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云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学前智障儿童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基于当前学前融合教育为热点且虽有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和以广泛意义特殊儿童为学前融合教育对象的现状下提出的,是“教育对象由传统意义视障、听障为主到智障、自闭症高出现率”现状的积极回应,丰富了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体系,极大的填补了智障儿童学前融合理论的空白。
学前智障儿童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开展融合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课程实施指导,学龄前智障儿童在自然情境下模仿习得生活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较隔离环境下的教育干预更为高效,有利于高质量教育康复的实现,为县域内学龄前智障儿童的教育安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力的保障了教育的补偿公平。对同处学前融合环境下的普通儿童而言,与智障儿童同享融合教育红利,促进了普通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提升。普通儿童与智障儿童在学前融合中互惠共赢,使每一位儿童实现其最大限度发展,更多的享有学前融合带来的获得感,保障每一位儿童的教育公平。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1.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大陆学界对学前融合研究热度较高,但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对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领域,切入点多在融合的态度及支持、发展现状调研、国外理论的介绍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停留在经验介绍及理论层面,缺乏具体实施措施。在已有理论研究中,偏重互惠目的中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补偿,与普通教育的嵌合性不足。在知网关键词检索中发现,学界将智障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分类研究资料极少,仅雷江华在2015年谈及。
2.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倡导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并逐渐实现由“形式融合”到“实质融合”,“数量融合”到“质量融合”的巨大飞跃。美国通过行政意志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德国发展以评价和差异课程为中心的完善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瑞典将家庭纳入有关特殊支持需要儿童的干预服务与教育项目实施范围,重视家庭对学前融合教育项目的支持和参与。起步较早的国外已经形成丰富的经验当前对国外学前融合教育的经验介绍中更多侧重于以特殊儿童为核心国外理论架构,缺乏针对性。我县自2013年开始进行智障儿童学龄前康复工作,2015年到2021年间,为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开展了主题化教学和发展生活技能所需能力的精准康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学前智障儿童融合教育课程的研发实施
1.学前智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概念
学前智障儿童融合教育是指经过韦氏智力量表测评后智商数在56至69之间(含69)的智障儿童与普通幼儿共同在普通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
2.课程研发目标
此研究以沂南县特教实验幼儿园普通儿童及部分轻度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不同年龄段生活技能發展水平确定融合教育的接入点,通过教育行动研究,从课程理念、课程架构、实施问题的研究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
3.课程研发内容
此研究拟通过教育行动研究,贯彻特殊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理论,在学前融合教育中谋求普惠性融合红利,在保障普通儿童正常教学进行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教育研究,在沂南县特教实验幼儿园探索培养生活技能为核心任务的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题将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早期干预理论、个别化教学理论、智障儿童教学法确定参与学前融合教育的对象,并以日常教学与游戏为主线,开发与实施基于“关注生活、尊重差异、融合互惠”课程理念的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探索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构架。
4.课程研发方法
在确定参与学前融合教育的对象和做好学前融合教育进行前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以幼儿园小、中、大三级日常教学与游戏为主线,设计与实施包括环境、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工作及游戏等融合教育主题,并按课程计划实施主题化教学等一日活动,通过专业量表评估学前融合教育实效,在评价中改进课程开发与实践。
5.课程研发实施过程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成立“基于生活技能培养的学前轻度智障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小组,根据前期此项工作教育教学和康复活动情况与经验,通过召开调研会、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评估掌握轻度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的需求,确定项目开发与实施的主要内容。二是完成学前融合教育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普通幼儿、智障儿童、任课教师、两部分儿童家长的准备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
(2)做好课程研究工作
一是每学期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细化月计划、周计划、日安排,根据计划通过开展集体教育、区域活动、分组活动、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家庭教育等方式完成教育计划;二是实施以教学计划为指导,先周备课的方式拟制定课程教案并在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修改,确保学前融合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加快提升双方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速度与质量。
(3)进行专业培训
根据园长、教师、家长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的原则,定期进行双边教师、家长的专业理论培训。
(4)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分析
调整方法与方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及时解决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积累素材,总结经验。并做好过程材料整理、分析、总结工作,形成开发与研究成果,完成课程编写工作。
四、实践效果
1.轻度智障儿童的实践效果
对轻度智障儿童而言,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通过模仿与活动中的同化,加速完成生活技能的习得,并在社会性领域最大限度发展,情绪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其更好的参与义务段随班就读。通过尝试性提出在本地县域内实际情况下的关于生活技能培养目标的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理论及试点经验,并探索在全县推广,为智障儿童义务阶段随班就读打下坚实基础,形成从义务段到非义务段全方位系统的安置模式。
2.普通儿童的实践效果
对普通儿童而言,参与学前融合教育的普通儿童在融合过程中能够照顾自己,实现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思考问题解决方法;提升自信心;学会换位思考,同理心增强;提升情绪行为控制力;社交技巧明显提升等掌握生活技能的目标,社会性获得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