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一些演唱提示与指导(一)

2022-07-15 08:03刘子彧
歌唱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克拉拉舒曼歌唱家

刘子彧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作曲家舒曼创作的著名声乐套曲,其充满浪漫情怀的作品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一直受到歌唱家们的青睐。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被广泛传唱,这本身是极好的事情,因为有声的艺术作品不能仅靠无声的静态乐谱来流传,更需要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精彩的演绎。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才能唱好这些声乐作品?而这个“好”很难给予一个全面而又固定的标准。唱好一部作品不仅要有良好的歌唱技术、良好的音乐修养,还需要尽可能完美地运用歌唱技术,准确表现作品的风格与内涵,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不管能不能做到,最起码意识是要有的)。值得骄傲的是,声乐艺术在中国发展至今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从优秀歌唱家的数量,以及近年来中国选手在国际重大赛事的获奖频率即是很好的证明。这样的声乐学习大环境,也促使我们更多的歌唱家和声乐学习者深入研究经典的声乐作品。尤其是所有本科生、研究生都要撰写论文,针对声乐作品的分析类文章不断涌现。不论是音乐学专业,还是声乐演唱专业、钢琴或器乐演奏专业的师生,都必须写文章了。然而,由于不同专业对音乐作品的关注视角不同,所写文章的侧重点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从事声乐演唱的人偏爱强调歌唱技术,如演唱时气息的运用、吐字咬字、声音位置等;从事音乐学专业的人常偏重人文关怀、创作思路、曲式结构、和声布局、美学意义等方面的深度解析,同时还会结合作品谱例进行文本分析;从事钢琴演奏专业的人多是结合钢琴伴奏和钢琴演奏技术进行研究。如此繁多的文章可供参考,想必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也不再是什么难事了。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经过多年来与许多声乐专业的学生交流,发现他们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有关作者和作品创作背景的普及类、常识类文章,是声乐演唱者阅读的第一选择。第二,结合谱例的纯分析类文章,比较难懂,就算看懂了那些深奥的分析也似乎对实际演唱的指导意义不大,但似乎大部分论文都有这一部分,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套路。第三,谈演唱技术的文章一般就是浏览和引用基本概念或常识,大多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歌唱发声“理论”,技术上还是得听自己专业教师的。第四,指导演唱最直观有效的,还是听音频资料。阅读文章真的只是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让自己“学术”一点。所以,大部分声乐论文基本格式就成了:一. 简短的时代介绍和作者介绍;二. 某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曲式、和声分析;三. 几乎千篇一律的演唱技术运用分析。

这样的分析似乎对写作者来说有点扎心,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警醒着每一位作者不要为了写而写。我们需要的不是知识点的罗列和堆砌,也不是完全脱离音乐本体和实践的学术解读,而是对现实演唱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纯演唱技术以外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科学的理论一定要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才能变得更有意义。正如马金泉教授在《声乐老师,你的声乐理论从哪里来?》一文中就谈道:“无论对于歌者还是教育者,理论研究是将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并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声乐老师的理论应该是从自己的演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一篇学术文章写得是否具有专业性、学术性,是否生动有趣,是否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几个层面。本文想跳出文章作者的写作套路,设身处地为阅读者想一想,把自己从作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站在读文章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从“我想写什么、我要写什么、我擅长写什么”,转变成“需要我写什么、值得写什么、有什么学术空白需要填补”。因此,我认为把这篇文章的名字换成对演唱作品的“提示与指导”显得更为贴切一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行们交流:

第一,谈点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些与作曲家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相关的内容。

第二,谈点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深度挖掘一些有关作曲家的创作思路,简析作品的内部结构和音乐风格。

第三,谈点大家可能想知道的。回归音乐本体(乐谱),做点学术分析,但更多的是如何将谱面分析转化成可以直接指导演唱实践的方法。

本文还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如演唱是为了悦己还是悦人?理解了歌词的意思是否就能准确表达歌曲的音乐风格?饱含深情就能唱好歌么?(演唱到底是需要感性还是理性?)钢琴伴奏者需不需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

大家都知道的

(一)与舒曼有关

作曲家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人,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我一直认为他的“著名”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得益于他让人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舒曼与妻子克拉拉似乎成为美好爱情、相知相惜的典范。其实在舒曼之前,也有很多作曲家的家庭成员有着不错的音乐素养或较高的圈内地位,但像克拉拉这般备受瞩目的实属不多见。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她与舒曼、勃拉姆斯之间的情感纠葛,以至于对她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多有怠慢。尽管如此,克拉拉的光芒依旧夺目,也常被视作研究女性音乐创作的切入点。克拉拉在生前身后始终有着轰动的名人效应—1996年,德国发行的面额为100马克的纸钞,其正面便是克拉拉的肖像。

