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江[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阳 550025]
萧伯纳戏剧《芭芭拉少校》的语言赏析,是对萧伯纳哲理性思想的深层次分析,作为萧伯纳的重要代表作,《芭芭拉少校》充分展示了萧伯纳式戏剧的特点。萧伯纳作为著名的现代主义剧作家,是20世纪戏剧舞台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同时是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的写作生涯从36岁开始,他的文学创作有效地兼容了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写作帮助萧伯纳找到了人生方向,实现了人生价值。作为萧伯纳的代表作之一,《芭芭拉少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且针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犀利批判。对于思想觉醒、敢于反抗男权控制的女性进行细腻描述,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不管是从戏剧角度还是思想觉醒,《芭芭拉少校》都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萧伯纳的写作生涯则长达58年,他的一生创作剧本数量达到50多部,长篇小说5部。萧伯纳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占比非常大,萧伯纳追求女性思想的解放,认为男女地位平等,女性并不是男性强权下附属品。因此,萧伯纳的作品中始终贯彻其男女平等思想。萧伯纳以独到的观点影响着大众,其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社会、生活等现实性内容,并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客观见解,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推进了英国戏剧改革,同时为现代戏剧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芭芭拉少校》的主体结构为三幕式戏剧。主人公芭芭拉心地善良,具有崇高思想,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少校。她的父亲与之相反,是位贩卖军火的商人。芭芭拉任职于慈善机构,致力于对慈善的追求,并且有着牺牲奉献精神。芭芭拉热爱自己的职业,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拯救更多的人,但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芭芭拉的慈善事业、奉献精神受到现实条件的阻碍,她不得不接受以父亲为代表的资本家的帮助,否则她的事业无法正常开展。因此,芭芭拉的热情、追求、精神等在一瞬间被击碎。芭芭拉开始质疑自己的慈善事业,质疑一切,最终接受父亲的建议继承了军火厂。芭芭拉的思想受到巨大冲击,她发现资本主义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根本没有善良、奉献可言,所有的慈善都是伪装,罪恶正在黑暗中慢慢吞噬着一切。
萧伯纳的戏剧《芭芭拉少校》以芭芭拉思想的变化,对腐朽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层次揭露,并且展示出伪善下的黑暗,直击帝国主义垄断制度,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讽刺。
纵观萧伯纳的写作可以发现,萧伯纳对引人深思的对话具有非常突出的构思能力,这是萧伯纳式戏剧的特色。萧伯纳具有扎实的写作功底,语言组织巧妙犀利,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深刻。萧伯纳将写作思想以对话形式进行传达,不仅能够迅速将大众带入其中,同时还能够感同身受,产生思想共情。萧伯纳利用复杂对话,及时铺陈核心思想。在萧伯纳众多的代表作中,有很多人物派别,看似冗长的对话内容,实则是对萧伯纳文学功底的展现,他对人物的思想转变进行了细腻描述,笔调十分优雅,文学语言不仅蕴含诗意,同时充满浪漫与唯美。
《芭芭拉少校》中的所有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角色。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意识必须跟随男权变化,自我概念同样需要从男权主义中获取。正因为如此,女性并没有独立性,女性的存在多是为了取悦男性。传统思想的束缚,加上女性自我认知缺乏,一个优秀女性的评判标准是温柔贤惠。这种女性思想在《芭芭拉少校》中有着充分体现。《芭芭拉少校》中,萧伯纳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颠覆,同时摒弃男权主义对女性思想的压制,对于附庸于男性的“淑女”“温柔”等形象并不欣赏,积极冲破思想束缚,勇敢描绘出女性的自主思想,倡导男女平等。在《芭芭拉少校》的开篇,萧伯纳将芭芭拉对待母亲的轻蔑态度进行了细腻描绘。芭芭拉并不会花过多的心思在自己的装扮与仪态上,她将自己的女佣辞掉,所有事情自己动手。主动参加救世军,不会通过自我装扮去肯定自己。芭芭拉认为女性如果单纯依靠自己的外表去突显自己,是一种自我否定。芭芭拉对贵族生活并不感兴趣,她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致力于去寻找解救世人灵魂的方法,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萧伯纳通过芭芭拉角色的塑造,向大众传达一种解放传统女性思想的声音。
萧伯纳对人物语言、行为等的描述十分细腻:
薄丽托玛太太:要是靠查尔斯·洛马克斯的奋斗,只有可能使其收入减少,而非增加。在接下来的十年,萨拉每年至少还需要八百英镑,即使如此,他们也会像教堂的老鼠一样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而芭芭拉呢?我还以为芭芭拉将会是你们三个当中最有成就的。但她做了什么呢?加入救世军,解雇女仆,一周就用一英镑,还有一天晚上往家里带回一个希腊语教授,说什么在街上结识的,那人佯称自己是一名救世军,却在公众面前为她击大鼓,那不过就是因为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芭芭拉。
