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季节性特征分析☆

2022-07-14 02:23孙倩任艳萍罗炯王雯王雪王丹姜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相季节性入院

孙倩 任艳萍 罗炯 王雯 王雪 王丹 姜玮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临床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增加了特征诊断,其中一项特征即伴季节性模式[1]。国外多项研究表明,双相障碍患者在性别、年龄、躁狂/抑郁发作时间、诊断分型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多达1/4的双相障碍患者病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2-7]。目前国内有关双相障碍季节性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本研究将对我国双相障碍患者的季节性特征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病历数据平台,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入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8]双相障碍诊断标准;②年龄16~60岁。排除标准:①诊断为双相障碍,目前为缓解期;②诊断为双相障碍,未特定;③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史。本研究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春季(3-5月)入院、夏季(6-8月)入院、秋季(9-11月)入院、冬季(12、1、2月)入院共4组。从病历中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以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诊断分类、住院时长等临床资料;结合现病史及精神检查记录内容,收集患者是否伴自伤自杀(包含自伤行为、自杀观念或行为等)、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包含幻觉、妄想等)、是否伴睡眠紊乱(包含入睡困难、早醒、睡眠需要增加或减少等)、是否伴冲动行为(包含冲动攻击、毁物、伤人等)。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年龄、住院时长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婚姻状况、家族史、诊断分类、是否伴自伤自杀、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睡眠紊乱、是否伴冲动行为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重比较校正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及临床特征 本次纳入研究的双相障碍患者共8409例,其中男性3947例(46.9%),女性4462例(53.1%),平均年龄(33.3±12.1)岁,平均住院 时 长(30.9±18.8)d,家族史阳性者2690例(32.0%)。诊断为躁狂发作5215例(62.0%),抑郁发作2071例(24.6%),混合发作1123例(13.4%)。伴自伤自杀3860例(45.9%),伴精神病性症状6192例(73.6%),伴睡眠紊乱6794例(80.8%),伴冲动行为5940例(70.6%)。

春季入院患者2311例(27.5%),夏季入院患者2090例(24.9%),秋季入院患者2028例(24.1%),冬季入院患者1980例(23.5%)。

2.2 人口学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入院四组间比较,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56,P=0.007),多重比较显示,春季组与冬季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组与冬季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婚姻状况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临床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入院四组间比较,住院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175,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季组与秋季组住院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组与冬季组住院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组与冬季组住院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入院四组间比较,是否伴自伤自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1,P=0.011),多重比较显示,夏季组与秋季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疾病家族史、诊断分类、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睡眠紊乱、是否伴冲动行为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双相障碍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数据分析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季节性特征,结果显示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长、是否伴自伤自杀等方面存在季节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春季、秋季入院患者的年龄低于冬季入院患者。既往研究表明年龄低于25岁的双相障碍患者季节性特征明显,而15~35岁躁狂发作的患者季节性特征更为突出[3,9]。本研究发现秋季入院患者住院时长比冬季、春季入院患者长,夏季入院患者住院时长比冬季入院患者长,既往研究报道双相障碍患者的住院时长与严重程度有关[10],提示在季节变化时要有预测性地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转相或快速循环的风险,降低诊疗难度,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季节变化不仅影响躁狂/抑郁的发作时间,也影响患者的自杀观念及行为[2]。本研究结果显示夏季入院患者伴自伤自杀的比例高于秋季入院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双相障碍患者在春季和初夏更容易出现自杀观念,自杀死亡率也更高[2,11],另有对双相障碍自杀未遂患者的研究也显示自杀行为具有季节性特征[12]。这提示在季节变化时要加强对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并采取个性化护理,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另有研究显示,躁狂发作的高峰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抑郁发作的高峰出现在初冬,混合发作的高峰出现在初春或夏季;女性患者更容易表现出季节性模式;这些季节性特征与光照周期、环境温度、睡眠-觉醒节律、激素水平等随季节变化有关[13-16]。而本研究结果中诊断分类、性别等特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研究对象是住院患者的局限性有关,住院患者受床位数制约,男女病房床位相对固定,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中躁狂发作居多,因为高达75%的躁狂发作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和社会功能受损[17]。

本研究表明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人类可以感受到光照时间及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的变化,情绪和行为随之表现出昼夜和季节节律[18]。双相障碍患者的季节性特征既会影响治疗策略,也会影响反复发作患者对症状的自我管理[19-20]。探索双相障碍的季节性特征,有助于预测躁狂/抑郁的反复发作,制定更具个性化治疗方案,也可以帮助双相障碍患者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仅有双相障碍的住院患者。下一步可以纳入门诊患者共同分析,也可以纵向观察患者病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分型,结合患者激素水平及用药情况,进一步分析双相障碍的季节性特征。

猜你喜欢
双相季节性入院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粕类季节性规律:豆粕篇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牛疾病的影响及预防分析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季节性恋爱(外一首)
远离季节性过敏
双相型障碍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