。代郡,(秦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领县四:平城(二汉、晋属雁门,后属),太平,武周(二汉属雁门,晋罢,后复属),永固。善无郡,天平二年置,领县二:善无(前汉属雁门,后汉属定襄,后属),沃阳。”[6](卷106《地形志上》,P2497)可知代郡平城与善无郡善无县同属恒州。善无今在朔州右玉境,与代郡所辖相邻,且《尉景传》记为善无人,《尉陵墓志》记为“善无善无人”。可知善无郡善无县确为尉景一系在北魏胡族内迁以前之世居之地。

因何《尉茂墓志》将其旧望记为代郡平城?尉景与高欢于孝昌初年一起投于杜洛周义军中,高欢祖籍勃海郡,因其祖父坐法而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固阳县区域),高欢出生后其母韩氏去世,其父高树生居于白道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不事家业,因将高欢养于其姐丈镇狱队尉景家。后高欢当随尉景一同执役于代郡平城,因此才有机缘娶代郡平城司徒娄内干之女娄昭君为妻。①“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也。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及见神武于城上执役,惊曰:‘此真吾夫也。’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而许焉。”(李百药:《北齐书》卷9《神武娄后传》,中华书局,1972年,第516页)

另《通鉴纪事本末》载,“秋八月,魏柔玄镇民杜洛周聚众反于上谷,改元真王,攻没郡县,高欢、蔡隽、尉景及段荣、安定彭乐皆从之。”[9](P1919)《北齐书》载“荣遇乱,与乡旧携妻子,南趣平城。属杜洛周为乱,荣与高祖谋诛之,事不捷,共奔尔朱荣。”[1](卷16《段荣传》,P207)段荣先居五原郡,后因六镇起义暴发,与乡里故旧携妻挈子,奔向东南的平城,在平城遇高欢、蔡隽、尉景等人,共投杜洛周,又与高欢谋杀杜洛周。

据此可以看出,北部边疆善无与平城正是尉景与高欢的主要活动区域,且平城为北都,才有《尉茂墓志》将其旧望记为代郡平城之说。

(二)太安狄那与朔州

志主之侄《尉仁弘墓志》记为太安狄那人,即太安郡狄那县。《魏书》记载:“朔州(本汉五原郡,延和二年置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后陷,今寄治并州界。)领郡五,县十三。大安郡,领县二,狄那,捍殊。广宁郡,领县二,石门,中川,神武郡,领县二,尖山,殊颓。”[6](卷106《地形志上》,P2498-2499)其中大安即太安,属朔州治,按《魏书》所记,朔州治所在汉五原郡,即今内蒙包头市区、固阳县区域。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二年(433年),改置五原镇,后改为怀朔镇。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中(约526年)改为朔州,后朔州被攻陷,寄治于并州。

《魏书·地形志》所言怀朔镇于“孝昌中改为州”,且之后史书中多沿用此说,有误,当是正光五年八月改镇为州。关于这一点,《北史》有较为详细记载,正光五年(524年)三月,魏遣元彧镇压拔陵。卫可孤克武川、怀朔,俘度拔父子。八月丙申,孝明帝元诩下诏改镇为州。下文所引《大清一统志》言正光五年别置朔州亦可证明。

这里有必要将北魏时期朔州所治捋清,《大清一统志》载,“天兴元年迁都平城,置司州,又分置秦、东雍、朔、肆、汾五州。(神元年置雍州,治蒲坂。延和元年改秦州。太平真君四年置东雍州,治正平郡。置朔州,治盛乐。七年,置肆州,治九原。太和十二年置汾州,治蒲子城。)太和十八年迁洛,改司州为恒州,又分置朔、晋、显、蔚、建五州。(正光五年别置朔州,治怀朔镇。……)”[10](卷95,P433)

《北史》:“及六镇反叛,(费)穆为别将,隶都督李崇北伐。都督崔暹失利,崇将议班师。以朔州是白道之冲,贼之咽喉,若不全,则并、肆危,选将镇捍,佥议举穆。崇乃请穆为朔州刺史。寻改云州刺史。”[11](卷50《费穆传》,P1837)费穆所任的朔州刺史、云州刺史治所在盛乐而非怀朔。