为了赋予芭芭拉角色的鲜活性,萧伯纳塑造了与之呈鲜明对比的姐妹沙拉。与芭芭拉不同,沙拉对自己的装扮非常重视,并且尽可能做一个温柔、贤惠,符合男性标准的女性。芭芭拉的性格更强烈,而芭芭拉的弟弟斯蒂文的性格则稍显文弱。因为这一思想,招致《芭芭拉少校》的男性读者很多意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角色的塑造与传统思想产生矛盾,这是萧伯纳对女性思想解放的勇敢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女性思想的觉醒。
《芭芭拉少校》的主体结构以三幕剧为主,自然主义对萧伯纳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萧伯纳利用了大篇幅的舞台说明,对《芭芭拉少校》的内容进行解释。以舞台说明去增加戏剧内容的真实性,与现实生活有效契合,可以产生更加突出的表达效果。对《芭芭拉少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读者的阅读体验与内心的真善美产生共情,体验更加丰富,对于现实的情感、生活、价值观等产生深刻影响。演员的表演需要剧本的支撑,尤其是舞台剧,需要对舞台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这样演员才能够真正走进剧本角色,以更加细腻的表演去传达剧本角色情感。萧伯纳对于《芭芭拉少校》的舞台说明非常全面,这为大众接受戏剧提供了推动力,意味着舞台剧朝着更高的台阶发展。
文学与现实密不可分,文学需要现实去充实,去增加文学的层次感,这也是萧伯纳写作的重要宗旨。
参考《芭芭拉少校》中救世军收容所环节,萧伯纳并没有直接对收容所进行描述,而是以天气环境为着入点,详细介绍了与收容所相关的所有信息,特别是周边情况。随即延伸到收容所的布局,详细介绍了收容所的结构功能,并且对收容所的设施摆放等进行逐一介绍,然后对各种人物加以介绍,从神情、动作到人物样貌等均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舞台说明文字巧妙的搭配,引起大众对收容所的想象,带动了观众的感情。
在《芭芭拉少校》中,萧伯纳加入了大量的讨论与说教内容,这是对传统写作结构的突破,通过不同人物语言的描述,有效地突出讨论的中心议题。如:“如果这是事实,即使是错的,又有何关系呢?”“但是你们却自认为能回答我,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会承受怎样的压力。你们不敢碰烈性炸药,但你们乐于玩弄诚实、真理、公理,还有人类的职责,却又耍尽花招,互相厮杀。怎样的国家!怎样的世界啊!”大部分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教,是萧伯纳为了将后文剧情有效引出而做的铺垫,不仅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各种思想传达的有效方法。大篇幅的讨论与交流,有效地展示了人物神态,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读者才能够更好地理解。
斯蒂芬:有事吗?
薄丽托玛太太:斯蒂芬,稍等。
(斯蒂芬顺从地走到长沙发边坐下。他拿起《演讲者》来)
薄丽托玛太太:不要看,斯蒂芬。我要求你全神贯注。
斯蒂芬:只有等候的时候,我才——
薄丽托玛太太:别找借口了,斯蒂芬。(他放下了《演讲者》)行了!(她终于写完,站起来,朝长沙发走去)我想,我没让你等很久吧?
斯蒂芬:当然没有,母亲。
在这段对话中,萧伯纳对斯蒂芬、薄丽托玛太太的对话、行为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这种对话式的开端,为后期人物性格的突显进行了铺垫。
辩论的过程正是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当辩论越来越激烈,代表着剧情进入到高潮阶段。讨论与说教为读者走进剧情建立起纽带,带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与角色产生共情。
薄丽托玛太太:当你是小孩!什么意思?你真是又残忍,又没良心,居然说出这种话来。你知道的,我从未把你们任何一个当成小孩。我一直当你们是我的同伴、我的朋友,给你们绝对自由去,做想做的,说想说的,只要获得我的批准就行了。
这段话中,薄丽托玛太太与现实中的大部分母亲一样,她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逻辑,但是自成逻辑,这种语言的结合十分形象贴切。讨论与说教相互穿插,人物的语言交流也增加了互动频率。
安德谢夫:在我看来,真正的道德准则只有一个,但不一定适合你,这是因为你不制造空中战舰。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道德准则都只有一个;但人与人的道德准则不尽相同。
安德谢夫:应该,应该,应该,应该,应该!难道你打算说着“应该”度过一生,就跟我们其他道德学家一样?把你的“应该”变成“必须”,小子。来跟我一起制作炸药吧。只要能将人炸毁,也同样能将社会摧毁。世界历史是由那些勇于接受这一事实的人所创造的。芭芭拉,你敢接受吗?
通过对安德谢夫发表的言论,可以看出其性格比较暴躁,言辞激烈,虽然其角色设定为军火商,但是所表达的观点客观理智,并且对于芭芭拉等人来讲很有说服力。
《芭芭拉少校》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剧本,萧伯纳在写作时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将口语与方言进行有效搭配。并非只有语言文雅的作品才能够体现出文学价值,口语与方言有效结合,可以使得文学作品的节奏更准确,情感表达更贴近现实。萧伯纳笔下的洛马克斯、安德谢夫、芭芭拉等人物,经常以口语化的方式进行交流,以此达到向读者表达不同人物的受教育情况、社会地位以及脾气秉性等。当然萧伯纳也非常擅长缩写词的拼写,并且不会过多地应用省略符号。他巧妙地运用短语字母间隔,去突出词、短语的特点,同时还能够增强视觉效果,这对于《芭芭拉少校》的创作来说一举两得。方言的应用,对人物鲜活性的塑造非常有效,如“贼羔子、老混蛋、白干儿、势利眼儿”等,看似表达无逻辑,但这是萧伯纳对人物性格、生活背景的细心雕琢,有效串联起整个写作背景。
通过对萧伯纳戏剧《芭芭拉少校》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萧伯纳在写作处理、思想情感表达、语言整合方面自成系统。萧伯纳并不依照传统的写作形式,敢于在写作中自由发挥,如使用口语与方言,同时通过大篇幅的舞台说明,对写作背景、写作内容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剧情。与此同时,作为批判主义代表,萧伯纳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更加饱满,致力于女性思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