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喆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早期易受到忽视,随着病情发展,临床常表现为下肢酸胀、疼痛,而一些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常出现出血、溃疡等静脉曲张并发症,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是其中一种。常规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管造影技术来进行的,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诊断能更大提升诊断准确度,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1,2]。基于此,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诊断效果进行了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 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2~77 岁,平均年龄(51.89±5.36)岁。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5~75 岁,平均年龄(52.06±6.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③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干扰性疾病;②患有严重肾脏功能疾病;③有交流障碍。本次研究内容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使患者保持仰卧姿势不动,沿下肢静脉血管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胫静脉依次进行检查,通过横向或纵向检测的方式对患者血管内径、管壁、管腔内异常回响等进行观察记录,并将血栓大小、形态、回声、血流状态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呈现出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为(0.95±0.15)cm、大隐静脉内径为(0.66±0.13)cm、腘静脉内径为(0.84±0.17)cm;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为(0.85±0.16)cm、大隐静脉内径为(0.52±0.18)cm、腘静脉内径为(0.72±0.15)cm;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4、4.459、3.743,P=0.002、0.000、0.000<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对比(,cm)
表1 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对比(,cm)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周围静脉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静脉疾病的发病率约是动脉疾病的10 倍左右,常发生于人体下肢,且致病因素也更为复杂。在对疾病进行分类时,可参考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内容分为回流障碍和倒流病变两种,回流障碍的疾病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倒流病变则包括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等[3-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者长时间站立容易导致下肢大隐静脉扩张或延伸或迂曲情况,患者患肢还会出现酸胀感、乏力感、沉重感、肿胀、色素沉着、湿疹、皮肤增厚、营养障碍等状况,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存在小腿溃疡、浅静脉炎,大大提升患者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而从事教师、外科医师、护士、厨师、发型师、餐厅服务员等职业的人群,以及频繁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的人群,则比普通人更易发生静脉曲张。此外,不同患者的静脉曲张程度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而最大程度的保证诊断准确性才能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保障。因此,尽早进行诊断与治疗对下肢静脉疾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医学进步,多种诊断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磁共振等。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但如前所述,仍需鉴别导致静脉曲张的内在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表面的可视的急性非化脓炎症,也是一种典型的血管血栓性疾病,多见于下肢。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人群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率较高,究其原因分为以下4 方面:①血流缓慢淤滞:由于肢体活动减少或受限造成凝血因子浓度增高,长期卧床,肌力降低,使得血管壁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回流不畅;②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外伤、心肌梗死等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血栓性浅静脉炎;③血管壁损伤:长期反复穿刺等机械损伤以及输注各种刺激性较强的高渗透性溶液造成血管壁损害;④血管壁弹性降低: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或肥胖、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均可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临床表现上,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病变区会出现索条状的红肿,且伴有明显的压痛及局部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诊断通常综合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表现、深浅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结果、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结果、深静脉通畅试验结果等内容,从而提升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与漏诊。血管造影技术可呈现患肢的深静脉血管狭窄及堵塞现象;超声检查可以显示更多病变内容,且清晰度更高,能观察管径和管壁的长宽、厚度,观察管壁回声状态、病变区域的血流信号、皮下组织状态等。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为(0.95±0.15)cm、大隐静脉内径为(0.66±0.13)cm、腘静脉内径为(0.84±0.17)cm;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为(0.85±0.16)cm、大隐静脉内径为(0.52±0.18)cm、腘静脉内径为(0.72±0.15)cm;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观测更清晰、检查精准度更高,有利于对临床疾病的准确判断,并开展对应治疗。其具体的图像特点可以通过对血栓分型来进一步验证和判断[7-9]。静脉血栓通常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3 个时期。急性期血栓是指在1~2 周以内发生的血栓,主要表现为管腔内实性低回声或无回声,静脉内径增宽,加压管腔无变化,血栓浮动。亚急性期血栓是指在数周以后发生的血栓,主要表现为管腔内实性回声强度增高,血栓缩小,血栓附着于静脉壁上,血流部分恢复,静脉管径可恢复。慢性期血栓是指数月至数年发生的血栓,管壁不规则增厚,血栓为中强回声,管腔狭窄,血栓机化时可与静脉壁混为一体,血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完全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病变段近远端无彩色信号,不完全性静脉血栓形成显示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血栓边缘或中间点条状血流明显变细,红蓝不一,慢性血栓可见侧支循环建立。总之,利用彩超技术能根据患者身体具体表现,诊断出不同管腔内的信号频率,提升诊断效果[10-12]。当然,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有限,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继续增加样本量,完善观察方法,进一步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方式来取得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呈像更清晰,相比普通诊断方式有更高的检测清晰度与准确度,临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