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宏
【摘要】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进,本文根据实际体育教学与训练经验对高中体育竞赛训练进行思考,制定了如下发展策略:首先要优化教师认知水平,保障竞赛训练科学性,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而基于分层训练法激发学生体育竞技潜能,最后使用心理调节理论与方法培养参赛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竞赛训练;策略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体育课堂一般只是做一些准备活动、少量的慢跑训练以及趣味性小游戏,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强化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体育科目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开展高中体育竞赛训练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优化教师认知水平保障竞赛训练科学性
结合我校高中体育教师的实际案例分析,优化认知水平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为提升立定跳远竞赛项目训练的科学性,通过图书馆、网络、报刊等形式查阅大量跳远训练文献资料,为立定跳远训练做好充足准备,从而制定了为期40天的阶段性训练计划。测评期间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包含男生6人,女生6人,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在2.60m左右,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在2.10m左右;实验组学生使用“40天跳远训练计划”进行立定跳远训练。对照组学生使用常规训练方法,40天后记录两组学生立定成绩如表1所示。其中,实验组的测试成绩明显要比对照的成绩进步快,这体现了“40天立定跳远训练计划”的优越性。
由此可知,教师关于竞赛训练认知水平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学生训练成效,高中体育竞赛训练中教师的高水平认知是提升体育技能的基本保障。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团队精神
高中体育竞赛检验的不仅仅是体育专项技能,更是团体协作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竞赛训练中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结合实际体育竞赛培训经验形成如下训练方式。一是合作学练法。选取4-5名学生进行小组接力跑活动,小组成员以获得集体荣誉为目标更愿意听从组长的统一领导,合理分配接力任务、互相鼓舞加油,最终共同完成接力跑任务。合作学练教学过程中,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是优化高中生团队协同能力的有效方法。二是游戏娱乐法。“多人多足竞走”是一项经典的团队合作体育游戏,一般由3-4人构成一个小组,相邻两人的一只脚绑在一起,裁判下令后开始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获胜。比赛途中经常发生队员摔倒问题,需要相邻队员的扶持与帮助共同完成比赛,在培养高中生团队精神方面效果显著。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使用拓展训练、新媒体技术、训练评价法等方式培养团队精神,创造融洽的竞赛氛围。
三、基于分层训练法激发学生体育竞技潜能
分层训练法考虑到参赛选手各层次小组之间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有所差异。在体育竞赛训练中使用分层训练法的关键在于找准参赛选手的弱点,让具有相同弱点的选手组成小组统一训练,突出了分层训练法中的“分”而不是“层”。本次研究以本校6名100m短跑竞赛学生为对象,使用分层教学法开展100m短跑竞赛训练。经过3周的分层训练后,6名学生训练前后的短跑成绩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6名学生经过分层竞赛训练后短跑成绩均有提升。总体而言,分层竞赛训练后对于提高学生短跑训练成绩具有积极作用。
這样在分层训练法指导下,使得竞赛训练具有精准性质,准确弥补了选手技能的不足之处,平衡了强弱者之间共同发展的矛盾。总体而言,分层训练法是有利于高中体育竞赛训练的教学方法,可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四、基于心理调节理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繁重任务很少有放松休息的时间,体育竞赛训练是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的合理规划,使其放下学习成绩带来的心理负担。为此,结合心理调节、心理干预等理论知识明确了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第一,心理暗示法。参赛者在紧张时可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能够取得胜利。第二,轻松运动法。利用赛前时间或是比赛间歇时间轻松散步,配合一定的扩胸、肩颈、放松动作,可有效缓解参赛者的运动紧张程度。第三,鼓励调节法。对参赛者来说体育教师或者体育教练的鼓励极为关键,教练简单的一句“你的能力没问题,一定能行”对学生来说便是莫大的鼓舞。总体而言,体育竞赛是技能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较量,体育教师要巧用策略培养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确保体育技能顺利发挥。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竞赛训练不可或缺,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繁重时期,一方面,合理的体育竞赛训练有利于体育技能的提升,赢得竞技体育的胜利;另一方面,合理的体育竞赛训练可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消极情绪,有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2018(15):210.
[2]庄爱国.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9(5):139-140.
[3]王贤元.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体育中的实践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9):90.
[4]黄飞.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考,2018(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