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术后胆瘘临床分析

2022-07-13 07:33李瑞环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胆总管肝胆胆管

李瑞环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在临床上,胆瘘为在肝脏的中心区损伤坏死后发生的一种比较严重的脓肿,通过引流管,会有液化的肝组织、脓液和胆汁流出。研究与实践证实,在患者未发生胆道梗阻的情况下,若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则胆瘘可自愈。但是,如果患者持续存在胆瘘症状,则应通过胆瘘,将导尿管插入,开展胆管造影,作ERCP检查,对患者是否存在胆道梗阻进行严查。中心区肝损伤会对左、右肝管、肝总管产生影响,进而造成持久性胆瘘的发生,针对这一类患者,不适合开展早期肝内探查,这是因为,粘连和增生的肉芽组织造成正常的解剖结构被封闭,无法开展手术治疗。若是患者远端未发生胆道梗阻,则胆瘘可愈合。在临床上,肝胆外科手术治疗中,胆瘘为一种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0.5%~2.4%。在发生胆瘘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外科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后并发胆楼后,会显著增加治疗过程的复杂程度,因此对胆瘘的并发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不仅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还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于此两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中,以对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临床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56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共计选择符合条件的56例,包括男23例,女33例;年龄21~67岁,平均(45.8±13.2)岁。外科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者23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者20例,拔T管后胆瘘9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瘘者4例。以上选取的研究对象在疾病上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且为自愿接受临床治疗,在治疗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诊断标准

在患者接受肝胆外科手术过程中,对创面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出现敷料黄染或者是胆汁外漏情况,则可证实发生了胆瘘。术后胆瘘的确诊多依赖胆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并且需要与手术后3~6d胆汁引流量予以充分结合。未实施引流处理的患者,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腹膜刺激征后,利用腹腔穿刺、B超检查可获得诊断。诊断标准[3]:①胆囊切除术后,表现出上腹放置皮管引流,患者发生腹胀、腹痛症状,出现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引流管引出胆汁量在50~100mL/天;②在胆总管探查术后,在切口缝合处的针孔,会有少量的胆汁渗出,患者出现反复发热情况,并且右肝周围存在间隙积液,引流管渗液引流在50~180mL/d之间;③T管引流术后,胆汁的引出量明显减少,且引流管周围存在明显胆汁渗出情况。T管造影可在腹腔内观察到造影剂。

1.3 治疗方法

由于发生胆瘘的原因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手段。针对患者胆瘘发生时间、是否引流通畅、胆瘘量大小、是否有房弥漫性腹膜炎等信息,最终选择是否行手术方式治疗。结合患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①本组56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方式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条件下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嘱咐患者禁食,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治疗,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对患者腹部体征予以密切观察。对患者实施内镜法治疗时,采取B超手段进行检测,对胆总管扩张或者是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现象予以明确,可采取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患者开展有效治疗;②本组10例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在此基础上维持胆管引流、腹腔引流通畅,对并发症予以积极预防,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引流不畅,或者是未放置腹腔引流,可利用B超开展定位操作,实施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

1.4 治疗原则

在本次研究中,依据临床经验,参考相关文献,对患者实施以下治疗原则:针对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尽早对其开展手术深入探查。针对手术1周后继发胆瘘者,可在3个月之后,实施再次手术治疗。

1.5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愈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6 数据处理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形式表示。

2 结果

本组56例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患者通过积极有效治疗,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治愈率为100%。其中有30例患者在15~20d内治愈,有14例患者在21~30d内治愈,其余12例患者在31~40d内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合并症,详见表1。

表1 56例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患者治愈情况统计

56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31例患者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为无异常;16例患者经MRCP随访或静脉胆管造影复查,结果未发现异常,其余9例患者失访,详见表2。

表2 56例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患者术后随访情况统计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原因分析