由以上数段史料可知,北魏朔州几易所治之地。分别有三处:盛乐、五原(怀朔镇)、寄治并州。最早置朔州在太平真君(443年),治盛乐,而这个名称应该是从此年至永熙二年(533年)一直沿用,是年以后改为云州。另外在正光五年(524年),孝明帝受拔陵之乱困扰,改怀朔镇为朔州,但怀朔改镇为朔州的时间不长,怀朔镇沦陷后,朔州寄治并州。因此,正光五年(524年)到永熙二年(533年)间两个朔州并存,也即《一统志》所记“别置朔州”。

另《读史方舆纪要》载,“正光四年,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畔,其党卫可孤围武川镇,遂攻怀朔镇。既而武川陷,怀朔亦溃。孝昌中,改置朔州,并置大安郡。其后荒弃,以朔州寄治并州界。魏收《志》大安郡领狄那、捍殊二县,是也。后齐废。”[12](P2038)此处仍然沿用《魏书·地形志》孝昌中改置朔州之说,不确,但太安郡是在改怀朔镇为朔州后始置,后陷,太安狄那随之侨治于并州,北齐废。《北齐地理志》记寄治于并州的太安郡有二:一为朔州所领,一为西夏州所领,均在今山西寿阳。[13](P204)寿阳县是侨治并州后的治所,而侨治以前太安郡狄那县所治在今何地无可考,但按《北齐地理志》所言,孝昌中改镇为州的朔州治所在定襄故城,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与恒州善无郡善无县紧邻,且同属北魏北疆代番朔野之地。太安郡设置时间虽然不长,但北朝史书及墓志中署为太安郡人却不鲜见,均指侨置以前的太安郡。

(三)祖茔黄台

尉茂于武成帝高湛河清二年(563年)十月5岁早夭,与永昌郡长公主行冥婚。永昌郡长公主为武成帝高湛第4女,略长于尉茂几岁,亦未及笄,薨于河清二年(563年)六月二十五日,七月十一日葬于邺城西南九里,尉茂十月薨后先合葬于公主旧陵,又于北齐亡国后的第三年,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三日迁葬于尉氏祖茔黄台。《高娄斤墓志》载“葬于行唐县黄台之右。”《高宝德墓志》载“安厝于黄台之墟,先世之山陵也。”《尉粲妃叱列氏墓志》载“式袝文成王之茔”;《尉仁弘墓志》载葬于大坟东北,出土于今曲阳县产德镇王家弓村;《尉州墓志》载葬于中山行唐县之秘村;《尉陵墓志》《贺夫人墓志铭》载葬于常山郡行唐县之秘村,出土于今曲阳县产德镇铺上村。产德镇旧属行唐治,今在行唐与曲阳交界处,王家弓村在铺上村正北1.9km处,王家弓西北1.5km即黄台村。由此可见,尉氏祖茔即在今天保定曲阳县产德镇无疑。目前,尉氏的两代最重要人物尉景、尉璨墓志尚未出土,或已出土尚未面世,赵明诚《金石录》录有“北齐长乐王尉景碑”记录为武平三年(572年)七月,惜无碑文记载。

四、墓志书法艺术价值

《尉茂墓志》与《永昌郡长公主墓志》为一对鸳鸯志,除因长公主身份特殊,其墓志略大3cm之外,形制完全一样,书法风格完全相同,且两方墓志志文中都提到大象二年改葬之事,是其合葬迁窆时同一人书丹,《尉茂墓志》为28列,每列28字,但字数稍多,未能写完,最后一列只能破格多写16字。鉴于此,《永昌郡长公主墓志》改为28列,列29字,正好写完。因此推得《尉茂墓志》书写在前。两志的书写都是极其认真而工整,书写水平极高,字的结体形态到用笔再到神采都无可挑剔,既具有北魏洛阳体的显著特征,又表现出北魏晚期延续至隋的书体复古形态。用笔离方遁圆,变幻莫测,字体基本呈左低右高之态,但相比北魏造像碑刻“斜画紧结”的特征又平正宽博了不少,应是隋碑、初唐碑风格形成的奠基者。其复古形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别字篆书写法的穿插运用,另一方面是偶见隶书出锋上扬之波磔。关于北齐书风的复古现象,书界已有刘涛、华人德、王元军等前辈论及,且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彪硕士已有专门论文论及,此处不赘述。从志主地位及志文书写水平来看,定是当时一流书家所为。两方墓志当视作北齐铭石书的代表之作,足可以作为当今习书者的经典范本。

猜你喜欢
平城朔州长乐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北魏明堂和平城遗址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北魏孝文帝迁都环境因素考论
开拓奋进谱华章
——记大同市劳动模范、大同市平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开龙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丝绸之路与北魏平城
愿朔州现象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