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2022-07-13 02:04刘旭
交通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坡体抗滑桩抗剪

刘旭

(山西诚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山西省的山区面积占比大,地质情况复杂,滑坡是当地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为了消除滑坡的影响,需要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并根据稳定性评价结果,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以保障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某国道K820+405—K874+090 段,项目所处区域按地质构造、岩性特征、风化剥蚀差异,分为四大地貌景观:冲积平原区、侵蚀堆积河谷区、山前倾斜平原区、构造剥蚀低中区。

滑坡体位于路段AK869+080—AK869+380 左侧,滑坡地表形态较为复杂,滑坡坡体形态为阶梯式缓坡,地势总体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整个滑坡由北东向南西阶梯式下降,滑坡陡坎形成5~6 级台阶,陡坎高度为2~3m。滑坡总长约103m,宽约210m,平均厚度约8m。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踏勘调查,滑坡前缘、周界特征明显,要素齐全,目前现场观察滑坡处于整体滑动阶段。

2 滑坡成因及破坏模式分析

2.1 滑坡成因

根据野外调查及资料分析,发现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地形地貌

坡体坡度为25°左右,呈阶梯状,约5~6 级陡坎,高约2~6m,提供了滑动空间,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地貌条件。坡体前缘工程建设边坡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地形条件。

(2)地层岩性及结构特征

坡体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其下为全风化层,由于软弱面和相对隔水的全风化层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主要内在条件。滑坡位于基岩面两个侵蚀凹槽部位,同时也位于风化煤层两个向斜部位,其倾向顺坡向外倾,为滑坡提供了结构条件。

(3)水的作用

这是滑坡发生滑动的最大诱因。雨水沿后缘裂缝下渗至软弱面,在相对隔水层附近聚集,浸润土体,减小抗剪阻力;降雨入渗是促成坡体失稳的一大诱因。

(4)人为因素

在原始滑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条件下,由于人为修建房屋、道路等活动,使坡脚切坡形成台阶,高约10m,近直立,一坡到顶。坡脚的开挖相当于在坡体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致使剪出口高出道路,不利于滑坡稳定。同时,道路施工引起的震动使滑坡稳定性变差,这些人类活动也是斜坡失稳的主要外在因素。

该处滑坡形成机制如图1所示。

2.2 滑坡的破坏模式

正确分析破坏模式对滑坡稳定性计算、合理采取治理措施至关重要。结合地形地貌特征、滑坡破坏现状与勘探地层揭露等资料分析可知,本次勘察滑坡的破坏模式有以下两种。

(1)沿土岩接触面发生浅层滑动

目前坡体前缘已出现拉张裂缝,坡体粉质黏土层结构疏松,雨水可经裂缝渗入至粉质黏土层下部的强风化层和软弱面处,受浸泡软化的土、岩层物理力学性能降低,形成以粉质黏土层和强风化泥岩组成的软弱结构面,经蠕变、挤压、变形直至最终下滑。

(2)坡体前缘坡脚处发生局部崩塌

坡体前缘由于切坡开挖坡脚,形成较直立的高陡边坡,在降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局部坍塌。

3 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和评价

3.1 计算剖面的选取

计算剖面的选取原则是:尽可能与滑坡滑向一致,或选择与拟布置工程相垂直的剖面进行稳定性验算,适当考虑未破坏但存在破坏可能性的部位。本研究根据各剖面探井及钻孔的勘探情况,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及勘查结果,采用理正软件选取有代表性的4-4′剖面、9-9′剖面对c,φ 进行反演计算;选取3-3′剖面、4-4′剖面、5-5′剖面、6-6′剖面、8-8′剖面、9-9′剖面、15-15′剖面计算各工况下的坡体稳定性。

3.2 计算参数的选择

滑体土层、岩层抗剪强度参数的准确取值直接关乎滑坡计算和分析的可靠性。计算参数在统计土工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及其空间变化情况,经反算计算综合确定。试验参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滑体计算参数统计成果表

根据地区经验,将天然状态下的各级压力下抗剪强度指标适当折减,得出饱和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采用上述参数对剖面反算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剖面参数反算成果表

由表2可知,当内摩擦角为5~6°且黏聚力介于7~8KPa 时,散点分布最为集中。综合分析认为,各层岩土体计算的基础数据采用建议值,如表3所示。

表3 滑坡稳定性计算和剩余下滑力计算参数建议值

3.3 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有助于分析边坡所处的变形阶段。边坡的计算条件中,计算范围、开挖情况等直接影响稳定性评价结果,因此在计算之前应明确计算条件。稳定性计算所选剖面要尽可能和主滑方向一致,因此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本研究计算采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指定“折线”形滑面来计算稳定系数。规范选用通用方法,具体采用简化Janbu 法对稳定性进行计算。

