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课堂之门

2022-07-15 22:00朱益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开课循证教室

朱益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评价、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等。出版《校本教师发展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四十年:高中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规划到实践》和《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0年度系列报告)等著作和报告。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专门强调“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日本学者佐藤学也高度关注“教室”,认为学校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相互开放教室”。①当前,聚焦教室内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要,“打开课堂之门”,让课堂开放,使教学可见,促进教学多元和推进循证教学。

“打开课堂之门”的第一层含义是,使日常教学可见。改革发展的基础是清晰、客观、真实、全面把握现状。所以,教学改革第一目标就是,使日常教学有可见性、有透明度。佐藤学在其著作中说,“关起教室来上课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公共教育的教师。因为他们只是把教室、学生当做私有财产,把教师这一职业私有化而已”,这非常值得深思。教室之门的打开或者说课堂的开放,意味着将教学置于公开,愿意接受评论与指点,使教学不足与课堂问题“露光”。让更多的人知道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予以分析、研究和诊断,进而为改进或者改革课堂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打开课堂之门”或许并没有“外人”去看,但应该保持任何时候“外人”都可以去看。一直以来,课堂往往是“关门”的,尽管进入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与评价时有开展,但这往往是有准备的、预先通知的,甚至是预先有充分准备的,“公开课”“展示课”就是如此。这种课的效用与价值已经普遍受到质疑与争论。公开课需要回归到常态的教学,常态化教学的公开课,才是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的真实基础。使每节课都成为公开课,使教学真实可见,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推门听课(观课)”必须成为教学管理、教学研讨与教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由此实现教学可见、教学公开与教学发展。

“打开课堂之门”的第二层含义是,促进教学多元。实践中,不应寻求规范而统一的课堂模式,而是要允许与鼓励教师在课堂中的创造和发挥,尊重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因为“课堂环境”是错综复杂的,“主要的活动是交流、发展新的个人内省认知,以及人际间的相互了解。”①尽管课堂教学有一定规范或者标准,但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进行即兴反应——即时决策、思考、改变或者调整的措施,所以课堂教学是建构与生成的过程。为此,在教学管理、评价、督导等过程中需要增加弹性(变式)、认同差异(风格)、尊重多样(个性),而不宜强调趋同与一致。遗憾的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校都在谋求教学模式,强调模式运用,试图课堂教学“全校一致”。课堂教学是教师、内容、环境、学生等多种要素共同构成,不是教学设计的机械实施,而是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在不同课堂中,或许教学内容是相同的,但是学生、教师与环境均不同,实际过程往往也不同;学科特点、班级特点使不同学科不同班级教学很可能不一样,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教学也很难一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势必意味着课堂教学实践形态不同,这就是教学多元。

“打开课堂之门”的第三层含义是,推进循证教学。在教学可见与教学多元基础上,开展更多的教学反思和研讨,寻找实施高质量教学的“证据”,并以此教学,这就是“循证教学”。教学多元并不意味着教学没有原则或者规律,学者斯蒂芬L.耶冷在其《教学原理》中就提出了10条有效教学原则。②尽管教学原则及其运用可能有争议,但无论怎样,课堂教学一定具有规律性。教学需要教师的智慧与技巧,而不是简单运用或者搬用原则原理。“循证教学”突出以实证为基础的教学,为“打开课堂之门”的教学提供支持。

美国学者杰夫·佩第的《循证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法》介绍了循证教学内涵及其操作,从“我們需要循证实践,而不是习惯做法”“学习是理解,不仅仅是记忆”和“动机”三个方面阐述“什么是循证教学”。循证实践就是采用最佳方法,理解学习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循证教学实践的原则是:教师需要掌握所有证据才能作出合理的决断;知其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知其所以然;找出教学情境中缺乏的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予以解决;根据上述证据经常检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循证教学不是规定应该做什么,而是表明如何才能最好地实现教学的价值观、重点和目的。他在书中提出了“循证教学的七项原则”: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学生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挑战性目标;关于目标达成度进展情况的反馈和对话;建立信息结构并进而建立意义;时间与重复;既教内容也教技能。教学需要教师自身的反思与实验,寻找促进自身教学成功的证据。③总之,循证教学强调基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不断反馈调整的教学,实现教内容与教技能并重,而非机械的程序化的模式化教学。

无疑,打开课堂之门的实践是面临挑战的,但这就是改革,必须迈出!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公开课循证教室
“313”教室
《循证护理》稿约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