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琴
一、本框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有时尽”和“生命有接续”。本课内容是第七课和第九课的一个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宝贵的,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自发地关爱、珍爱生命,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质量,承担传承使命。
二、学情分析
1.优势: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对生命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有了一定认识,能意识到生命的存在。
2.不足: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对生命的体会与感悟不深,甚至会产生偏差。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命;知道在生命的接续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自己应该担当明资命,树立责任意识。
(二)能力目标
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生命有时尽(生命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展示导学目标。2.通过我国神话故事中的“顶级食材”唐僧肉引入话题。3.进一步设置探问生命的辩论环节:“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具体教学過程
第一目:生命有时尽
1.生命的特点
(1)播放生命形成过程视频(受精卵—婴儿)
(2)展示网络搜集资料:①我国每年死亡人数890万人②各种非正常死亡人数约230.5万
(3)让学生计算:每天死亡人数:6315人;每小时死亡人数:263.13人;每分钟死亡人数4.39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数据和死亡计算可以让学生直观生命的难得,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幸运的。
教师小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偶然性中产生的,我们是幸运的)
2.通过询问目前手机认证方式,引出人脸识别、指纹、DNA等方面证明每个人都是是独一无二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易于学生理解。
教师小结: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1)展示电影故事《返老还童》,提出设问这样的情况现实中是否会发生?我们能不能不长大?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设问让学生反思生命。
教师小结:生命是不可逆的。
4.计算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计算自己的生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能随意挥霍,要认真对待每一天。
教师小结:生命是短暂的。
5.如何正确看待死亡?讨论:人为什么活着?
设计意图:通过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启迪学生向死而生,学会正确对待死亡。
教师小结:
第二目:生命有接续
1.(1)提出问题:如何接续生命?
(2)观察图片总结生命接续方式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家庭生命的延续启迪学生,让学生明白一点的个体生命延续了人类生命。
教师小结:一代代个体生命实现人类生命接续。
2.探究分享p92页三种传承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社会关系中的三种身份,教师引导。
教师小结:生命的传承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3.播放送别袁隆平院士的视频和抗疫英雄视频,引出“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思考并总结归纳为什么?
设计意图:计算自己的生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能随意挥霍,要认真对待每一天。
教师小结:精神信念上的接续,要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文明成果。
4.面对生命的接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命;知道在生命的接续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自己应该担当明资命,树立责任意识。
教师小结:青少年担当使命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设计:反思性作业
教师:你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假如你的生命只剩最后一天你打算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