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特征与启示

2022-07-15 07:54袁若薇沈云峰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时期体育锻炼居民

袁若薇,沈云峰

(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商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2.吉林体育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是一次关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它不仅威胁了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居民的生活也受到较大影响[1].疫情时期,为减少病毒的扩散与传播,国家启动疾控措施,以城市社区或村为单位,限制聚会、居家隔离,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教育手册》中,建议居民每周至少运动3次,累计运动时间在150 分钟以上,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家庭体育锻炼在此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们由于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而居民在家庭生活中安排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进行家庭体育锻炼[2];后疫情时期,随着复工复产的开展,人们可以外出,体育锻炼逐渐由单一的室内家庭体育锻炼向多样化过渡,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有所提升[3].经过由疫情时期的“居家隔离,家庭体育”再到后疫情时期多样化的体育锻炼,这两个时期人们进行家庭体育锻炼的状况、特征引起学界的关注.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增进健康[4].同时也是提高身体免疫力,保证生命健康的关键所在.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内居民参与家庭体育锻炼情况的背后,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设施条件、体育锻炼场所需求、全民健康等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因此,研究将分析疫情时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挖掘疫情防控时期家庭体育锻炼的特征和实践启示,以期为应对疫情防控及家庭体育发展建言献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体育锻炼为研究对象,以居民为调查对象.将调查对象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描述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EBSCO、Web of Science 等期刊数据库,对家庭体育、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等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目的在于了解体育锻炼研究的基本情况,寻找相关研究为问卷设计做出铺垫,以及形成新冠疫情时期体育锻炼情况研究的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出本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定,以保证问卷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于2020 年4 月至5 月期间,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小样本网络问卷,主要是对居民疫情时期与后疫情时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目的、方式、时间、强度、频率、效果等进行调查,发放问卷主要涵盖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广东、上海、重庆、河南、安徽、江苏、甘肃、四川、辽宁、吉林、北京、新疆等地区,结果收回有效问卷40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23.0对新冠疫情时期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新冠疫情时期居民家庭体育锻炼的情况

结果显示,有299 人参与了体育锻炼,仍有101 个被调查者未参与体育锻炼.因此,疫情时期居民家庭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样本量为299.

2.1 家庭体育锻炼的态度

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态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9.33%的居民家庭体育态度积极;33.67%的居民家庭体育锻炼态度一般;17.67%的居民家庭体育态度非常积极;6.00%的居民家庭体育态度不积极;3.33%的居民家庭体育态度表现非常不积极.由此可见,居民疫情时期进行家庭体育锻炼比较积极,在体育锻炼设施、场所等有限的条件下居民对于体育锻炼依然保持重视.

2.2 家庭体育锻炼的目的及方式

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9.07%的居民体育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55.33%的居民是为了休闲娱乐;52.67%的居民是为了健美减肥;40.33%的居民是为了防病治病;24.67%的居民是为了增进感情.显然,居民对体育锻炼功能有较好的认识,从而体现出体育锻炼在国民中的重要地位.

疫情时期体育锻炼方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9.33%的居民体育锻炼的方式是徒手练习;36.33%的居民采用的方式是体育游戏(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34.00%的居民采用的方式是健身操;25.33%的居民采用的方式是健身器械练习(跑步机、健身车、拉力机、举重机、哑铃等).根据对居民家庭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可知,居民进行家庭体育锻炼的方式多样化,但利用健身器械进行体育锻炼占比很小,家庭体育健身器械还未达到普及.

2.3 家庭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及效果

首先,对疫情时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2):51.33%的居民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1~60分钟;32.00%的居民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分钟以内.其次,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强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0.33%的居民为小强度不太紧张的运动;27.67%的居民为中等强度的较激烈持久运动.最后,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频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9.33%的居民经常锻炼(3~4次);27.00%的居民较少锻炼(2 次及以下).综合来看,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时间较短、强度较小,但锻炼频率较高.究其因,疫情时期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可能由于环境、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未能达到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强度.

表2 家庭体育锻炼的负荷

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效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7.00%的居民表示每次锻炼的效果一般;35.00%的居民表示每次锻炼的效果好;11.67%的居民表示每次锻炼的效果非常好;4.33%的居民表示每次锻炼的效果不好;2.00%的居民表示每次锻炼的效果非常不好.根据居民家庭体育锻炼效果调查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居民对于家庭体育锻炼效果是比较满意的,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满足人们的期望,更深层次反映出体育锻炼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 后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的情况

后疫情时期是指复工复产开始至问卷发放截至日期[5].在收回的400份网络问卷中,有46位居民未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为354 人.故后疫情时期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分析的样本量为354.

3.1 体育锻炼的目的、方式及场所

后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4.75%的居民体育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54.52%的居民是为了健美减肥;48.59%的居民是为了休闲娱乐;39.27%的居民是为了防病治病;20.34%的居民是为了增进感情.说明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们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方式.

