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彩练当空舞?

2022-07-14 09:44曾宇亮向锡林
老区建设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名村井冈山红色

曾宇亮 向锡林

巍巍井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红色印迹如星星之火一样,洒落在五百里井冈,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一座高山,一种精神,一份传承。

新时期,如何让昨天光荣的今天更光荣,让过去先进的现在更先进?井冈山聚焦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红色名村建设,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建强红色堡垒、激发红色动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奏响乡村振兴井冈山篇章的时代强音。

“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漫步在柏露乡柏露村,康远桥、柏露会议旧址、纪念展馆串联呼应,红色标识、红军雕塑、红色故事墙绘等红色元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时时处处都能遇见赏心悦目的“红色风景”。

“这一位是我的爷爷江昭明,他1927年11月加入农民自卫军,先后任柏露乡、第三区工农兵政府主席……”江传亮是柏露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红军后代,还是村里“红色讲解队”的“主力”,每每向学员讲起爷爷的故事,他的脸上总是抑制不住的自豪和喜悦。

柏露村是中组部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这里曾经召开过一场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会议——“柏露会议”。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庄以红为“基”,不仅修缮提升了“柏露会议”旧址,新建了柏露革命历史展览馆和VR体验等革命纪念场所,还研发了“历史的抉择——柏露会议”等红色课程,主动融入全市红色教育精品路线,成为了红色教育的“热土”,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

“红色名村的根基在‘红’,充分挖掘和整合好红色资源是红色名村建设的第一步。”井冈山党史专家饶道良,2021年被聘为“井冈山红色名村建设专家团”,在红色名村史料整理、故事提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红色名村建设,井冈山如何走好第一步,实现历史“会说话”、文物“活过来”、场景“动起来”呢?

——围绕“有迹可寻”,遴选29个红色资源最丰富的村作为“红色名村”打造,编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修缮了大仓会见旧址、茅坪旧居群、茨坪村等100余處国家级和省级旧居遗址,有效拓宽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范围。

——围绕“有史可听”,深挖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打造了“引兵井冈”“八角楼的灯光”“雨润井冈千山绿”等一批精品课程、专题片和实践点,精心培育了一支人人会讲、个个愿讲、处处能讲的红色宣讲员队伍,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

——围绕“有景可看”,注重发挥集群效应,开辟了茨坪—黄坳—汉头、大仓—古田—神山—坝上等13余条红色精品线路,建设了茅坪镇红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逐步形成一个全山覆盖、全域循环的“红色综合体”。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云雾,照亮了神山村的“笑脸墙”。27位农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们神山村,为红军建过药库、制过草鞋。我们应该延续好红色传统,以红色名村建设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彭展阳,是神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民心目中的“排头兵”。

当年,已是瓷器厂高管的彭展阳不顾妻子反对,放弃高薪回村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如今,为了“让神山更神气”,彭展阳花大心思在提升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上。对内,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强化党员示范带动,不断提升支部凝聚力;对外,回引在外乡贤、开展“支部共建”,不断提升支部战斗力。

“指挥部”靠得住,干群才会“撸袖子”。如今的神山村,村集体领办了农业合作社、成立了旅游协会,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荣誉。村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办农家乐,有的种黄桃,有的直播带货……人人都在奔着自己“好日子”。

像神山这样的新景在井冈山层出不穷,大仓、马源、黄坳……一个个红色名村在“党建红”引领“绿富美”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没有过硬支部作支撑,红色名村建设将难以展开,村庄发展也无从谈起。

为让“过硬”成为红色名村党支部的“标配”,井冈山对标“六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规范提升了12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红色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等功能,严格落实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做到阵地建设有标准。

阵地“靓”了,队伍也要“活”。

井冈山首先用好激励这个“指挥棒”,制定出台了《关于激励村干部新时代担当作为‘二十条’实施意见》,创新开展“红旗村”争创活动,每评上一面红旗,每月奖励村正职600元,其他干部按正职50%的比例进行奖励,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同时,大力实施“红色工匠”培育工程,开办“红色课堂”,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典型示范等,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做到党员队伍有活力。截止目前,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85名,85%的村书记成为“双带”,60%以上的农村党员人人掌握了一门技术。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下了井睦高速,拐过山角,便到了“公园村庄”——睦村乡古田村。

张玉荣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作为一个外来媳妇,为把古田村这个家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荣格外艰辛。

“古田是省级红色名村,要实现真正的‘红’,就是要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把群众的生活搞‘红火’。”张玉荣打破常规思维,决心在村里建红色研学基地,让老俵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然而,想法一经提出,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这就是变着法让我们拆除破旧老楼危房嘛”“搞这个东西,又结不了果,开不出花,哪里能赚到钱嘞?”……

面对质疑,张玉荣没有退却,而是带着村民到周边县特色村学习参观,并带领村干部走家串户算收益、讲前景,最终赢得大家的支持。同时,又积极争取乡贤资金,全力“加持”基地建设。

如今,走进古田村,一条长达1000多米的“红军街”,串联了红色驿站、工艺坊、公卖处等18个红色节点,一块多业态多功能的“体验区”,集农耕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真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同时,村庄改造民宿58栋,接待床位有826张,每年可带动村民增收300多万元,村集体可增收12至20万元。“以前,我只知道种几亩田养几头猪。打造研旅基地后,单是民宿房租每月就能增收2000元,加上卖农产品、做研学餐,一年下来,荷包鼓了不少嘞。”谈起自身的变化,村民谢秀华笑得合不拢嘴。

古田村的“变形记”只是井冈山红色名村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那么,在红色名村建设中,井冈山如何以红色“大动能”催生村庄“大蝶变”呢?

——做旺“红色产业”。探索“党建+红色教育+村级集体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集体组建、外部引进、合作共建等方式整合25家市场主体入住村点,大力发展培训、研学、康养、直播经济等产业,使“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2021年,全市“红色名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8.6万多元。

——做优“红色治理”。推行“党建+红色治理”模式,在红色名村全覆盖建立“祠堂说事站”“五老调解队”等,大力开展美丽示范庭院建设,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心向党、安居乐业成为村庄最厚重的色彩。神山、马源、长富桥3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做强“红色品牌”。有效整合上山上下、村里村外资源,推动45个局(市)直单位、24个红色教育机构与29个红色名村开展“三联”活动;创建红色名村党建联盟,坚持一体化统筹政策、一盘棋整合阵地、一个库用活人才,着力将红色名村打造成为井冈山的亮丽名片。目前,已整合16名黨性教育专家、12550个民宿床位,可一次性满足1.6万余人的红色研学接待,

一个红色名村,就是一个故事,由昨天而来,在今天更为精彩!

一个红色名村,就是一种精神,从当下传承,在未来更有力量!

谁持彩练当空舞?井冈山将以创建“红色名村”为契机,绘好乡村振兴新篇章,打造更多的模范村、标杆村,为独具特色的“江西名片”探索经验、作出示范,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简介:曾宇亮、向锡林,中共井冈山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名村井冈山红色
永远的井冈山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红色在哪里?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陈承宝长
追忆红色浪漫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