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晓莉
摘 要:新课改下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立足学科特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扎实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作业是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作业形式,特别是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笔者从实践性作业的优势、实践性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布置实践性作业谈一谈自己的认识,期望对当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现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07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25
随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公民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等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学阶段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程发展为今天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且是中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从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一门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这一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进而帮助学生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把道德品质、健康生活和法治观念全面渗透其中,切实落实学科育人的要求。而在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创新作业形式,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是许多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尝试。但是从实践性作业设计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作业并未真正发挥效果。对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布置实践性作业的必要性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既能够使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梳理知识、巩固知识,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但是,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中考必考科目,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将作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口头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背记的作业;另一类是书面作业,一般是要求学生完成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的作业。这两种作业本质上注重知识点记忆的传统作业形式,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会使学生感觉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枯燥。此外,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应付行为,经常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这并未达到用作业辅助、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明确指出,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来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学生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強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是开展新课改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路径。而作业作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创新作业设计方式,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学生作业效果。
所谓实践性作业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上学习内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取或者体验知识。这对于学生能力与认知的提升也有较大帮助。结合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实践性,还要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差异化需求改变学生的作业观,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十分契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布置实践性作业的现状
从调查报告来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布置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布置实践性作业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来看,书面作业和背记作业依然是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主要形式。部分教师不认可实践性作业的效果,认为学生会忽略基础知识。同时,一些教师也认为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会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且学生不一定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较为紧张,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也就放弃布置实践性作业。
2.实践性作业形式较为单一。虽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希望设计多样化的实践作业,但是就目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来看,他们基本上是家校两点一线,其实践更多是依赖在网上搜索资料,而课外调查、参观访问等因为诸多因素限制则难以推进,难以发挥实践性作业效果。
3.实践性作业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对于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目前还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并未参与其中;在评价方式上,基本上是教师给学生写评语、打分,评价缺乏系统性;而且在评价中一般是以实践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内容,评价的反馈性功能难以实现。
4.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学生是学科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性作业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还是习惯做直观的口头作业或者书面作业,而对于需要动手、动脑、创新的实践作业则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副科”,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导致其对实践性作业兴趣度较低,所以实践性作业难以得到推进。
三、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布置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1.更新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对教师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了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需要更新教师观念,同时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与时俱进。从国家对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要求来看,已经要求教师在原来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要把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培养落到实处。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仅依靠教师讲授难以内化学生思想认知,需要开展必要的实践性活动,使教师意识到设计实践性作业的必要性。
同时,要重视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统编版教材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对新教法的应用理论都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对此,教师要多读书、多思考,在主动学习中提升自己。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当然,重中之重还是要重视校本研修和培训,进一步规范学科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在此基础上,需要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既要关注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对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要关注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践能力,并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实践与优化,争取给学生布置其喜闻乐见的实践性作业,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立足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性作业。教学目标是开展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依据,因此也应该成为教师设计作业的依据。具体来说,要想提高实践性作业的效果,要注意结合教学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重视实效性。所谓实效性是指要避免形式化,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课内容时,其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1)知识与技能: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方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根源,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的冲突;(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情境参与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发生的冲突,掌握沟通的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感恩父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递进性体验作业: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了解父母的工作状况以及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尝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与感恩。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完全契合课标要求,也是学生能力所及的内容,体现了实践性作业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要注意实践性作业的差异性。完成实践性作业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后他们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在布置日常作业上新课改就要求注意分层,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这种分层更有必要。而实践性作业也应该如此,要减少单一的“大锅饭”的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与能力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自助餐”性质的作业,让实践性作业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兴趣,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例如,在《爱在家人间》一课的实践性作业中,学生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选择各种家务活动,可以选择给父母表演自己的特长,也可以亲手给父母制作小礼物等。总之,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3.结合学生实际,丰富实践性作业形式与内容。学生是新课改下的教学主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也应该是居于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
首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时一定要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提升实践性作业的可操作性,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
其次,实践性作业设计要重视面向社会的原则。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而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参与才能够有效推进。而从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来看,其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育人功能,因此在进行实践性作业时要重视面向社会,给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机会,如给学生布置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教学评价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实践性作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体现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性,教师要建立形成性的评价机制,也要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在评价参照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性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从参与程度、创新意识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体验;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从三维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性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评价主体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也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评价的公正、客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工作。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主动创新、积极求变,给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需求。同时,要想充分发挥实践性作业的作用,教师要用心准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相信一定能够发挥其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道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再探——基于统编教材及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
[2] 卢昌龙.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复习课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3] 吴贫生.《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2018(26).
[4] 刘殷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38).
[5] 李宇溪.落實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
[6] 魏娟.核心素养视野下《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