后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方式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6.78%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是跑步;41.24%的居民是徒手练习;37.29%的居民是走;31.92%的居民是健身器械练习(跑步机、健身车、拉力机、举重机、哑铃等);30.51%的居民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27.40%的居民是体育游戏(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26.55%的居民是健身操;15.54%的居民是游泳;15.25%的居民是登山;14.12%的居民是舞蹈;13.28%的居民是骑行;12.43%的居民是瑜伽;8.47%的居民是传统武术(太极拳、气功、剑术、刀术等);3.95%的居民是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12.99%的居民体育锻炼方式选择了其他.根据居民对家庭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可知,后疫情时期居民的体育锻炼方式多样化、常态化,主要表现为以走、跑、徒手运动、足篮排、健身器械练习等进行体育锻炼.

疫情时期居民体育锻炼场所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8.87%的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是自家庭院或室内;40.40%的居民选择公共体育场馆;30.51%的居民选择公园;29.94%的居民选择体育场馆或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健身馆);27.12%的居民选择公路、街道边;26.55%的居民选择广场、场院;24.86%的居民选择单位或社区的体育场所;20.62%的居民选择住宅小区空地;11.86%的居民选择树林、江河湖海、草原、山丘;7.34%的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为其他.根据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场所调查结果可知,后疫情时期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室内与室外均有涉及,其中以自家庭院或室内、公共体育馆、公园、体育场馆或健身会所等为主要锻炼活动场所,家庭体育锻炼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3.2 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及效果

首先,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6.89%的居民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1~60 分钟;28.81%的居民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分钟以内;17.51%的居民每次锻炼的时间为61~120分钟.其次,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强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7.85%的居民为小强度的不太紧张的运动;37.85%的居民为中等强度的较激烈持久运动;15.25%的居民为轻微运动.最后,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频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5.20%的居民锻炼的频率为经常锻炼(3~4次);26.27%的居民较少锻炼(2次及以下);18.93%的居民较多锻炼(5~6次).根据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负荷调查结果可知,后疫情时期大多数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仍在60分钟以内,体育锻炼强度增加,中等强度锻炼人数增多,锻炼频率继续增加.

通过对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效果统计分析发现:42.66%的居民锻炼的效果一般;37.01%的居民表示效果好;12.99%的居民表示效果非常好.根据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调查结果可知,体育锻炼效果绝大多数表示非常好、好、一般,只有极少数表示为不好与非常不好.因此,可以看出,体育锻炼是增进身体健康、休闲娱乐、防病治病、健美减肥等的有效手段.

4 新冠疫情时期与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差异性分析

研究将两个不同时期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效果统计数据进行赋值(体育锻炼时间:30分钟以内~120分钟以上为1~4;体育锻炼强度:轻微运动~大强度持久运动为1~5;体育锻炼频率:较少锻炼(2 次以下)~每天锻炼(7 次)为1~4;体育锻炼效果:非常不好~非常好为1~5)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在新冠疫情时期与后新冠疫情时期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差异性,发现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变化趋势.

根据表3 检验结果可以得出:1)居民在后疫情时期与疫情时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具有明显差异,且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的时间要比疫情时期长,表明居民在经新冠疫情肺炎后,体育锻炼意识增加.2)居民在后疫情时期与疫情时期参与体育锻炼强度具有明显差异,且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的强度要比疫情时期大,表明后疫情时期人们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有效的时间内,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以期提高身体素质.3)居民在后疫情时期与疫情时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具有明显差异,且后疫情时期体育锻炼的频率要比疫情时期大.显然,随着疫机制体系的建立,再加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体育锻炼,能够给予人们较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指导,因而通过家庭体育锻炼构建长期疫情防控机制成为居民参与锻炼的方式之一,家庭体育锻炼频率提升.4)居民在后疫情时期与疫情时期参与体育锻炼效果无明显差异.表明居民在新冠疫情时期与后疫情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家庭体育锻炼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效果显现,促进家庭体育锻炼成为疫情防控时期增强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

表3 体育锻炼时间、强度、频率、效果独立样本T检验

5 新冠疫情背景下居民体育锻炼的特征

5.1 体育锻炼意识增强

在新冠疫情时期,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现比较积极,参与意识较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健美减肥、防病治病,且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较高、体育锻炼后整体效果较好.此外,家庭体育锻炼因其设施、物理空间、条件等简便易行,政府部门及社区均有效宣传居家体育锻炼的知识及锻炼方法,调动了人们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居民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增强.

5.2 家庭体育锻炼成为增进健康的主要途径

疫情时期,虽然居家隔离、外出减少,体育锻炼的方式、场所、负荷以及效果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家庭体育锻炼扮演了重要角色,满足人们增进健康的需求.后疫情时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方式等多样化,但仍有48.87%的居民选择了在自家庭院或室内参与体育锻炼,有效证明了家庭体育锻炼在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中的重要作用.当人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外出进行体育锻炼时,家庭体育锻炼将成为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6].另外,家庭体育锻炼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文化、增进感情、健身健美的需要,无论是在疫情时期还是在后疫情时期,家庭体育锻炼在居民增进健康中的地位凸显.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们娱乐身心、增强情感、缓解压力,进而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发展[7-8],再加上人们经过此次疫情对身体健康的意识增强、重视程度增加,体育锻炼将继续发挥在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增进健康的主要途径.

