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立足生态优势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2022-07-14 09:44曹高明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居宜居管护

曹高明 邵猷芬

走进武宁,仿佛置身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恬淡。武宁县是全国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和“林长制”的首创之地,国家级生态乡镇数量达16个(全县共19个乡镇、1个街道和1个工业园区),因生态优美环境好,被称为“中国最美小城”。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武宁时称赞“山好、水好、人更好”,并题赠“山水武宁”。

近年来,武宁县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按照“全域规划建设、全面管理维护、全新发展经济、全民共树新风、全力组织推进”工作要求,紧扣美丽宜居示范县“八带头”建设内容,全面完成178个行政村村庄清洁行动,完成1704个村点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4.6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入选首批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试点县,并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等重量级荣誉。

坚持高位推进,夯实组织保障

在武宁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县委、县政府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创新举措,作为党代会提出的“四大创建”之一,这是响应党中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号召的实际行动,是武宁县奋力实现生态强县、绿色崛起总体目标的现实需要,也与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里面提出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不谋而合。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武宁县出台了《武宁县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五年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工作专班,提出了五大类29项创建项目,并制定了到2025年完成“1+10+100”的创建目标:“1”为县本级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10”为创建十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为创建百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武宁样板”,确保武宁县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争上游、当标杆。

坚持示范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无规划不建设的理念,聘请高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武宁县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规划》。结合村庄历史人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对“幕阜风情”“九岭风光”两条风景线和美丽宜居示范村进行高标准规划,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二是沿线连片推进。贯彻落实“四精”理念,以两条风景线建设为中心,以美丽示范庭院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洁化、美化、绿化、彩化“四化”工程,成功打造全长110公里的“幕阜风情”和“九岭风光”两条美丽示范风景线,沿线村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并统筹推进40个美丽示范村庄、40个景观节点和4000户美丽示范庭院建设,通过“串点成线”打造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三是做到三个结合。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做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和文化发展相结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不光有看头,还要有盼头”的目标。比如,长水村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壮大村有经济。南屏村、北湾村、东山村充分挖掘秀美的山水资源和人居环境,发展各具特色、文化各异的精品民宿。官莲乡东山村成功创建全国3A级旅游景区,罗坪镇长水村成功创建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石渡乡西安里成功创建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甫田乡茶棋村挖掘“三贤”文化,建设“三贤”文化广场;澧溪镇北湾村建设了浙江移民展览馆;鲁溪镇双新村建设了茶园博等。通过与产业、旅游、文化的“三结合”,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坚持制度创新,落实长效管护

武宁县以“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为总体战略,依托“五定包干”的原则,探索了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新道路。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制度。本着“依事定员”原则,按照全县农村服务人口2‰~3‰的比例,全面整合原有分散的、季节性的、收入低的护林员、养路员、保洁员、河流巡查员等队伍为集中的、全季性的、收入相对合理的专业队伍,实现“一人一岗、一岗多责”。全县生态管护队伍力量由整合前的2219人精减至779人。并将全县森林资源、河道溪流、乡村公路、基本农田、秀美农村、园林绿化等生产生活生态通通纳入一个立体空间,综合考虑山林面积、公路里程、河流长度、村庄数量等因素,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管护区域。同时,成立县乡两级农村生态环境管护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管理。

二是完善资金统筹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整合原护林员、保洁员补助和乡村公路养护费等,设立县生态环境管护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其中,财政统筹、乡镇自筹、群众有偿服务按8:1:1比例分摊。通过系列整合,生态管护员收入有了大幅增长,人均年工资达到2万元,极大提高了管护员工作热情。而且,全县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总投入由原来的每年2000万元降至1700万元,政府既集中了工作力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基层负担,实现资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创新数字管护模式。在省“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的基础上,试点建设了“武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平台”,平台对生态管护员实行GPS定位管理,利用NB卡牌技术将工作信息数据及时上报汇总调度平台,通过电子设备的全天侯监控、管护人员的流动式监控、群众的随机性监控,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護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可视化管理和调度,凸显四大特色优势:快,信息收集反馈快,解决问题到位快,工作效率节奏快;细,工作内容更加细致,责任措施更加细化,管理项目更加细密;全,信息建设全覆盖,管理服务全覆盖,防控触角全覆盖;专,平台受理专业,管护人员专职,任务派遣专线。从而能主动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推动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人居宜居管护
霍州市冯南垣村 宜居家园展新颜
最美城市“绿化带”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