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舒曼,其作品的浪漫风格常常因为他和克拉拉的爱情而变得理所应当。人们往往因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来推断其浪漫的情怀,却忽略了音乐本体所具有的浪漫特质,诸如旋律走向、和声色彩、节奏安排等。所以,本文在之后的描述中,可能不大会频繁出现赞美浪漫爱情的纯文字描述,而是会从那些看似普通又枯燥的音符组合中寻找浪漫的痕迹。

在幸福生活与甜蜜爱情的感召下,舒曼创作了140多首艺术歌曲。它们集浪漫、美学、哲学于一身,是欧洲音乐史上同类体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但如果你只为舒曼优秀的音乐创作而倾倒,那不得不说“爱得不够深”。要知道,舒曼不仅是一位顶尖的作曲家,同时也是19世纪重要的乐评人。在他担任《新音乐报》主编的十年间,撰写了大量音乐评论、杂谈,为后人留下了能高度还原和反映当时音乐文化原貌的宝贵文本。他的文笔是描述性批评的典范。尽管后世的音乐学家们评价舒曼的文章“过于主观,依据个人的喜好做评判,未能建立客观中肯的美学论点”,但其对当时社会和音乐文化生活真真切切的主体感知,仍是那个时代独具代表性的真实存在。

如果说音乐作品是文本,那么音乐评论就是议论和评价文本的文本;如果说音乐作品是一种感受,那么音乐评论就是感受的感受;如果说音乐作品是一种思想,那么音乐评论就是对思想进行思考和评价的思考。因此,要想唱好舒曼的作品,在看他人写的相关文献之前,还是应该深入了解一下舒曼本人的音乐思想和审美倾向。

(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一部由同名长诗改编而成的声乐套曲。原诗由法国籍浪漫派抒情诗人沙米索创作。在诗中,沙米索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段悲欢离合的情感故事,让舒曼产生了共鸣和创作热情。《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一诗让舒曼回顾了自己与克拉拉结束五年的爱情长跑走进婚姻殿堂的往事。爱情的不易与艰辛给了舒曼创作的灵感,沙米索的诗歌给了舒曼创作的契机。于是,克拉拉成为诗中女主角的化身,她与舒曼温馨且真实的生活点滴赋予了原诗灵动的生命。《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也因此成功地从文学文本成为音乐文本,是沙米索和舒曼二人的智慧和浪漫的叠加。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原本由九首诗歌组成,舒曼在创作时删除了一首,将剩下的八首分成四组,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描绘了一个年轻女性经历暗恋、相爱、订婚、结婚、怀孕、为人母、丧偶的一生。

对于第四阶段的安排,部分学者认为是舒曼预感自己会走在克拉拉之前的预示。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实在无法考证,但丧偶的悲剧式结局,倒是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上的悲剧主题与当时风靡哲学界的“悲剧学说”不谋而合),也展现出舒曼悲观抑郁的内心世界。

(三)《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版本

按照大部分声乐专业表演者的方式,在开始学习新作品之前,他们会找到作品的乐谱,下载相关的音频资料来听。边听边识谱这样的学歌方式似乎比自己在琴房里一指禅式地戳着琴键学习主旋律来得轻松多了。这样一来,我们便领略到了各种版本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这些歌唱家演绎的爱情和生活大同小异、各有精彩:“大同”是基于舒曼作品的严谨,谁都不能“离谱”;“小异”则是不同歌唱家对音乐语言的表现有所差异。“小异”虽小,却是歌唱家二度创作精美之所在,至于谁的版本更接近舒曼本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浪漫版本吧。

下面为大家罗列一些版本(见表1)。

表1

还有许多录音版本,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请注意,这是在已经认真准确学习过乐谱,基本掌握作品后进行参考。参考可以是模仿,也可能是启示,抑或是在倾听中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我们当然可以崇拜或质疑任何一个歌唱家。因为,没有质疑,那也许并不是你没有权利,而是你没有能力。无论如何,请一定要记住,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不是你的,不是我的,更不是任意一个歌唱家的。它只可能是舒曼的!所以,你必须忠于原作,忠于舒曼的初心。在深度了解舒曼的基础上,理性的二度创作,切不可随意发挥。

有关舒曼与《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简单介绍,到这里应该可以满足大家常识性知识储备的需要了。但是,这些只是研究这部作品之前的准备,还没有真正触及作品的本体,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谈点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深度挖掘一些有关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风格。(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克拉拉舒曼歌唱家
重来一次的机会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舒曼:请求法院做主结婚
树叶都是歌唱家
长不大的调皮蛋歌唱家
草丛里的歌唱家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43年的花开无声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