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2022-07-15 09:45王世凤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围术肌瘤开腹

王世凤

子宫肌瘤发病后引起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增多,或伴有腹部疼痛,甚至可增加不孕、流产风险,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症状改善以及防止病情恶化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中多主张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常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对于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卵巢功能、炎症反应及肌瘤残留的影响尚未明确统一标准[2]。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与对比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差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均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1.89±7.55)岁;研究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03±7.8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子宫肌瘤;符合手术指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症者;伴有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宫颈恶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方式治疗,首先取仰卧位,麻醉师实施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待麻醉效果满意后,于下腹部作一个6~8 cm的纵切口,开腹,观察子宫肌瘤部位、大小、数目等,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关腹,缝合切口,术毕,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2 研究组 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手术方式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待麻醉效果满意后,于脐孔上缘作一个1 cm的纵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通道。通过穿刺部位放置腹腔镜,且在腹腔镜直视下,于左/右下腹麦氏点分别作一个穿刺点,左上腹一个穿刺点,准确定位肌瘤部位,对于肌壁间肌瘤患者,需给予稀释垂体后叶素6U,使用电凝钩沿肌壁表面包膜纵切至基底,瘤体剥离,电凝止血处理。对于浆膜下肌瘤患者,通常需观察浆膜下肌瘤蒂的粗或细,若为蒂粗者则需给予垂体后叶素,电凝刀切开浆膜层,瘤体剥离,缝合浆肌层;若为蒂细者则需使用电凝钩切断肌瘤。如患者为阔韧带肌瘤,首先需确认输卵管走行,随即采用电凝钩将阔韧带前叶切开,剔除肌瘤,缝合子宫切口,腹腔冲洗,关腹,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药物进行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②卵巢功能,测定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③肌瘤患者术后肌瘤残留以及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留置导管(h)住院时间(d)研究组 40 70.25±9.60 7.20±2.41 5.11±0.60对照组 40 80.12±10.91 23.01±5.30 7.68±0.99 t 4.295 17.174 14.041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FSH、LH均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s)

组别 n FSH(U/L) LH(U/L) E2(pmol/L)研究组 40 20.03±1.28 18.87±1.60 258.44±12.16对照组 40 22.68±1.54 22.57±1.75 230.37±11.20 t 8.370 9.869 10.739 P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肌瘤残留、复发率比较 术后3个月复查B超,两组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肌瘤残留、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指宫体出现良性肿瘤,通常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随着病程推进,瘤体逐渐变大,可引起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占位性病变,最终诱发不孕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当前尚未确认该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多认为主要是与体内激素、生长因子、子宫肌层细胞等因素存在紧密联系[4]。

临床中可用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稳定,并且起效时间较长,因此广大医师与患者多接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了子宫器官,从而可满足生育要求,女性患者接受程度更高。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长度约为8 cm,切口较大,容易增加出血量,且形成术后瘢痕,外表美观性较差[5]。另外,开腹手术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康复进度。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微创理念不断渗透,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切口较小、恢复快等优势而得到广泛认可,且被应用于各个临床领域中。基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目前已成为子宫肌瘤的治疗主流,且该手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6]。在腹腔镜直视下,术野清晰广阔,充分实现了术区可视化,能够观察到肌瘤部位、大小、数目等,从而准确定位剔除,避免肌瘤残留与复发。另外,腹腔镜手术中可给予垂体后叶素,以避免出血量过多。

大量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肌瘤相对较小、单发肌瘤的患者,必要时需及时中转开腹;而开腹手术则更适合于肌瘤较大、多发肌瘤的患者[7]。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肌瘤状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以确保达到最佳手术疗效,提高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有研究指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持续过高存在相关性[8]。FSH、LH、E2为常见的卵巢功能激素,本研究表明,经术后1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FSH、LH均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腹腔镜手术可调节卵巢激素,从而进一步改善女性卵巢功能,同时还可表明腹腔镜手术不会对卵巢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开腹手术作为一项应激源,容易引起机体较大的应激性反应,从而对术后恢复进程造成影响。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腹腔镜手术可优化围术期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促使机体各项机能恢复。两组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提示应用腹腔镜手术可彻底清除肌瘤,避免肌瘤残留,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可有效清除肌瘤,避免复发,但腹腔镜手术在改善卵巢功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方面优势更为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围术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