研究与实践证实,在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手术操作者的责任心不足,手术过程中没能及时发现胆囊床中小胆管或calot之角副肝管出现的损伤。为了避免发生这一损伤,应保证72h以内完成手术操作,也可避免开展急性期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炎症迅猛,则需要对其进行胆囊造瘘术,也可开展胆囊大部切除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术中患者出现了出血的情况,则需对肝十二指肠韧带予以留意,在确认没问题后再行止血处理,并且结扎对胆囊管时,为了对牵拉胆总管予以有效避免,应注意控制手术力道,或采取边吸边夹的方式,理性应用钳夹。②创面发生感染,发生损伤的胆管缺血坏死,诱发胆瘘。③缝线将胆囊管切割或者是胆囊管结扎线松脱。④胆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的口径相同,并且表现出血运良好、宽阔、吻合口张力较小、细致吻合黏膜等均符合要求,则可有效避免发生胆瘘。因此,出于避免胆肠吻合口瘘发生的目的,有必要对胆肠吻合口实施内部置管引流;⑤术后短时间内发生胆管内压升高,结石残留发生梗阻,或者是T管放置不严密等,均会造成胆瘘的发生;⑥副胆管受损,或者是发生遗漏;⑦手术中,选择应用的T管粗细不符合要求,或出现了T管拔除过早、或则是T管位置错误,均会增加胆瘘的发生风险,如果T管太细,则很容易发生T管滑落,过粗则容易造成受压的胆总管发生坏死,拔除T管过早,会对窦道形成产生影响,放置T管放置出错很容易知识T管放到胆 总管夹层位置[4]。除此外,针对单纯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多因没有放置引流管,造成术后诱发胆瘘,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发现。

3.2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防治措施

在对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手术操作者应提升自身素质,并在主观上对手术给予高度重视,针对复杂案例,更应给予清晰认识。②在术中,由于胆囊管炎症水肿、结扎不牢、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所用钛夹过小,钛夹夹闭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引起的钛夹不慎滑落、结扎线脱落,没有对胆囊管开展科学的处理,从而引起术后胆瘘的发生。因此在术中,要求医生对每一道缝扎和结扎进行严格的规范,缝线残留长度要适度,不可太短,尽量选择大小适中的钛夹,从而保证夹闭功能健全良好。尽量采取无损伤针线缝合胆管,并且保持缝合松紧度适中,掌握好针距。③在手术过程中所选用的T管粗细若是不符合规范,或者是过早将T管拔除、T管位置设置错误,均存在引起胆瘘的风险。若是T管太细,则很容易引起T管滑落,若T管太粗,则很容易造成受压胆总管发生坏死,过早拔除T管,会影响到窦道形成,进而影响到T管的放置。从而导致T管放置于胆总管夹层位置,应对其予以积极避免。针对创面可疑管道予以有效缝扎或结扎,并积极避免关闭创面。④手术中发生出血、解剖位置不清晰、分离钳夹错误应用、colot三角区炎症、结扎胆囊管发生过度牵扎,均会造成胆总管、肝总管损伤的风险,进而诱发胆瘘的形成。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将手术在72h内完成,避免急性期手术。若炎症技术发展,则需对患者开展胆囊造瘘术、胆囊大部切除术等方式进疗。若术中出现出血等一些危急情况,应注意对肝十二指肠韧带情况予以观察,而后再实施止血措施,并且在对胆囊管进行结扎时,为了对牵拉胆总管予以避免,应注意保持手术力道适中,或者是可以采取边吸边夹的措施,理性使用钳夹。⑤即便是在手术中没有检查出细小副肝管或胆囊床毛细胆管受损,同样也存在发生胆瘘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术前,全面、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观察,保证操作者充分了解解剖胆道技术,针对可疑管道,尽快对其实施结扎、缝扎,尽量关闭受到创伤的层面。⑥一般而言,胆肠吻合口的口径相同、宽阔、血运情况良好、吻合口张力较小、细致吻合黏膜对黏膜,便不会发生胆瘘。因此,出于避免胆肠吻合口瘘发生的目的,可对胆肠吻合口实施内部置管引流的措施。术后,在创面放置引流管装置,保证引流通畅。⑦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将胆管梗阻相关因素予以去除。⑧因组织愈合不良,从而造成胆瘘的发生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受到患者营养不良、创口感染、身体机能弱等因素的影响。术后针对发生营养不良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补充,保证创面获得最大限度愈合。

本次研究中,以对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临床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56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56例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全部获得治愈,临床治愈率为100%。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合并症。56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31例患者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为无异常;16例患者经MRCP随访或静脉胆管造影复查,结果未发现异常,9例患者失访。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5]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造成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因素较多,原因复杂,医护工作者应对胆道的正常解剖过程予以充分了解,肝胆外科手术时,准确放置T管,操作者熟练开展腹腔引流,同时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操作手术,仔细观察手术情况,有效降低术后并发胆瘘的发生率[6-7]。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针对已发胆瘘予以积极有效治疗,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胆总管肝胆胆管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胆总管结石,也许就是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