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祥
《接班》是一篇代入感很强的小说,同时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铁路题材作品。讲述的是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的师父带徒弟的故事。
师徒之间,更像是两代人交接,融入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做人、成长和亲情。正是有了这种特殊关系,新入路职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才会感受到学生时代无法体验的另外一种认知,传达出新生活带来的新可能。
但是,小说似乎又不仅仅只是写师徒关系。或者说,师徒关系并不是小说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一个年轻人进入铁路职场工作后,单位里的一切,似乎都是年轻人的“师父”。就连每一处物品摆放、职工上班必穿的工作服,甚至张贴出来的每一条标语,都可能对年轻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说中,欧阳普一这个新入路大学生,除了受师父言传身教的影响,还有门卫牛师傅、段里其他劳动模范,包括宿舍管理员的影响。就是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这个师父的形象,是一个人,又不仅仅是一个人,是众多人合成了这个“师父”。这样的“师父”才更有教育意义,才更可能对这个新时代大学生真正产生影响、教育,或者说改造。
小说可贵之处,还向读者透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铁路职工的另一面。有谁知道,火车司机在工作中,就连吃药都不喝水,直接咽下,为的是节省时间,精神专一而不分神;又有谁能想象出,在普通职工光鲜靓丽的外表背后,是他们身上的处处伤疤,还有逼仄的工作环境……
正是这些许许多多“师父”的日常教益和影响,灯塔一样,照亮了新一代铁路职工的前行方向。
看似虚构的小说,其实是经过了岁月洗涮后的真实,因为它剔除了影响文学的所有泥沙,将真实情感注入其中,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温暖。我想,每一位铁路职工对此更不会陌生。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也有人说,职场残酷且唯利是图。但是,我们通过小说深味到,在铁路职场中,更多的是温情和感动。铁路这个大机动车轮,之所以能够越转越快,越转越好,正是由于有了老一代奉献,才能让新一代快速成长,不被岁月洪流淘汰。
其实,一个人,年轻时代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就是拜师学艺的时光。某种程度上说,比在父母身边更重要,受到宠爱,学到技艺,增长才干,修身敬业。
小说通过师徒关系,进而写到了“接班”,这就在师徒关系上有了升华。这升华不单单是从技术层面,也不单单是从师父那里学到了工作本領和生存技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责任和担当。因为年轻人要接班啊!从技术出徒到岗位“接班”,这之间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需要年轻人不断历练,全面提高素质,仅仅有技术还是不够的。正如小说中的人物所说:“这筑阳机务段啊,就是一个大熔炉,是块铁就可以炼出钢的地方。”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年轻人接班,需要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接班”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只有新一代接好了班,才有事业的持续兴盛发达。
小说层层递进,一切人物和环境、情节和故事,最终目的,也是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接班”。目光所聚,始终表现人情人性,而人情人性又都由生活细节来展现。黄蕾的小说,将职场中每一个人都赋予“师父”的情感和责任,在这种真性情的熏陶和感染下,年轻一代自然成长起来,青出于蓝,接好这个“班”。
虚构小说中有真实细腻的情感,这是小说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