5.3 体育锻炼方式简易化与网络化

在新冠疫情时期,人们只能居家参与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设施大多由家中的桌椅、板凳、水桶等组成,锻炼方式也随着设施的简化,变得简单随意,如利用餐桌就可以自行搭建乒乓球台,与家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由于体育锻炼器材的匮乏,徒手练习成为居家体育锻炼的主流方式.虽然在新冠疫情时期,人们外出减少,但人们联系或认识体育的方式仍一直保持,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疫情时期人们大多从网络及健身APP 上了解体育锻炼信息,居家体育锻炼方式也逐渐表现为网络化.如通过观看视频或线上一对一辅导,就能实现科学体育锻炼,提升体育锻炼的效果与效率.

6 新冠疫情背景下家庭体育锻炼的启示

6.1 树立积极的体育锻炼与健康意识

在疫情时期与后疫情时期,虽然大部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但仍有部分居民体育锻炼态度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偏低.需增强居民体育锻炼与健康的意识.首先,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增强居民意识.其次,可通过互联网、大众传媒的手段传播关于体育锻炼以及增进健康的知识,提升居民的体育锻炼认知,进而促进居民参与体育锻炼[9].最后,居民要树立家庭体育价值观念,学习并了解各种家庭体育锻炼方式与知识,明晰家庭体育锻炼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提升体育锻炼意识.

6.2 增强家庭体育锻炼设施的供给

通过居民家庭体育锻炼方式调查可知,大部分居民通过徒手练习、体育游戏、健身操、瑜伽舞蹈等参与家庭体育锻炼,而通过健身器械进行体育锻炼只占到25.33%.因此,为有效发挥家庭体育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需保证家庭体育锻炼设施的供给.由于家庭空间有限,可通过便利多样的家庭体育锻炼设施的供给,完善居民健身活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10-11],满足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需求.再者,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12],满足人们健身活动的指导需求,构建完善的健身活动体系,切实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推进全民健康实施.另外,也可以出台一系列家庭体育设施优惠政策,刺激居民家庭体育设施的需求[13],调动居民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居民进行家庭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6.3 有效保护与开发家庭体育锻炼资源

在疫情防控时期,家庭体育锻炼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较好的家庭体育锻炼互动关系.在有限的家庭空间内,应开发家庭体育锻炼资源,提升家庭体育锻炼资源的利用效率,或提供灵活方便的家庭体育锻炼设施,满足家庭不同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与此同时,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参与体育锻炼,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环境,并对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潜在资源,因而我们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充分带动家庭成员在疫情防控时期进行有效的家庭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6.4 加强政府引导与协调家庭体育锻炼防疫的长效机制

保持强健的身体成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14-15].首先,政府在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良好政策背景下,从促进全民健康和应对疾病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居民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具体可通过电视、网络、新闻、报纸、宣传手册等多途径宣传疫情防控时期家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断强化疫情防控与家庭体育锻炼意识.其次,增强政府与卫生部门的协作,结合新冠疫情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要求,制定家庭体育锻炼知识与运动方式指南,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制定合适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家庭体育锻炼需求,促进家庭体育锻炼在疫情防控时期的长效发展.最后,增强家庭体育锻炼及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的教育,提高居民的卫生健康防范及体育锻炼意识,构建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与疫情防控氛围,从而保证与建立家庭体育锻炼发挥防疫的长效机制.

6.5 制定长期的家庭体育防疫机制

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家庭体育锻炼在保持人们健康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面临重大疫情时,需进一步制定长期的家庭体育锻炼防疫机制,以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水平.第一,可制定相应的家庭体育锻炼指南,并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了解并学习家庭体育锻炼防疫知识与运动技能,提升居民对家庭体育锻炼防疫的认知水平与重视程度.第二,可以开发家庭体育锻炼防疫课程,以期向居民传授疫情防控时期家庭体育锻炼的具体操作方式与方法,提升家庭体育锻炼的效率.第三,将家庭体育锻炼与学校体育相关联,通过制定相关的亲子体育锻炼课程或制定亲子体育锻炼计划,以学校体育带动家庭体育锻炼的同时,引导与监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建立长期的家庭体育锻炼防疫机制.

7 结 语

本研究通过对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了疫情时期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设施条件、场所需求、全民健康等现实问题,为我国有效应对疫情防控与推进家庭体育锻炼及居家健身提供了学术思考.家庭体育锻炼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之一,发展家庭体育锻炼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同时,居民应提高自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发挥家庭体育锻炼的便利优势,以期实现全民健康与健康中国.

猜你喜欢
时期体育锻炼居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石器时代的居民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高台居民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