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孙需要、刘茂林、周锦华、吴学斌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十四五”期间,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将全面完成现代企业运营转型,突出专业技术优势,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拓展伺服控制应用领域,实现业务归核化、主业发展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化、经营管理公司化。电子产品事业部将紧密围绕研究所总体要求和目标,提升电子产品核心制造能力,打造高端电装生产线,全面推动服务用户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能力,推进电子产业发展。事业部将树立人才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激发创造活力、尊重人才价值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技能制造领域专家,为研究所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让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电子产业业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高技能人才是技能人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是技能人员中的优秀代表、核心骨干,在加快电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质保量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单位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为切实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国家将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发展,研制、生产交付数量将不断增加,产品研制、交付节奏将加快,事业部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加剧。
“十四五”时期,集团公司、院、所将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航天人才与航天事业共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给研究所电子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研究所提出“十四五”期间电子产业产值规模将大幅增加,为实现收入指标及交付数量的更高挑战,事业部需要一大批高端技能人才实现技术、交付能力跨越,承担起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的重任,为实现产值及交付目标提供充足的人才队伍保障。
按照“打造专业、规范、先进的高端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定位,研究所将以建设智能化研制、试制、生产8条生产线、1块研制生产区为基础,以提升纵向任务完成能力、拓展协作项目领域能力为发展核心,以创新管理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为重要支撑。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改革转型需求及高素质人员需求,把技能人才建设与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任务统一起来,重点解决高技能人员不足问题,形成整合资源、多措并举“育人才”,用其所长、重才施能“用人才”,对接创新机制“激励人才”的环境,为实现高质量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推进电子产业发展提供充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以提升电子产品生产效能为目标,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任务,以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组织实施与政策导向为手段,紧紧围绕电子产业发展目标,推进技能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发挥政策引导与组织培养作用,专注于实践员工个体技能能力提升任务,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电装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事业部整体电装能力及任务完成能力提升,为整体战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能力支持。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要求,在“十四五”期间,事业部按照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打造一支掌握核心技术、实力过硬,具有精湛技艺、创新能力的电装高技能队伍。
对照研究所技能类职位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及认证评价体系要求,参考人员工作能力及后续发展潜力,通过组织考评技能人员上报的能力自评材料,明确技能人员领军人才、重点培养人才、后备人才清单,形成重点关注和支持的技能人才梯队,培育领军人才,关注重点技能领域人才超前培养和提前储备。集组织之力,重点实施关键项目专利、论文发表,开展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技能人才增值和企业增效。
开展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形式高技能核心人才选拔,建立技能人才绝技绝招提炼、总结、打磨机制。推选技能行业骨干人员进行“点对点”定向培养、宣传,确保资源保障,着力培养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等重点行业比赛获奖者,形成以特级技师为代表的电装行业技能核心人才方阵。
目前事业部正在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电装生产线应用,技能人员通过参与生产线建设的组织策划和过程论证,对实际工艺生产流程提出优化方案,提高生产、测试效率,同时提升技能人员对生产制造、生产节奏等全局把控能力,培养造就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事业部正在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电装生产线应用,技能人员通过参与生产线建设的组织策划和过程论证,对实际工艺生产流程提出优化方案,提高生产、测试效率,同时提升技能人员对生产制造、生产节奏等全局把控能力,培养造就技术技能型人才。
积极策划开展电装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岗位交流、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不断推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业务学习及能力演练。积极组织技能人员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代练的效果,加快提升技能人员培养和能力提升,培养造就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的新型技能人才。
在技能人员中优选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导师,选拔积极向上、喜爱钻研、具备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作为徒弟,通过带徒培养模式,明确责任、规范引导、制定计划、定期检查,建立起互相共进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电装技能领军人才作用,提高装配人员返工、返修能力及测试人员排故能力,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
结合电装岗位实操性强的特点,创新技能人员培训方式,通过开展现场练习、讨论教学、设计工艺交流指导、操作演练等方式,探索引入IPC标准培训模式,将技能人员由培训中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自主提升”,充分调动起技能人员动手操作及能力提升的积极性。
电装过程中涉及多个岗位,包括装配、焊接、喷膜、调试、试验等。为适应工作中对技能人员多岗位要求,满足技能人员全面锻炼要求,保证在进度紧张时其他岗位人员也能适应特定岗位需求,事业部实施技能岗位轮换的人员使用模式,打破工种间的隔阂,实现多能工式的人员开发培养模式,通过多岗位轮换锻炼,完成单一技能人员向复合型技能人员转变。
坚持价值导向,完善技能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技能人员创新成果的认可和激励,加大技能等级因素在奖励分配中的比重。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实施特殊工序奖励方案,向高技能人员侧重。同时注重技能人员的荣誉激励,满足技能人才精神需要,砥砺技能人才强军报国的初心使命。
充分利用院、所主页,航天报、网络等媒体渠道,宣传重点人员、典型团队的优秀事迹,推广电装生产过程中典型经验、方法及效果,重点宣传优秀技能人员的突出贡献,持续推动形成院、所及行业内重点关注和支持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技能人员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强化技能人才需求管理与牵引作用,加强与行业内、竞争单位中重点人才,特别是对适合事业部业务发展中的核心岗位技能人才,进行定期跟踪、持续关注,一旦有需求可利用薪资、企业身份、地区等优势,积极开展引进推荐,持续保持技能人才储备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