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超
习近平总书记说:“‘蒙义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的确,面对当今波云诡谪的国际局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责任,而且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在读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关于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独特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句话其实是在宏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比,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的要求,也从宏观上提出了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关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横与纵两个方面提出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从横向上,确立了“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的目标。从纵向上,确立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不论横或纵,都直截了当地提出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关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设置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任务群。该任务群从具体目标的确立、具体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强调了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在具体目标的确立上,该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让他们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了解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悟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相较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该学习任务群选取了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释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与革命传统相关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本。两者都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
诚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上三个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扎根”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理论往往是“死”的,我们还需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笔者在阅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观摩了很多公开课后有了以下感悟:
首先,教师要善用时事材料,以此来“激活”历史材料。不可否认,历史材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等都会留下许多痕迹,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瑰宝。然而,要让历史材料在现代生活中“鲜活”起来,在语文课上展现出生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时事材料“参与”进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努力发掘新的材料,尤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材料”。时事热点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材料。这些材料是具有时效性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材料也更具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更好地作出判断。当然,这些材料也不乏思辨性。教师展示各种时事材料,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教师适时使用一些时事材料,以此来“激活”历史材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其次,教师要将注意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实地考察”“人物访谈”“跨学科研讨”“论辩活动”等。笔者也对此进行了思考。我校位于江西。江西是有名的红色文化基地。江西的赣州有万里长征的出发点——于都,有中国第一个将军县——兴国县,有共和国的摇篮——瑞金。这里过去有一批踏上长征路的红军;有一批越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烈士;而今,部分红军和烈士的后辈也在我们这所高中学习。这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教师要妙用“浸润”方法,避免直白说教。提到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学生总觉得无趣,认为这就是在“说教”。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尺度。以单刀直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我们不如选择“浸润”的方法,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呢?第一,教师要严于律己,要保持思想上的高度正确,以自身的言行来感化学生;第二,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可挖掘的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任务群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例如,笔者曾经在讲解旧版高中教材的《荆轲刺秦王》时,引用了叶剑英同志为革命烈士刘伯坚同志写的缅怀诗,以诗句“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邺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引导学生区分“小我”和“大我”,明白如何从“一己私利”和“家国大义”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细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认识到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