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状况与健康教育相关性分析

2022-07-15 09:45张文梅江秋霞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调查表炎症性病患者

张文梅 江秋霞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有文献报道,IBD患者病程冗长,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应重视心理焦虑、抑郁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此外,我国IBD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获得疾病信息的途径有限,许多患者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2]。然而,有效的信息支持是慢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前提,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症状控制中尤为重要[3]。基于此,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IB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改善临床患者健康教育座谈会模式及制定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入住,出院诊断为炎症性肠病患者35例为调查对象。①纳入标准:诊断标准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的患者;年龄≥14周岁;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本研究。②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无法独立完成调查者。参与此次调查的患者,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8.83±13.85)岁。其中,男25例,女10例;已婚26例,未婚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或中专7例,大专及以上10例。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诊断、病程、社会转归、住院次数、有无并发症、社会转归等。②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该量表共7个条目[4],0(完全不会)~3分(几乎每天)4级评分,以评估患者近2周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量表的评分5~9分提示存在轻度焦虑;超过9分则提示中重度焦虑。在本研究中,GAD-7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③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该量表包括9个条目[5],采用0~ 3分4级评分制:0分完全不会,1分好几天,2分一半以上的天数,3分几乎每天,通过评估患者近2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发生频率以及是否有自杀、自伤等负性心理,能够有效筛查患者的抑郁程度。总分0~27分,评分为5~9分提示存在轻度抑郁,超过9分则提示存在中重度抑郁。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④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由20个条目,4个维度(躯体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组成[6],采用1~4分4级评分:1分没有症状,4分症状程度严重,量表评分超过40分即可判定躯体化症状为阳性。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⑤炎症性肠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结合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表初稿。请消化内科、护理学等领域专家共4名对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及条目结构设置的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调查表进行完善。最终,调查表共8道选择题(前4题为多选题,后4题为单选题),分别从健康教育的途径、方式、内容、需要了解的知识、参加患者健康教育座谈会的目的、患者健康教育座谈会形式及举办频次、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等方面进行评估。实施前,对2名住院患者进行预试验。

1.3 干预方法 综合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量表的内容,针对患者回答占比较多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研究发现获取健康教育知识途径中住院医护宣教的比率最高(60.0%);在疾病发作期以及缓解期,患者对饮食知识的需求最高,分别为65.7%和60%;参加患者健康教育座谈会的目的以了解疾病知识(62.9%)、咨询病情(57.1%)为主;超过一半的患者希望患者健康教育座谈会的开展以1年2次(57.1%),参与人数在50~100人,且多倾向于以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见表1。

表1 炎症性肠病患教活动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

1.4 资料收集 在符合条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出院时,由研究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者使用统一标准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量表填写方法,患者同意后现场发放问卷,独立完成后现场收回问卷。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再次进行GAD-7、PHQ-9及SSS的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8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92.1%。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人数(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分析发现14例(40.0%)IBD患者存在轻度焦虑,中重度焦虑的阳性率为5.7%(2/35);9例(25.7%)患者存在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阳性率为20%(7/35);存在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为14.3%(5/35)。IBD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IB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得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IB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得分情况比较(±s,分)

项目 n 焦虑得分 抑郁得分 躯体化症状干预前 35 6.78±0.56 7.21±1.23 40.31±2.59干预后 35 3.14±0.68 4.05±0.98 22.36±1.56 t 2.34 3.54 5.14 P 0.021 0.008 0.001

3 讨 论

3.1 IBD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表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不佳,该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调查的结果是相一致的[1]。如炎症性肠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程迁延,反复的疾病诊疗经历往往会促使患者感受到沉重的疾病负担;再者,通常IBD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在生活中常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及压力,具有较强烈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因而,医护工作者在临床疾病诊治及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其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婚姻状态、学历、患病的种类、病程、住院次数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无关,但是不同性别的患者在情绪及躯体化症状的得分差异显著。其中,女性患者的心理状况要显著差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患者倾向于运用以情绪为导向的应对方式、需要承受除疾病以外更多的生活压力有关,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重不同性别的患者症状表现上的差异,更加关注女性患者。

3.2 基于患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IBD患者心理健康状态 IBD患者的健康需求亟需关注。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IBD患者寻求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以住院期间的医护宣教为主,这也说明了该类疾病的患者在出院后对于健康教育的知识的获取途径较为有限,非常有必要为IBD患者提供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如:定期开展患教活动、建立出院患者长期化随访等。本研究发现患者除了注重了解疾病病情及用药相关知识外,对饮食知识的需求度较高。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饮食模式是影响IBD患者症状持续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7]。处于疾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患者对饮食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对于获取相关知识的意愿强烈,这提示了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基于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定期举办的患者健康教育座谈会和科室的微信随访群内进行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收集到的这些关于活动的组织规模及形式上的意见,对后期有效开展活动,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基于患者需求之上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还应该继续倾听患者诉求,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调查表炎症性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