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联合隔姜灸治疗慢性肾衰竭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2022-07-15 09:45叶成红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肾衰竭恶心耳穴

叶成红

慢性肾衰竭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肾脏受损,同时表现为进行性恶化,引起肾脏显著萎缩,其基本功能无法有效维持,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废物积累,对肾脏和其他系统造成影响的临床综合征[1]。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西医治疗主要选择充分透析、对症止吐、抑酸护胃等,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然而也存在明显不足,例如疗效不显著、起效慢等[2]。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讲,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生活和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可能导致其病情加重,然而现阶段有关其具体发病机制和原因还并不清楚[3]。甲氧氯普胺是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镇吐药,应用该药物治疗慢性肾衰竭伴恶心呕吐患者,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却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让患者心理创伤及痛苦减轻。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慢性肾衰竭伴恶心呕吐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主要分析观察了耳穴埋豆联合隔姜灸治疗慢性肾衰竭恶心呕吐的疗效,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伴恶心呕吐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病程(18.63±3.42)个月,平均年龄(54.18±6.44)岁,男22例,女18例。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病程(17.95±3.73)个月,其平均年龄(54.53±6.12)岁,男24例,女16例。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满足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4];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完整临床资料。②排除标准:伴胃肠道肿瘤或严重消化道出血;伴严重酸碱平衡紊乱或电解质紊乱,无法纠正;精神疾病;过敏性体质;极度衰弱、重度感染、明显外伤。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甲氧氯普胺治疗: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每次10 mg,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2周。

1.3.2 实验组 给予患者耳穴埋豆联合隔姜灸治疗:①耳穴埋豆: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坐位,医生首先采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将患者的耳轮后上方握住,右手则通过探棒根据顺序定位和按压耳廓,敏感处则选择浓度为75%的乙醇棉球进行消毒处理,贴敷王不留行籽,并贴敷在耳穴,主穴选取耳穴胃、肾上腺、脑点、肾、脾、小肠、大肠,结合症候选取内分泌、三焦、交感、神门等穴,进行适当的按压处理,直到患者耳廓存在胀痛感、发热。隔天进行1次贴敷,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每天每穴进行6次按压,每次3~5 min。持续治疗2周。②隔姜灸:选择鲜姜片,其厚度为3~5 mm,通过细长针将鲜姜片刺数个小孔以备用。告知患者保持平卧位,姜片放置在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涌泉穴、关元穴、内关穴的皮肤上,用手将艾炷搓到红枣核大小,并将其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艾炷肩部,在患者皮肤感到微烫时,易柱续灸,直到患者皮肤潮红,每次时间为半小时。如果患者对热感比较敏感,则可以适当增加姜片厚度2~3 mm,或者治疗期间稍微抬起姜片片刻然后重新放置在皮肤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询问,对其皮肤温度感受进行随时了解,对患者皮肤颜色进行密切观察,结束治疗后及时将被子盖上,加强腹部保暖工作。每天进行1次隔姜灸,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由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评定恶心呕吐症状[5];恶心的具体判断标准:无恶心;每天犯1~2次恶心则判断为轻度恶心;每天犯3~4次恶心则判断为中度恶心;恶心发生频繁,每天超过5次则判断为重度恶心。呕吐的具体判断标准:无呕吐;每天1~2次呕吐则判断为轻度呕吐;每天3~4次呕吐则判断为中度呕吐;呕吐频繁,每天超过5次则判断为重度呕吐。显效:恶心呕吐彻底消失或者改善2个等级;有效:恶心呕吐改善1个级别;无效:恶心呕吐变化不显著,或者加重。②饮食情况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进食次数、饮食量、饮食欲望,很差为0分,较差为1分,一般为2分,良好为3分,优秀为4分。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饮食情况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饮食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情况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情况评分提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饮食情况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饮食情况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3.46±1.73 7.46±1.37实验组 40 3.31±0.96 10.03±0.85 t 0.4795 5.6096 P 0.6329 0.0001

3 讨 论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与多系统病变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最早出现的则为消化系统病变。最近几年,慢性肾衰竭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而患者及医护人员也开始更加重视消化道症状。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讲,其体内毒素水平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化道,进而损伤胃肠道黏膜屏障,最终导致各种消化道症状[6]。另外,慢性肾衰竭所导致的其他系统病变也可能引起消化道症状,例如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患者也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钙磷代谢紊乱、贫血等也可能引起胃肠不适症状。

中医学将慢性肾衰竭纳入到“肾劳”“虚劳”“水肿”“癃闭”“关格”“溺毒”等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变与多个脏腑相关[7]。众医家现阶段已达成了共识,慢性肾衰竭为正虚邪实之证,其正虚包括脏腑、气血、阴阳虚损,而邪实包含了瘀血、湿热、水湿[8]。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为脾肾虚衰,常与血瘀、湿热同时存在,两者不仅是病理产物,而且也会导致病情加重。有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根本为“虚”,中心为肾虚,基要为脾虚,肾脏虚弱,肾阳失去气化蒸腾,肾阳失去推动、温煦,进而对脾阳造成损伤,引起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水湿运化,中焦气机被阻碍,引起脾失和降,进而发生恶心呕吐。

耳穴与机体各部位的生理联系非常重要,对耳穴进行刺激能产生神经反射,进而对脏腑病理兴奋灶进行有效抑制,让症状有效消除或者减轻[9]。本文在治疗期间将王不留行籽贴敷在耳穴,能对大脑皮层兴奋性进行有效调节,有效减轻恶心呕吐。隔姜灸可以通过艾灸所形成的热力将艾叶以及生姜中的药力传到皮肤,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直接作用,进而来对胃肠道蠕动进行抑制,实现镇吐的作用。本文在进行隔姜灸治疗时,穴位选择足三里、涌泉、关元、神阙、中脘、内关内。内关穴的作用主要为理气止痛、镇静心神;神阙穴在脐中央,属于任脉,归属阴脉之海,与冲脉、督脉合称为“一源三岐”,三脉的经气是相互连通的,贯穿在十二经脉间,作用主要为蕴蓄经脉气血;关元穴能对人体元气进行有效补充,能对吐泻、腹痛等进行有效治疗;中脘穴能有效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而且还具有止呕的效果;足三里是常用的一个保健穴位,属于胃经重要穴位,能对胃肠道不适进行有效治疗;涌泉穴的作用主要为补益心神。上述诸穴共用,不仅能健脾调中,而且能和胃理气。艾叶、生姜均是辛温的药物。其中艾叶不但能温阳固经,而且能疏经活络,通十二经、透诸经、除寒湿、理气血、走三阴而除百病。生姜归胃、肺、脾经,其功效主要为温胃散寒、解药毒、治疗呃逆等,生姜酮、姜烯酮、姜酚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能对胃中血清素受体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实现止吐的效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慢性肾衰竭伴恶心呕吐患者进行治疗时,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采用耳穴埋豆联合隔姜灸治疗能让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饮食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情况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情况评分提高幅度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慢性肾衰竭伴恶心呕吐患者进行治疗时,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采用耳穴埋豆联合隔姜灸治疗能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显著改善。

总之,联合应用耳穴埋豆与隔姜灸对慢性肾衰竭伴恶心呕吐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能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肾衰竭恶心耳穴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