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男 许焕财 李宏海 宋先旭
肝圆韧带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胆瘘的应用
安永男 许焕财 李宏海 宋先旭
目的肝圆韧带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胆瘘的应用。方法我院普外科自2009年6月~2012年10月以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2例,在术中均用肝圆韧带围绕胆肠吻合口一圈,术后出现2例胆瘘,胆瘘率由9.2%降至4.4%,取得良好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恢复均顺利,52例中2例患者发生少量胆瘘,但术后8~10d胆瘘消失,其余病例未发生胆瘘,均于术后7~9d拔出引流管。结论胆肠吻合时,将肝圆韧带围绕吻合口一圈固定,操作简单,取材方便,预防胆瘘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应强调肝圆韧带围绕胆肠吻合口,不能代替精细的吻合操作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时仍应重视影响胆瘘的因素。
肝圆韧带;胰十二指肠切除;预防胆瘘
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很多外科医生强调胆肠吻合的质量,且常规放置支撑引流管,旨在防止胆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胆瘘的发生率仍较高,经过引流后可逐渐好转,但胆瘘愈合时间较长[2]。2009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2例,均用肝圆韧带围绕胆肠吻合口,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25~71岁,中位年龄在57.5岁。其中患胰头癌29例,胆管下段癌9例,壶腹部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
1.2 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操作方法为进腹时注意保护肝圆韧带,在近脐部位切断,切端结扎,并将肝圆韧带自腹壁游离,必要时切断肝左叶的肝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捆绑式胰肠吻合后,行胆肠吻合,用4-0可吸收线分别行后壁和前壁连续缝合,针距0.25~0.30cm,边距0.15~0.20cm,线结打在外部。吻合口直径<2.0cm者,距吻合口1.0cm处胆管放置一枚T型管,其下方的短臂通过吻合口进入肠袢内。用已制备好的肝圆韧带绕胆肠吻合口一圈,并确保其有一定的松弛度,与靠近胆管切端的软组织缝合固定3~4针,再将其与肠袢缝合固定3~4针。纹氏孔处放置一枚双套管引流,术后予以持续低负压引流+冲洗。
本组行病例术后恢复均较好,52例中2例发生少量胆瘘,术后胆瘘的发生率由9.2%降低为4.4%,所发生胆瘘患者经引流后在术后8~10d胆瘘逐渐消失,其它病例均未发生胆瘘,并分别于术后7~9d拔除引流管。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的发生率为9.2%[1]。近年来,不少学者将肝圆韧带用于胆管损伤和狭窄的修补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修补取得了良好效果。肝圆韧带起自脐,紧贴前腹壁到达肝圆韧带裂隙,止于门静脉左干囊部。韧带管壁内有较多的伴行微血管,血供良好,且临近肝门,长度较长,游离度大,韧性好,取材方便,是上腹部各类修补手术中常利用的自体修补材料。
造成胆漏的因素有胆管断端的血运、吻合技术[3]、断端的游离大小、全身状况、胆管粗细、吻合口张力等。胆肠吻合大都行单层吻合,在精细、确实吻合的基础上,用肝圆韧带围绕吻合口一圈,用可吸收缝线固定,既增加了一道防止胆瘘的“防线”,并有悬吊作用而减轻了吻合口张力,所以能减少胆瘘的发生。即使发生胆瘘,因有肝圆韧带与吻合口周围组织的粘连,胆漏的量较少,且经过引流后可在短期内闭合。为防止吻合口狭窄,围绕固定时应要保持一定的松弛度,吻合口直径<2.0cm者放置T形管引流,且剪T形管时,其一条短臂长度应>2.0cm,使其通过胆肠吻合口进入肠袢内,既能减轻胆肠和胰肠吻合口的张力,亦有支撑作用,防止胆肠吻合口狭窄。另外将肝圆韧带围绕胆肠吻合口一圈固定,操作简单,取材方便,预防胆瘘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应强调肝圆韧带围绕胆肠吻合口,不能代替精细的吻合操作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时仍应重视影响胆瘘的因素。
[1] 王志军,吴阳,范正军,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发生的危险因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6):392-394.
[2] 丛林,赵玉沛.预防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2):141.
[3] 任师颜,周宁新,黄晓强,等.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瘘发生的影响[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5):28.
R735
A
1673-5846(2013)04-0406-02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安永男,男,41岁,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