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波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合适地选择教学方法,使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形象思维 能力培养 作用
形象思维能力是人类发现、掌握事物本质的初始能力,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感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很重要,也很必要,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求;在教学中重视教具、学具的运用,重视数形结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需要。由此可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具在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1.从科学技术发展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形象思维是人在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人类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人类科学技术发明,首先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例如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因为手被有带齿的小草刺破而发明了锯子;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著名科学家瓦特看到水壶里水开了,蒸气能掀动水壶的盖,从而发明了蒸汽机。所有这些都说明,形象思维实质上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感觉,这种直觉以表象为基础,进行联想与想象,达到创造发明的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我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这将把我们智力开发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2.从儿童思维发展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必然性。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抽象思维仍然占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但是,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多,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少,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对具体事物(图形)直观感知以后, 教师还没有引导学生对直观感知的材料进行概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并能运用这种形象进行思维,就直接跳到抽象概念,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时,有的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了火柴盒、工具箱和水泥板以后,立即提出问题:三个物体中哪一个所占空间最大?哪一个所占空间最小?接着就概括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的概念。虽然有直观过程的感知,有问题的思考,但学生对物体都占有空间吗?不同物体所占空间大小都不一样吗?这些都还没有理解,没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因此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也就一知半解,导致有的学生误认为物体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即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也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任务。
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1.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必须先有正确丰富的表象。表象是对过去知觉过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把抽象知识“物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有感受,能在头脑中产生映象,就有利于学生学习。如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形硬纸板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5份,再分别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与其余各份一一比较。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并对操作中知觉过的东西进行概括,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形象。有了这个形象,就可以概括出分数这个概念。由形象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2.在培养直观感知、判断能力中发展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不是停留在感受知识活动阶段,而是超出了感知范围的运用并将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比较、判断做出新的一种思维,由于它是根据表象进行思维的,因此形象思維就表现为一种直觉的认识和判断,这种直觉识别和判断水平是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标志。因此我们必重视小学生直觉识别、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图形的判断,包括变式图形的判断是提高学生直觉识别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表象为基础进行想象,训练学生运用表象进行直觉识别、判断,以表象为基础想象,就能不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利用演示及实践,丰富表象,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教学余数概念,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①9根小棒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根?②13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同学可以分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①有7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块?②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支,还剩几支等。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思维才有牢固的基础。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材料,有了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脑中留下鲜明的映象。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不但可以储存,而且可以对储存的表象痕迹(信息)进行加工改组,形成新的表象,即想象表象,它也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如图示情景、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从总的来说,数学是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数学图形,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右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