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实困境、实践途径与实施模式

2022-07-13 01:39陶绍兴副教授赵秋运研究员博导鲁静
商业会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课程

陶绍兴 (副教授) 赵秋运 (研究员/博导) 鲁静

(1,3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2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其成效影响乃至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素养和可靠性。所谓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在高校增加一门课程,而是将价值观念的塑造融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如春在花,如盐在水”之育人功效。可见,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课程思政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必须坚持以高站位、高水平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强化课程思政实践。自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颁布以来,许多高校开始重视思政教育,进行了许多思政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全国高校的总体开展情况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是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具体为:一是“一般粗”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独立探索意识不够,难以抓住专业课程同课程思政耦合的要领,课程思政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教,结果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得要领,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二是“两张皮”问题。课程思政表面化、套路化痕迹明显,忽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协调和共鸣,难以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自然过渡与有机融合。三是“三缺乏”问题,即缺乏科学理性、缺乏鲜活案例、缺乏创新。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仅仅将其视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忽视自身课程思政与专业理论的契合度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案例的接受度,造成“为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的现象;一些课程思政案例陈旧老套,既不能体现课程思政的时效性,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致使课程思政效果不佳;课程思政呈现形式缺乏创新性,缺乏真正符合学生需要且受学生欢迎的“匠心”型课程思政模式。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还很匮乏。比较而言,会计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从思政理念到实践路径均有成果,但关于审计课程思政的研究仍处于零碎化阐述阶段,存在很大的研究和提升空间(冯晓双,2020)。审计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审计实务开展为主线,兼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既要“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德”,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融合统一。

二、审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

(一)深入分析审计课程的基本情况。审计课程包括“审计基础”“审计实务”等课程。其先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等。审计课程既是对前期相关课程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的检验,也为更高层次的财经技能运用奠定扎实的基础。审计课程旨在采用讲、练、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等方面知识,熟知审计基本规范,使学生具备初级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综合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和驾驭审计业务的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形成审计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立德树人落地见效。

(二)科学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审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人才培养的高阶综合技能课程,审计专业人员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深厚的德育素养。审计课程思政教学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引,适应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特点,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针对实践性与综合性强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的学情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使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培养他们依法审计的意识,树立为民执审的情怀,努力成长为独立思考、勤勉尽责、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审计人才。

(三)巧妙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基于审计课程思政目标,精心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设立“双师课堂”,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各负其责,分别传授审计专业知识,指导开展具体的审计实务,做到线下线上“两翼齐飞”、校内校外“双轮驱动”,引导学生形成政治坦诚、勤勉敬业与专注执着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审计观和操守为重的责任观,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功底、超高专业技能与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的新时代高素质审计人才。通过反复推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将审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重点放在客观公正、诚信为本、专注执着、谨慎勤勉、操守为重等方面。

(四)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审计课程聚焦最鲜活的案例进行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将枯燥深奥的理论生动化,将课程思政过程化、具体化、个性化,让学生全过程参与。课前,教师利用线上混合式教学平台推送鲜活的思政教学案例,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中,教师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沉浸式模拟教学,组织学生开放式交流互动,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课后,教师及时从思政案例库中遴选延伸阅读资源,并通过发帖互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本文以审计基础课程为例,将其教学知识点、思政元素和案例设计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详实说明,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审计学课程思政元素与案例设计的对应关系

(五)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结合高校的区位特征和比较优势,将审计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全过程,实现思政融入与知识传授齐头并进、同频共振。

1.纵向贯通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打破时间的局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贯彻“任务驱动式”的要求,利用SPOC平台资源,采用讲、练、训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设计的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审计专业知识融入为民执审的思政元素。以“注册会计师素质要求”教学为例,通过分享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案例,总结出导致案例中的会计师事务所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没有恪守职业操守,引出“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要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线上播放专题片《永动的脉搏——我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既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也激励他们的担当作为,立志为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之崛起而努力。

2.横向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打破空间的局限。课内课外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于一体,第一课堂通过现场教学和实验演示等融入思政元素,辅之以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以强化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的认知与审计职业道德等的感受,达到行云流水、不露痕迹、顺理成章的效果。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等实践环境的积极作用,探索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教师提供审计工作前期背景信息与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分成三组进行角色模拟,一组模拟被审计单位,二组模拟政府主管部门人员,三组模拟审计人员,通过情景带入来体验审计过程中的真与实,在角色不断转化过程中,强调依法实施审计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审计人员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精神,坚持准则,执业谨慎,才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勤勉尽责。

(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融入思政元素的审计课程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审计考核方式不同,需要以智能信息化教学平台为载体,坚持多角度、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1.注重多角度评价。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统一。一是强化过程评价,将线上学习频率和深度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考核范围。二是优化结果评价。期末考试评价,由专业课教师对知识和技能评价赋分,辅导员对日常行为评价赋分。

2.注重多主体评价。适当加入学生在校内、校外多方的评价。如在校内,可以由团委考核第二课堂实施情况,教务部门反馈学评教情况,学工部门负责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在校外,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如将在校企合作企业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参与度作为加分项,由实习指导教师(师傅)按频次赋分,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3.注重多元化评价。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采用德技兼顾、以德为先的专业化考核方式,把思想道德素质如诚实守信等纳入考核评价中,实行“学德学风”一票否决制。

三、审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模式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可以概括为“1234”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阵地、三个角色、四方参与”(见图1)。一个目标,即围绕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不断创新优化课程思政理论、形式、环境,提升教师素养,协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两个阵地,即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阵地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学、团委、学工、马院等各部门联动,创新活动形式,形成机制保障,既使得课程思政不再囿于传统课堂的窠臼,又可助推课程思政形式的多元化,实现优势整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提升育人效果。三个角色,即审计课程思政建设中,让学生模拟国家、企业和审计人员三个角色,引导他们学会换位和多角度思考,把握审计的综合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对审计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使命形成充分认知,从而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之余,培养其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和职业道德情操,助力其成为有才干、有品行的审计人才。四方参与,即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共同参与,依托各方所长,整合各方在渠道、资金、人才、阵地等方面的资源,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合力,提高课程思政饱和度,组建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的立体课程思政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平台,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图1 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模式

四、审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启示

审计课程思政的探索是一项系统而又长期的过程,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必须紧扣时代特点与时俱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质量的提升而呈现出更多维度。在今后课程建设中,应精准定位课程思政的育人新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认可度与参与度为着力点,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充分论证知识技能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二者之间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打造德技并轨、同向运行的通道。让学生既能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技能素养,又充满对自身、职业、社会、国家的认同与自信,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利用好专业教学课堂这个重要渠道。尽管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但由于学校传统、学生素养、培养目标等差异,同样的课程思政模式在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专业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基于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挖掘思政元素,通过经典式案例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国家民族意识。既要技以载道,从对专业的认知中提炼相应的专业伦理素养,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以更好的方式滋养教育对象;更要以德驭技,让学生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技能培养,以职业的价值观推动技能提升,以家国情怀引领干事创业,助力学生成就幸福美满人生,切实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课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