3.4 计算工况的确定

根据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形特征,滑坡稳定性计算工况考虑以下两种:

(1)工况一:自重

选取对应土体的天然重度及天然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指标;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按第③层Q2 粉质黏土的天然最低抗剪强度指标折减0.7 而得:c=15kPa, φ=11.8°。

(2)工况二:自重+暴雨

西部选用饱和重度和饱和抗剪强度指标,滑带抗剪强度指标按4-4′剖面反演值折减0.9 而得:c=9kPa,φ=13.5°;中部、东部选用饱和重度和饱和抗剪强度指标,滑带抗剪强度指标取9-9′剖面反演结果c=9kPa,φ=9.5°。

3.5 各工况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各土层选取天然重度和天然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指标,滑带采用反演结果。计算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工况一各剖面稳定性计算结果一览表

表5 工况二各剖面稳定性计算结果一览表

由表4和表5可知:

(1)在工况一条件下:3-3′剖面、8-8′剖面稳定系数均大于1.15,稳定状态为稳定;4-4′剖面、5-5′剖面、6-6′剖面、9-9′剖面稳定系数均大于等于1.05而小于1.15,稳定状态为基本稳定;15-15′剖面稳定系数1.043大于等于1.0而小于1.05,稳定状态为欠稳定。

(2)在工况二条件下:3-3′剖面稳定系数1.447>1.15,稳定状态为稳定;4-4′剖面、5-5′剖面稳定系数均大于等于1.0 而小于1.05,稳定状态为欠稳定;6-6′剖面、8-8′剖面、9-9′剖面、15-15′剖面稳定系数均小于1.0,稳定状态为不稳定。

比较以上两种工况计算结果,得知暴雨是滑坡发生滑动的主要诱发因素。

4 公路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根据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结果和边坡整体治理意向,边坡前缘整平场地届时将形成直立的人工边坡,人工边坡平均高度约9m,其中由西向东逐渐增高。滑坡的治理应结合滑坡现状和地层分布情况,遵循“一次治理,不留后患”“综合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据此提出以下几种工程方案参考比选。

4.1 滑坡治理措施

本次公路滑坡治理措施为:锚索抗滑桩(普通抗滑桩)+桩间挡板+排水工程。为了确保后部平台及边坡安全,沿上平台坡口(AI 线)布设支挡工程。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和为后期建设工程创造有利条件,对DE段采用普通抗滑桩进行支挡;对于EH 段,因上部平台坡口以内原滑坡体变形较大,将该段滑坡体清除,场地平整后边坡高度较高的EF段和FG段采用锚索抗滑粧进行支挡,桩间边坡基岩面以上设置挡板,挡板后部重新回填至拟设平台高程;对于HI 段边坡防护设计,本次设计不予考虑。在抗滑桩前面的规划平台下部布设环向排水沟,配合小区将来的地面和地下排水系统。

4.2 分项工程设计

(1)抗滑桩。当边坡开挖到位后,因边坡较高,土压力较大,后部平台坡口DG 段设置一排抗滑桩进行支挡,DE 段为普通抗滑桩,桩中心间距为6.0m,桩截面大小为1.80×2.80m,共5 根,单桩长度分别为20m,24m,27m,31m,34m;EF 段设置锚索抗滑桩,桩中心间距5.0m,桩截面大小为2.50×3.50m,共10 根,单桩长度34m,每根桩设置2 根1 排9 束s15.2 锚索,锚索孔直径150mm,锚索长度30m;FG 段为锚索抗滑桩,桩中心间距5.0m,桩截面为2.50×3.50m,共7 根,单桩长度31m,每根桩设置2 根9 束s15.2 锚索,锚索孔直径150mm,锚索长度30m;锚索桩间挡板厚0.4m,板宽2.0m,高2.5~16.3m不等,抗滑桩及桩间挡板均采用现浇C30 混凝土,C20 钢筋混凝土护壁。施工过程中,根据桩孔实际开挖揭露的地层、滑面位置动态调整桩长和配筋。

(2)在抗滑桩坡顶布设环向排水沟,边坡平台设截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排水沟采用M10 浆砌片石加固,布设总长125m。

5 结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破坏模式,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有效避免了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隐患和危害,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坡体抗滑桩抗剪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节段拼装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地铁板墙拉筋设置问题分析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